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7-407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美)詹启华(Lionel M.Jensen)著;徐思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4
(先声文丛)
ISBN 978-7-301-30229-3
Ⅰ.①制… Ⅱ.①詹…②徐… Ⅲ.①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Ⅳ.①B222.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01290号
MANUFACTURING CONFUCIANISM, by Lionel Jensen
©1997 by Duke University Press
Chinese simplified translation rights © 2019 b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书  名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
ZHIZAO RUJIA:ZHONGGUO CHUANTONG YU QUANQIU WENMING
著作责任者
 〔美〕詹启华(Lionel M.Jensen) 著 徐思源 译
责任编辑
 田 炜
标准书号
 ISBN 978-7-301-30229-3
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
 http://www.pup.cn 新浪微博:@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子信箱
 pkuwsz@126.com
电  话
 邮购部010-62752015 发行部010-62750672 编辑部010-62750577
印 刷 者
经 销 者
 新华书店
965毫米×1300毫米 16开本 33.5印张 466千字
2019年4月第1版 2019年4月第1次印刷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 fd@pup.pku.edu.cn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
目录
致谢
附注
中国历史纪年表
导言 “孔夫子”、孔子与现代想象
制造“孔夫子”这个偶像
孔子在本土的回归:商贸交流与偶像崇拜
“孔夫子”“儒教”与学术政见
“儒”:历史记载的情形及其在象征意义上的可塑性
为书名里的一个词作点澄清:“Manufacture”(制造)的含义
上篇 制造“孔夫子”和“儒教”
第一章 耶稣会士、“孔夫子”与中国人
“文化荒原”与耶稣会士的想象所及
耶稣会士的“调适”:建立一个本土化的团体
“中国化”与“濡化的途径”
佛教之桥
转变为“儒”
神学:在华耶稣会士的文本团体
建构在华耶稣会士的经典体系
调适主义表述中的策略与各种声音
一种联合的创造:“孔夫子”
第二章 又一个轮回:耶稣会士及其著述在中国和在欧洲
“Confucius”、孔夫子与同化了的外来户
“Confucius”(孔夫子):拼写、歧义与差别
耶稣会士的圣人、“Confucius”(孔夫子)与本土身份
遵经的文本团体
中国人对耶稣会士“判教”的“接受”情况
权威与“文本使徒”
耶稣会士的译介:从中国的派别到欧洲的学者
翻译事业
影响
外国人对在中国当地发明的接受
《中国哲人孔夫子》与科学施展的诱惑
“Confucian”(儒家)一名及其普遍意义
楔子 “儒教”的意义及其使命:对概念可靠性的思考
概念与团体
多种“表述”的混合
翻译与分类研究
下篇 澄清“儒”的意义与虚构一个孔子
第三章 古代文献,现代叙述:民族主义、复古主义与“儒”的再造
解释的开始:关键词“儒”
“儒”:含糊、发明、一致
儒:标准解释
“儒”的阙史
后来与“儒”有关的思考:对已确定的诠释的增补
政治、想象与“儒”的起源
本土主义者的政治与历史重构
章炳麟将“儒”从国家及其卫道士手中拯救出来
章炳麟重建“儒”:从“音”“义”中推想的历史
“儒”:“达名”与“儒”的起源
在建构“古代”过程中的“小学”与音韵学
儒:类名
从经典到争辩:“私名”儒
对《原儒》的回顾与反思:用古代为当下辩护
《原儒》一文的奇妙遗产
第四章 殊相即共相:胡适、“儒”以及中国人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中国人之中倡行普世融合的代表人物
《说儒》:根据古代中国来解读胡适
儒:“祖先教”的守护者、文化救赎的代理人
那个世界性的预言在中国古代文献里的蛛丝马迹
弥赛亚信仰、文化复兴与孔子的“革故鼎新”
《说儒》:“文化建构”又或是“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
结语 世纪回眸:“‘天下大同’的本土主义”与“求乐经济”
中国文明与“求乐经济”
中国古代、后现代与传统
创造、价值与未来
参考书目
索引
献给我的父母,他们以自己的深爱给了我生命;
献给苏珊(Susan)、汉娜(Hannah)和埃琳娜(Elena),她们不仅给了我一切,同时也告诉了我其幸福愉悦的意义。
致谢
本书主要内容发轫于笔者研究撰写博士论文之时,该文于1992年(xi)提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和先期的读者提出的批评与建议非常宝贵,怎么估量都不为过。对论文的首批读者——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唐·普赖斯(Don Price)、吉德炜(David Keightley
[1]

),特别是耐心指导我博士论文的导师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笔者感激不尽。
大概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会像写作一样孤独,但因为有许多师友和学界同仁的鼓励,我却少有此感。其中需要着力介绍的是孟旦(Don Munro)和田浩(Hoyt Tillman),他们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总给我带来思想上的启迪,给予我适时的鼓励和中肯的批评。我希望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没有辜负他们,并能反映出它确实从两人多年的指导中获益不少。对于孟旦给予的宽容以及学问上的帮助与支持,我谨报以最深的感谢。
孟德卫(David Mungello)看过本书的部分内容,他提供的帮助已远远超出 ............

书籍插图:
书籍《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 - 插图1
书籍《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