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基础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章 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
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第八章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第九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章 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
第十一章 中药不良反应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念的概念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五脏一体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
(2)形神一体观 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结合与统一。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与其相关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物质为功能活动提供必要的给养,而功能活动又能调节物质的新陈代谢。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产生相应的反应。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不仅是生物人、自然人,而且还是社会人。每个人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人际关系、婚姻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二、辨证论治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
(一)症、证、病的概念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所谓“论治”,亦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或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由此可见,
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属性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以天地而言,则“天为阳,地为阴”,由于天气轻清在上故属阳,地气重浊在下故属阴;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由于水性寒而润下故属阴,火性热而炎上故属阳;以动静而言,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以物质的运动变化而言,则“阳化气,阴成形”,即是指当某一物质出现蒸腾气化的运动状态时则属阳的功能,出现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时则属阴的功能。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方面的皆属于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医学领域,即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其二,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
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如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的缘故。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又称“阴阳相成”。
阴阳互根,即阴阳相互依存关系。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就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
阴阳互用,即阴阳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体现为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过程。即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气和血的关系而言,气属阳,血属阴,无气则无所谓血,无血则无所谓气。且气能生血、行血和统血,故气的正常,有助于血的生化和正常运行;血能载气、生气,血之充沛则又可资助气以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可以看出,气与血之间体现了物质之间互根互用的阴阳关系。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