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味菊伤寒质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祝味菊伤寒质难
祝味菊著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6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祝味菊伤寒质难/祝味菊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3.
CAEBN:7-001-000-60590522-9
分类号:《伤寒论》 —— 研究 R222.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祝味菊伤寒质难
祝味菊 著
出 品 人:童之磊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首次发布:2016.3.7
更新时间:2016.8.2
上架建议:医药/卫生
本书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4702-8
出版时间:2014.12.1
目 录
前言
点校说明
祝味菊生平与学术思想
周序
徐序
兰纳序
陆序
秦序
章序
自序
发凡篇第一
客邪区分有机无机篇第二
潜伏期篇第三(附邪正不两立说)
前驱期篇第四(附体温之生理及发热之病理)
进行期篇第五
极期篇第六
退行期及恢复期篇第七(附阴阳辨)
伤寒五段大纲篇第八
太阳篇第九(附药物四性五味之效用)
附辨温热病篇第十
少阳上篇第十一
少阳下篇第十二(附诱导论)
阳明上篇第十三
阳明下篇第十四
少阴上篇第十五
少阴下篇第十六
厥阴上篇第十七
厥阴下篇第十八
跋
附:创设“中医实验医院”建议书
前言
《伤寒论》是中医临证的奠基经典,它似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两千年来,一直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它又似一摩尼宝珠,在不同的医家手中,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它是一棵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大树,枝繁叶茂,历经千年而不衰。
在对《伤寒论》研究与应用的两千年历史中,曾出现过三次高潮,分别是在宋代、清初和民国时期。每一次都是中医发展的关键时期,民国尤为特殊。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整个社会的文化开始转型,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甚至面临存废之争。在这场争取生存权与话语权的斗争中,中医界将《伤寒论》作为学术复兴的中坚与依靠。
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掀起了中医存废之争。1922年,恽铁樵发表《群经见智录》,首先回应挑战;1923年、1933年又先后发表了《伤寒论研究》和《伤寒论讲义》,并称“非仲圣复起,吾谁与归”,提出了以伤寒学来重振中医的学术主张。在恽氏的伤寒学著作里,不再是传统的训诂考证、依经解义,而是更注重挖掘《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与临床意义等。在阐释中,恽氏参合了近代西医学及日本古方派的伤寒学术思想。恽氏之后,一批有卓识的中西医学家陆续发表了类似的对伤寒学的新阐释。如王和安的《伤寒论新注》(1929年),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1931年),祝味菊的《伤寒新义》(1931年)、《伤寒方解》(1932年),张锡纯的《伤寒讲义》(1933年),谭次仲的《伤寒评志》(1935年),阎德润的《伤寒论评释》(1936年),承淡安的《伤寒论新注》(1937年),余无言的《伤寒论新义》(1938年),祝味菊的《伤寒质难》(1944年)等。这些医家均是民国时期较为著名的医学家,当时医学界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伤寒学著作集中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时期正是中西医论争与中医抗争求存的高峰时期。与宋、清伤寒学研究高潮不同的是,此期《伤寒论》研究出现了独特的融贯中西的学术潮流,且已不再局限于《伤寒论》的原著,而是将《伤寒论》视为中医学的缩影,借鉴西医学和日本汉医学说,着力论证《伤寒论》的科学性,研究中医学的方法论与经方的应用,力争将中医学从传统学说的窠臼中挣脱出来,与更直观的实际联系,成为“民国伤寒新论”,从而在清代伤寒学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一步,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民国伤寒新论”是应运而生的,面对西医的强势“造访”,它实际上在近代是一次较为集中地论证中医是独立学术体系的运动。这些医家以仲景学说为依托,提出了中医应该独立发展的见解,此观点较唐容川时代又前进了一大步。如恽铁樵首先揭示出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认识到中西医是“根本不同、方法不同之两种学说”,“西方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他认为中西医学分别是两种具有不同文化基础或学术立足点的相对独立的医学体系,作为两个类型的医学,中西医应当并存,并独立发展下去。祝味菊则从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中来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并以“治人”“治病”的中西医比较观来探讨中西医学体系与理念的不同特征。祝氏的学术理论是继恽铁樵及当时另外一位名医杨则民之后,对中医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又一响亮而有力的辩护。“民国伤寒新论”在民国的中西医论争与抗争求存中,对保存中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捍卫了中医,同时对中医也有许多开创性的总结与归纳,为当今中医学术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例如,“民国伤寒新论”的医家大都推《伤寒论》为中医辨证论治的纲要,从中提炼变化出外感与杂病的辨证方法。祝味菊根据仲景学说创立了五段八纲学说,首次提出了“八纲”一词。八纲即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辨证纲领,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这在中医早有渊源,但从东汉下至明清,有八纲辨证之实,却只有“八要”“八字”“八者”等称呼,祝氏则第一次创用“八纲”来归纳这一辨证论治体系,也是第一次给八纲中的四对辨证范畴明确了其内涵和相互关系。祝氏的这一归纳,完成了八纲辨证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统一,促进了此后对中医整个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总结。
另外,“民国伤寒新论”的医家对《伤寒论》中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祝味菊伤寒质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