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书与人生
第一版序
导言:寻找历史之路
第一章 超稳定系统的两种行为模式
1.1 对新历史观的渴求
1.2 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统一观
1.3 中国社会的独特组织方式
1.4 一体化结构和王朝周期性更替
1.5 西方冲击下的行为模式
1.6 各章内容简介
第二章 对外开放和洋务运动
2.1 对西方冲击反应的迟钝
2.2 太平天国大动乱的历史功能
2.3 “官办现代化”的开始及其局限
2.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2.5 甲午之战:中国大惊醒
2.6 意识形态危机的类型和阶段
2.7 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
第三章 一体化结构解体的逻辑
3.1 王权衰落与地方主义
3.2 清末新政:旧体制的自我摧毁
3.3 绅士城市化和新知识分子
3.4 长期趋势:宗法家族的解体
3.5 城市兴起与绅商资本主义
3.6 辛亥革命:绅权与王权的对抗
第四章 社会整合危机
4.1 共和国幻象
4.2 民主政治为什么失败?
4.3 行政现代化的困难
4.4 洪宪帝制流产和军阀失控
4.5 军绅合流与农村的破坏
第五章 意识形态更替机制
5.1 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前提
5.2 批判绅权
5.3 走出传统角色的新知识分子群体
5.4 突破伦理中心主义
5.5 “整体性反传统主义”
5.6 在“科学”、“民主”、“白话文”运动背后
5.7 启蒙的异化
5.8 逆反价值与传统结合
5.9 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
第六章 中国社会的重建
6.1 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整合
6.2 列宁式政党的功能
6.3 党军和北伐
6.4 工农大革命:新意识形态的传播
6.5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第七章 国民党及其脆弱的统一
7.1 三民主义向传统的回归
7.2 金字塔的倒砌:国民党政治结构
7.3 内忧外患下的“黄金十年”
7.4 八年抗战和过度动员
7.5 泥足巨人的末路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8.1 共产革命怎样与中国农村关联
8.2 贫农经济与农村建党
8.3 马列主义儒家化
8.4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圣王”
8.5 干部队伍大扩张
8.6 逐鹿中原 城乡决战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9.1 超级官僚社会的确立
9.2 利用农业积累实现工业化
9.3 商品粮短缺和“统购统销”
9.4 城乡隔离和农业合作化
9.5 市场的萎缩
9.6 政治经济一体化:放弃新民主主义
第十章 大历史观
10.1 解除魔咒
10.2 一体化结构的束缚
10.3 超稳定系统应付外来冲击的模型
附录一 图表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法律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
  作者授权法律出版社(Publishing House of law)于合同有效期内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其他地区、全世界范围以电子书出版物形式、手机出版物形式、网络产品形式(含对作品的注释改编、整理、汇编)出版发行上述作品的中文简体本、中文繁体本、英文本以及其他文字本。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
  著者:金观涛,刘青峰著
  书与人生
  ——写在《兴盛与危机》(增订本)、
  《开放中的变迁》再版之际
  法律出版社出版这两本近二十年前在香港印行的旧作,我们意外、高兴之余,也感慨万千。我们的主要工作一直是以超稳定结构假说来分析中国社会及文化在两千多年间的演变,姑且不论对其褒贬评价,它已成为我们的学术符号。三四十年来,从我们年轻时代的思考,到1980年代热情投身于民间文化运动,再到近二十余年沉潜于学术,一直围绕着这一假说的提出、研究和不断深化,也记录着各地出版社、编辑与我们的缘分。伴随着时代变迁,是我们辗转于北京、贵州、杭州、郑州、北京,再到香港、台北的人生。熟悉的城市和景观已永远消失,当年种下的树苗已长成大树,我们亦从中青年步入老年,唯独不变的,是我们仍然在思考、研究中国社会这个超稳定系统。
  1981年,我们完成《兴盛与危机》写作之后,这本书便进入当时以出书快而闻名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漫长曲折审编过程。到1983年尚不能确知出版日期,于是,该书简写本《在历史的表像背后》便收入第一批《走向未来》丛书出版,它成为火红1980年代的畅销书之一。湖南出版《兴盛与危机》之后过了三年,1987年夏我们结束访美一年回到北京,已调至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胡凡女士再次登门,希望我们针对该书引起的广泛讨论作出修订并重新出版。就在修订稿基本完成之时,1989年4月初我们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此后长期留在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1992年,《兴盛与危机》增订本只能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从1984年算起,二十六年间《兴盛与危机》,该书先后出版了简—繁—简体字不同版本。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香港版《兴盛与危机》增订本的副标题,由1984年湖南版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改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删去了“封建”两个字。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开放中的变迁》是《兴盛与危机》的续篇,副标题“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也没有“封建”二字。近十多年来,我们从事关键词研究,认为从关键词使用的变化可以追踪历史足迹,那么,我们著作的副标题中“封建”这一关键词从有到无,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轨迹呢?
  按学术规范,用“封建”一词指涉从秦汉到民国前的中国社会,显然不很确切。表面上看,使用术语的变化,是与我们从北京来到香港,为了与海外学术用语一致,其实并不尽然如此。因为,“封建”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用语,它饱含着几代人痛苦而复杂的思想历程。
  在受共产主义革命教育成长起来一代人的语汇中,“封建”是描述中国两千年间的君主专制独裁和地主阶级剥削制度的专有名词,是中国革命要推翻、打倒的对象。当20世纪中国的不断革命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在追求解放全人类的崇高道德理想目标下,全民狂热追随伟大领袖,砸烂旧世界,彻底革命。现实生活却是几亿人互相残酷斗争,人的生命尊严扫地。“文革”发生时,我们都是北京大学学生,作为在反封建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还有什么能比 ............

书籍插图:
书籍《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 - 插图1
书籍《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