牛津通识读本:丝绸之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The Silk Road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13.
This Bilingual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 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u SAR and Taiwan, and may not be bought for export there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 copyright © 2017 by Yilin Press, Lt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6-181 号
书  名 丝绸之路
作  者 【美】米华健
译  者 马睿
责任编辑 何本国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67163
关注我们的微博:@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环境与帝国
第二章 丝路萤光闪烁的时代
第三章 丝路上的生物学
第四章 丝路上的技术
第五章 丝路上的艺术
第六章 丝路将通往何方?
索引
注释
序言
荣新江
在我所阅读过的以“丝绸之路”为名的著作中,米华健(James A.Millward)教授的这本《丝绸之路》,既不是篇幅最长的,也不是出版时间最新的,但却是我阅读时最感到愉快的一种。本书英文原名The Silk Road: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13年出版,是列入牛津大学出版社一套雅俗共赏的小丛书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简称VSI)中的一本;译林出版社已经汉译过丛书中的多种,称此系列为“牛津通识读本”。因此,米华健的这本《丝绸之路》,也是按照丛书的总体要求,撰写的一本极为简明的丝绸之路导论性质的书。
作者分析了从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时最初的概念,到百年来学者们的不同理解,在综合前人论说的基础上,总结出他本人对“丝绸之路”的定义,即“‘丝绸之路’一词所指的不仅仅是中国和罗马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丝绸贸易。它是指通过贸易、外交、征战、迁徙和朝圣加强了非洲——欧亚大陆融合的各种物品和思想的交流,有时是有意为之,有时则是意外收获,在时间上始自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现代”。
如何驾驭这样一个纵贯远古到当今、横贯地中海到华夏大地的话题,对于所有作者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但作者的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优点或者说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小而精,从宏观的视野,非常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各个方面。第一章主要讲环境,与目前西方史学界的主流思潮相适应,强调中央欧亚大陆上游牧民族的重要性。第二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不同时段里丝绸之路的历史。第六章以“丝路将通往何方?”为题,强调了16世纪以后丝绸之路并没有断绝,并概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向现代的转型。作者的文笔高度概括,而且对于相关的文化传播、游牧农耕等理论也了然于胸;这显然是基于多年来在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中央欧亚历史的经验和积累,所以才能娓娓道来,提纲挈领,给读者一个能够轻松阅读的“极简介绍”。
但丝绸之路的话题,从人类起源和最初的迁徙,到全球化时代的“大合流”,各种各样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其中。作者对此作了非常有眼光的选择。在第三到五章中,他提取丝绸之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方面,以某个具体的事项,来加以深入细致地阐述,包括人类的迁徙,瘟疫的传播,马匹的驯化,葡萄酒生产与东传,生物物种的移植,食物、纸张、医学、战车、火药的东西传播,以及文学内容体裁的借用,乐器和绘画、雕刻、建筑、织物、陶瓷等视觉艺术的交互影响。这些是讲述丝绸之路时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既有和平交往的结果,也有征服战争的推动。总体而言,对货物、思想、艺术和人群本身的交换与流动的描述,使读者认识了丝绸之路如何在遥远的聚居地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推动了不同地域的人类得到繁荣和发展。
米华健教授的学术专长是清代新疆史,是美国所谓“新清史”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嘉峪关外:1759—1864年新疆的经济、民族和清帝国》(Beyond the Pass: Economy,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1864.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欧亚十字路口:新疆历史》(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 London, Hurst Company,2007),蜚声学林。这方面的专长,也体现在这本小书中。他以坚实的数据,阐明在18—19世纪清朝把江南大量的丝绸运到中亚以换取马匹,而同时代的俄罗斯则用马匹交换来自印度的棉纺织品;茶叶、大黄、陶瓷、白银和丝绸在清帝国边境上自由流动,充分证明1500年以来丝绸之路并没有终止。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上面,国内外史学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一向持有丝绸之路对东西南北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的态度,读了米华健此书,颇有海外遇知音的感觉。
本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文笔优美,而且时时带出一些美国人的幽默,让人读起来十分轻松愉快。作者还不时把古代的事件、名物与我们身边的事情和所接触的物品联系起来,让读者易于理解。这正符合“牛津通识读本”丛书的品味,也是一本非常具有学术含量的通识读物,雅俗共赏,相得益彰。
忆1992年秋天,米华健和我都受已故杨镰教授之邀,参加在乌鲁木齐举行的“西域考察与探险”学术研讨会,然后下南疆,从阿克苏 ............

书籍插图:
书籍《牛津通识读本:丝绸之路》 - 插图1
书籍《牛津通识读本:丝绸之路》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牛津通识读本:丝绸之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