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源起
在当今哲学的舞台上,世界上还有谁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哲学家?的确,哲学家这个名称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荣耀,一种辉煌的象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圣哲的光辉绵延千年, 他们以古朴智慧的光芒,为在黑暗中亦步亦趋求索着人们点燃了指路的明灯。启蒙以来的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休谟,乃至康德,仍然是这种精神的承袭者,因为启蒙所对应的西方词汇,无论是英语的 enlightenment ,还是法语的 lumière ,或者德语的
Aufklärung,以及拉丁语的 illuminationis,在本意上都是点燃和照亮的意思,在根本上,它们与光和明亮相关,其直接的引申义就是在漆黑一片的大地上,点燃一点亮光,让人们不惧怕黑暗,可以在亮光中生存或前行。而哲学家就是点燃让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生存的火光的启蒙者,他们带来的智慧将成为我们在大地上前行和行动的指南。
不过,哲学家的这种地位不是没有遭到质疑。实际上,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无论是在以分析传统为主的英美哲学界,还是在以德法为中心的大陆哲学界都对哲学家可以作为点燃人们心中的灵
光的角色产生了怀疑。更进一步的怀疑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
,是否真的可以为我们带来真理?在分析传统中,以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以更具有相对主义色彩说服力取代了哲学对真理和真实的追求, 实际上,更颠覆性的种子早在晚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中就埋下了,这事实上导致了哲学转向的不再是对真实世界的探寻,而是追求语言中的可说性问题,即所谓的语言哲学的转向问题。在欧陆哲学这边,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非同一性的哲学实际上开始了一个解构总体性和同一性,即大写的一的历程,阿多诺最后虽然以非同一性的星丛(Konstellation)仍然保持了一种神秘性的一的观念,但实质上,在阿多诺之后,对我们知识是否可以把握真理,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连续统一的总体之中,我们是否具有起源或者终极的一的观念等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此之后,法国的拉康、罗兰·巴特、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利奥塔、鲍德里亚、菲利普·拉库-拉巴特(Philippe Lacoue-Labarthes)、让-吕克·南 希(Jean-luc Nancy),弗朗索瓦·拉鲁埃勒(François Laruelle)甚至女性主义思潮中的露丝·依利加雷(Luce  Irigaray)、埃伦娜·西苏
(Hélène Cixous)、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iva)等人都从各个侧面开始拆解形而上学的大厦,他/她们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哲学、指向了大写的一、指向了那个曾经被认为的大写真实(Réalit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利奥塔宣布宏大叙事解体了,哲学已经丧失它曾经的地位,而鲍德里亚、布尔迪厄、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更愿意说自己是社会理论家或社会学家,而不愿意担当哲学家的名衔, 女性主义者们则毫不客气地将哲学视为男性中心的父权制的象征,而用更具有女性特殊性的书写和话语方式来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哲学在今天背负着污名,哲学不再是指路的明灯,而是被视为一种食古不化,远离现实,又自怨自艾的空中楼阁。这样的哲学不仅不能给予人们以知识上的助益,相反,它拖着庞大而沉重的身躯,跟着那些社会理论、文学理论、艺术理论等之后踽踽而行。哲
学家似乎成为仅仅在当代经院里孤芳自赏的一群人,他们的逻辑只有他们自己蒙起头来才会在里面自鸣得意地发笑。而时代、历史、社会、文化、甚至身体、语言都远远地把这种哲学抛在了后面。哲学真的是这种形象?或者说,哲学在今天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真的如同那些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思想家们说的那样,哲学业已终结,哲学必须让位于那些更具体,更琐细,更为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吗?从总体上, 从大写的一的角度来把握问题的方式真的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了吗? 当然不是,如果哲学是固步自封,远离现实的空中楼阁,或者玩赏着只有自己圈子才能看得懂的屠龙之技,这种哲学理应灭亡。但是这种哲学并非哲学的全部,在一种行将就木的哲学化为历史的沉渣之后, 并不代表哲学彻底的死亡,不仅如此,正如巴迪欧所宣告的那样,只有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存在着哲学
。也正因为如此,巴迪欧是在今天,为数不多仍然如同舍斯托夫那样,在旷野呼告的方式, 号召一种全新的哲学降临。哲学不会死亡,哲学一定存在。尽管今天生存着哲学,寥寥可数。但正如巴迪欧在他的《哲学宣言》中所宣示的那样说道:“我不仅认为哲学在今天是可能的,而且这种可能性也不具有最终阶段的形式。”

是的,当后现代的“终结”论和解构论发挥到极致,当他们消解掉我们脚底下站立的一切根基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还需要一个必须让我们生存得以确立的“根基”。这个“根基”也势必也意味着,我们今天仍然还需要哲学!因此,可以看到,当代欧洲以巴迪欧、朗西埃、齐泽克、阿甘本等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思想家,已经逐渐重新开始审视
“哲学存在”的问题。在他们之中,第一个开宗明义地提出“哲学存在”的人正是巴迪欧,他从七十年代之后,与阿尔都塞主义渐行渐远的区间中,在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夹缝中,痛苦的思索着,正如他以策兰带有悲苦情结的诗歌《远征》作为其在这个时期对哲学探索的见证:

阿兰·巴迪欧,《哲学宣言》,蓝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0
页。
墙间狭小的路径真理无法穿越 它
在心知肚明的未来中上爬和返回


的确,与策兰笔下的诗歌一样,哲学也是在一个不可能穿越的地方不断的“上爬和返回”,不断地去寻找新的道路。事实上,巴迪欧想通过保罗·策兰告诉我们的是,哲学从来就不是在预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作,没有一条道路可以为哲学指明方向。哲学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一个没有道路的未来,尽管这个未来“心知肚明”,但是,我们现在却找不到路走向那个未来。于是,哲学的使命降临了,它要远征,正如色诺芬的《远征记》(Anabase
)中流浪在异国他乡的希腊勇士们一样,在一条 ............

书籍插图:
书籍《忠实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 - 插图1
书籍《忠实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忠实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