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王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学好中医的基石——四大经典
第二节 病因病机学的完善与发展
第三节 新学说的涌现——金元四大家
第四节 中医的传染病学——温病学
第五节 中医特色理论——瘀血学说与活血化瘀治法
第六节 中医临床治疗之武器——中草药
【第二章】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辨证论治
第三节 治未病——中医的预防医学
【第三章】 相互依存的阴阳
第一节 阴阳的原始含义
第二节 阴阳的特征
第三节 阴阳的关系
第四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循环往复的五行
第一节 五行的特点
第二节 事物的五行分类
第三节 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第四节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的形体分类
第二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六腑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五脏与形体官窍
第六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津液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联系
【第七章】 病因
第一节 六淫与疾病的关系
第二节 七情与疾病的关系
第三节 痰饮与疾病的关系
第四节 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陈可冀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科研。在冠心病中医治疗、抗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整理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胡剑北教授
资深中医临床家,著名中医药科普专家,中医时间医学发起人,中医形体医理学倡导者。1995年获得“中国百杰青年中医”称号,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科研教学工作,成果突出。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基础/王秀主编.—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
 (彩图中医学丛书)
 ISBN 978-7-5345-6885-5
 Ⅰ.①中… Ⅱ.王… Ⅲ.中医医学基础 Ⅳ.R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140888号
彩图中医学丛书——中医基础
本册主编 王 秀
责任编辑 孙连民 郑 颖
责任校对 郝慧华
责任监制 张瑞云
出版发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网  址 http://www.pspress.cn
集团地址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集团网址 凤凰出版传媒网http://www.ppm.cn
经  销 江苏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制  版 江苏凤凰制版有限公司
印  刷 南京精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18mm×1000mm 1/16
印  张 10.25
字  数 160000
版  次 2011年4月第1版
印  次 2011年4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 ISBN 978-7-5345-6885-5
定  价 26.00元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随时向我社出版科调换。
【第一章】中医学的历史轨迹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渊源流长。它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学的发展形成过程中,接受和吸收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的影响,因此其学术特点及内容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将从影响较大的几本古代医籍着手,介绍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一节 学好中医的基石——四大经典
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可能经常会听到老师提到要学好中医,必须熟读四大经典。一些老中医为了提高当今中医临床的效果,也反复呼吁要临床医生重视四大经典的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四大经典涉及中医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药学基础,学好四大经典,可以说就基本掌握了中医学的精髓,就可以处方用药了。那么四大经典指的是哪四本书呢?
四大经典主要指的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这四部古代医药学专著。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大概写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录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有关医学问题的对话,但以黄帝与岐伯的对话为主。人们后来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表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又叫“岐黄之书”,中医也被称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涉及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在《黄帝内经》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机、诊法、治疗与预防等问题,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提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整体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有些具体内容,如血液循环的认识、医疗气象学、人体解剖学等,可以说是大大超过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临床经验与医疗成就,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伤寒论》
●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专著
《伤寒论》是东汉年间“医圣”张仲景所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专著,它与《金匮要略》原为《伤寒杂病论》中的两大部分。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分为两部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被整理为《伤寒论》,内科杂病内容被整理为《金匮要略》。《伤寒论》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辨证施治的方法。同时,书中提出了治疗外感病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并衍生出很多变化,根据变化,用方和选药就可以局限在某一范围,只要辨证准确,正确地选方用药,就会有很好的疗效。这种方法后人称为“六经辨证”。《伤寒论》运用汗、吐、下、和、清、温、消、补等八种治疗大法,并创设了诸多沿用至今颇有奇效的方药,包括方药运用的经验,被称为“经方”。若运用得当,常能疗大病,起沉疴。如果说《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的一大特色——整体观,那么《伤寒论》就提出了中医的另一特色——辨证论治。
●《伤寒论》提出六经辨证,主要记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医基础-王秀》 - 插图1
书籍《中医基础-王秀》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基础-王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