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讲堂:中国的社会建设——挑战与回应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正文
附录
主讲人介绍
现场录音精选
课程讲稿
正文
 
我是北大77级哲学系的,后来转行学社会学。楼宇烈老师与叶朗老师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讲授美学、中国哲学史与人生哲理。第三讲王院长讲了物理学及现代最新成果,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发。
说实话,因为前面是我的老师和我们的院长在讲,我有点不知该怎么讲。你看最开始是讲人生的,那是最高深的学问、是中国文化内容,后来讲了高深科学和技术,这两方面一个可以叫形而上,一个可以叫形而下,这两个一堵就把我堵在中间了。那我讲什么呢?我想是不是讲讲现实的问题,看能不能对同学们有点启发,同时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看,能不能把社会科学的某个学科、社会学科和文科连在一起。
所以,今天我们讲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的社会建设。现在中央把社会建设当做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来抓。最早提社会建设是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讲的就是社会建设。后来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所长与书记去给中央政治局讲了一次课,主要讲中国的社会结构、面对的社会问题、社会团结、凝聚力问题。大家对经济建设很清楚,但说到社会建设,大家就觉得似曾相识,但是又不是很明白。今后五年或者是更长时间里面,中国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中国是不是很有凝聚力?中国的竞争力就在于高科技吗?我以为,中国的竞争力可能会在于民族精神,甚至说民族团结。
我今天讲的跟这些有点联系。比如说我刚才问这位同学毕业之后的打算,他说:“毕业了,在这儿工作。”我又问他:“你蜗居了吗?”蜗居这个现象是哪个学科的问题?好了,我关注的是在现实中怎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结点。我或许不能全面地解释它,但是我想把这个问题能找出来。
当前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转型问题。1978年起进行的改革实际上是一个社会转型,引起了中国现代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的巨大转换,这个转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个机会大家都清楚,如果不是这个改革,北大的发展也不会这么快,甚至我们也不可能坐在这么好的教室里。改革的成就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话说回来,转型不仅是经济的问题,它意味着从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家想一想,市场经济就比较复杂了。但是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是否有它的性质有很多争论,我想在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里,我们所建设的市场经济和西方的市场经济是不同的。
但是在这里遇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中国搞现代化、走向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很不一样?中国特色在哪里?我们又要问:中国特色、中国的现代化不需要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吗?答案是需要的,都要走这条路。那就有一个问题了,有人说国际上从1760年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走的现代化道路,产生了巨大成果和严重问题,是不是中国也会遇到?成果可以得到,但是问题会不会遇到呢?我们不能说:现代化的成绩我要、问题我不要。因此,这里就会遇到一个我们常常讨论的问题,即中国的路跟西方发达国家的路在多大程度上是一样的、在多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想用温家宝总理2010年8月21日在深圳讲话里面的一段话作为回答:“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过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历史进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都会遇到,而且会更加集中、更加尖锐。”温家宝总理已经坦然承认,中国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得面对这件事情,不能说改革带来的都是好的,实际上即使改革的成绩很大,也不能对负作用视而不见,说没有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
温家宝总理说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过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历史进程。我认为这个说法还可以再讨论。我们走过了吗?我认为现在我们是走进了,但还没有走过,后面的问题会比现在还要严重。也就是说,当我们走向现代社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东方国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问题就会少。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给国家发展带来很多成就,但是也带来很多问题,带来一些风险。不能说我们只要成就、不要问题。大家都知道英国的工业化是从圈地运动、农民失地开始的,中国现在的农民失地问题这么严重,你说这两个完全一样吗?肯定不完全一样。你说没有相同之处吗?当然有啊,它就是城市化、工业化,要减少农民,要让农民进城。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我们现在还在路上,将来可能还会有更新的问题,我们要尽量用一些政策、优势去化解、淡化、消解这些问题,但是你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说没有问题,这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正视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发展,第二是稳定,这来自于邓小平的重要讲话。
发展和稳定这两点要同时做好,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一开始关注的是发展。因为按照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说法,人的第一需要是要活着、要吃饭,所以发展经济必然走在前面。200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去世。亨廷顿是思想政治学家,他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它走向现代化的时候,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首先是经济问题,但是经济问题后面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民族问题、阶级问题、文化问题。所以,发展的第一个关键点是解决经济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路走得很对,而且30年来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但是话说回来,发展经济一定会遇到很多挑战,经济发展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几年国内学术界有一个大讨论,是关于市场化改革还要不要再那样走下去。当时很多经济学家都缺乏话语。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在收入分配、失业方面引发了很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完全靠经济学没法去解释这些现象。
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1970年前后,罗马俱乐部这个由100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组成的民间机构在那里讨论“世界会怎么样”。当时出的第一个报告是《增长的极限》,就是说,增长是有极限的,不管是空间还是物理、地理的资源。人口和资源,都有它的承载极限。所以罗马俱乐部指出,我们不能搞无节制的增长。那个讨论实际上对中国经济 ............

书籍插图:
书籍《北大微讲堂:中国的社会建设——挑战与回应》 - 插图1
书籍《北大微讲堂:中国的社会建设——挑战与回应》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大微讲堂:中国的社会建设——挑战与回应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