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内涵与外延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脾胃学内涵与外延研究/朱西杰,李卫强,赵仁主编.—银川:阳光出版社,2014.3
ISBN 978-7-5525-1211-3
Ⅰ.①脾… Ⅱ.①朱… ②李… ③赵… Ⅲ.①脾胃学说—研究 Ⅳ.①R25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57069号
脾胃学内涵与外延研究
朱西杰 李卫强 赵 仁 主编
责任编辑 景 岚
封面设计 赵 倩
责任印制 郭迅生
地  址 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出版大厦(750001)
网  址 http://www.yrpubm.com
网上书店 http://www.hh-book.com
电子信箱 yangguang@yrpubm.com
邮购电话 0951-5044614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装订 宁夏捷诚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印刷委托书号 (宁)0014601
开  本 720mm×980mm 1/16
印  张 21.875
字  数 330千字
版  次 2014年4月第1版
印  次 2014年4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525-1211-3/R·32
定  价 38.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脾胃学内涵与外延研究》编委会
主 编
 朱西杰 李卫强 赵 仁
副主编
 杨利侠 杜小利 刘东鹏 钱月慧
    甘德军 蒙树煜 李美丽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荣 王 儒 王延丽 甘德军
    刘东鹏 吕学武 朱西杰 张皞珺
    李卫强 李美丽 杜小利 杨 桦
    杨利侠 肖清燕 陈 宏 周 波
    周小平 郑海生 南 一 姚 军
    赵 仁 夏慧茹 徐全壹 徐丽华
    钱月慧 崔瑞琴 龚 谨 蒙树煜
    蔡根深
前言
脾胃病学重点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但也是目前争议较多,没有明确界定的领域。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组在学科带头人朱西杰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脾胃病重点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研究,从脾胃学说的内涵与外延研究、脾胃病的内涵与外延、脾胃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述,也是我们在脾胃病学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的探索。由于脾胃病学重点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涉及内容较多,每个方面在实际中都有专业书籍讲述,因此本书对每个方面只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内容力求全面而不冗烦,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在编写中得到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灵武市中医院及中卫市中医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编写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促进我们重点学科的建设。
编 者
2013年8月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脾胃学说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第一节 脾胃学说的内涵
一、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二、脾的生理
三、胃的生理
四、脾与胃之间的关系
五、脾胃学说的理论研究
六、当代老中医对脾胃学说的研究
七、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脾胃学说的外延
一、脾胃与其他四脏之间的关系
二、脾胃与其他五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脾胃病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脾胃病的内涵
一、脾胃病的基础理论研究
二、脾胃常见疾病研究
第二节 脾胃病的外延
一、心系病证
二、肺系病证
三、肝胆病证
四、妇科病
五、男科病证
六、内分泌系统
七、肾系疾病
八、气血津液病证
九、经络肢体病证
第三章 脾胃学重点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脾胃学重点学科的内涵
一、提高疗效为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
二、脾胃学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
三、脾胃学重点学科的管理
第二节 脾胃学重点学科的外延
一、脾胃学科与交叉学科的渗透
二、脾胃学科的相关辅助体系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脾胃学说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第一节 脾胃学说的内涵

一、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脾胃学说渊源于《内经》
对于脾胃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诸多阐述,散见于各篇当中,也正是由于其广泛而深刻的理论阐述,成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基础。如在对脾胃的解剖进行阐述时,《灵枢·肠胃》中说:“六腑传谷……唇至齿……齿以后至会厌……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对脾胃的解剖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内经》认为,脾在五行属土,位居中焦,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运化水谷,滋养周身。对脾胃的生理功能的认识,《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经脉别论》详细地分析了饮食入胃后,水谷精微和水液由中央向外周布散的过程: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对于脾胃的病理及脾胃病的诊断等,《内经》中都有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太阴阳明论》:“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总之,《内经》奠定了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并不断得到后世医家的充实与提高。
(二)脾胃学说孕育于仲景
东汉张仲景对脾胃学说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内涵和外延加以延伸,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证中方方不离顾护脾胃,是对《内经》脾胃学说的总结和升华,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脾家虚、胃家实的概念,并对脾家虚、胃家实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从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都有记载。脾家虚即太阴虚寒,须用理中汤之类温中散寒,胃家实乃是胃热津伤,宜用白虎汤来清热生津。《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如病在太阴,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为主症。太阴属土主湿,在脏为脾,此属脾阳虚衰,寒湿内生之里虚 ............

书籍插图:
书籍《脾胃学内涵与外延研究》 - 插图1
书籍《脾胃学内涵与外延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脾胃学内涵与外延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