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芊绿医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沈芊绿医案
清·沈金鳌 著
张 星 李亚军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沈芊绿医案/(清)沈金鳌著;张星,李亚军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ISBN 978-7-5132-2020-0
Ⅰ.①沈… Ⅱ.①沈… ②张… ③李… Ⅲ.①医案—汇编—中国—清代 Ⅳ.①R249.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0886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三河鑫金马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8 字数 33千字
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2020-0
*
定价 2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
目 录
校注说明
寒 热
风 温
湿 温
春 温
冬 温
暑
暑 风
湿
汗
疟
瘾 疹
风 痧
黄 疸
呕 吐
吞 酸
哕
噫
郁
噎膈关格
痞满积聚
食 伤
酒 伤
肿 胀
痰 饮
癫狂痫
心忪
不得卧
嘈 杂
消 瘅
泄 泻
肠 澼
下 血
溲 血
淋 浊
癃 闭
遗 精
脱 肛
秘 结
痔
瘰 疬
头 痛
肩背臂痛
胃脘痛
胸 痹
胁 痛
腹 痛
腰 痛
腿 痛
疝
麻 痹
痹
鹤膝风
脚 气
痿 躄
蛔 厥
经漏崩带
胎 前
产 后
幼 科
疮 疡
单方四条
校注后记
校注说明
《沈芊绿医案》,沈金鳌著。沈金鳌,字芊绿,号再年,晚号尊生老人,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卒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江苏无锡城内西水关堰桥人。初习儒业,博览典籍,工诗文,兼喜医家言,所著有《尚书随笔》等。乾隆年间中举,候选训导。至中年,犹屡试不中,遂矢志攻医,而以医名于世。其医传自叶天士同门后学孙庆曾,未几即颇擅医名,于临证各科均甚精通,《本草思辨录》《冷庐医话》《评琴书屋医略》《时方妙用》等时贤著作对其多有称述。沈氏又殚心纂述,研习《灵》《素》、仲景之学及仲景以下历代名家,互相参订,采摭成编,名曰《杂病源流犀烛》。《清史稿·艺文志》录之,曰:“杂病源流三十卷,沈金鳌撰。”其弟子官江苏布政使者,沈氏逝世后,为刊遗书七种,《脉象总类》一卷、《诸脉主病诗》一卷、《杂病源流犀烛》三十卷、《伤寒论纲目》十八卷、《妇科玉尺》六卷、《幼科释谜》六卷、《要药分剂》十卷,共七十二卷,总其名曰《沈氏尊生书》。内容赅博,论述亦精,颇有发明,影响甚大。
《沈芊绿医案》内题“沈芊绿先生医案”,据此,该书或为其弟子所辑。成书年代不明,因未编入《沈氏尊生书》而不受人关注,流布不远。该书现存润德堂抄本,藏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不分卷,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沈芊绿医案》记载沈金鳌治疗寒热、风温、湿温、春温、冬温、暑、暑风、湿、汗、疟、瘾疹、风痧、黄疸、呕吐、吞酸、哕、噫、郁、噎膈关格、痞满积聚、食伤、酒伤、肿胀、淋浊、遗精、痔、瘰疬、痰饮、经漏崩带、胎前、产后、幼科等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凡547案,后另附单方4条,保存了沈氏的用药理念和特色,可与其理论著述相印证,并体现其对民间单方验方的留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次整理以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藏润德堂抄本为底本,具体校注方法如下。
1.此次整理本书未发现其他版本,暂定孤本,故全书可疑之处均不擅改,在校注中作适当考证,以申述怀疑的理由。
2.采用简体横排形式,用新式标点,对原文重新加以句读。
3.凡底本中繁体字、俗字、异体字、古字予以径改,不出注。底本中通假字,原文不改,于初见处出注说明。难字、生僻字酌加注释。
4.凡底本中错字、别字属点画之误者,如“日”“曰”混淆,“己”“巳”不分,皆径改,不出校记。
5.因原著医案之间没有任何标志,难免混同不辨,颇不利于阅读应用,故每案之间均空一行,以示区别。
6.书中药物名不规范者,除异名外,均以规范药物名律齐。
7.原书卷首题有“沈芊绿先生医案”,今删去。
8.原文中所涉人名、药名、专业术语等,较为生疏者出注说明。
9.某些习见词,在本书中有特殊用法,辞书中虽不载,然为相关语言论著所考证过者,则适当引用例证予以说明。前人未考释过的词语或词语的特殊用法,则作必要的考释予以说明。
10.原文中典故生僻疑难者注其出处,并释义。
11.原文中引用前代文献,引用与原文有出入者,用“语本”出注说明。凡本书引录他书文献,虽有删节或缩写,但不失原意者;或窜改较多,且有损文义者,以及具体史实,如人物、地点、年代等记述的明显错误者,均不擅改,用“语本”出注说明。
寒 热
潮热脉数,由于阴虚。
青蒿梗 丹皮 川石斛 白茯苓 陈皮 谷芽
脉弦细,营血久虚,阴亏发热。
制首乌 茯神 酸枣仁 当归身 白芍 阿胶 陈皮炙 甘草
阴虚,五心烦热,脉小弱。
大生地 丹皮 茯苓 山药 地骨皮 麦冬
阴虚寒热,大便溏泄,色白脉微,恐成虚怯。
野於术
(1)
山药 白芍 茯苓 炒归身 建莲肉 陈皮
色黄脉虚,发热畏寒,恐成童劳
(2)
。当归建中汤加茯苓。
当归 黄芪 芍药 桂枝 甘草 饴糖 姜 枣
阳维为病,苦寒热,宜以辛甘和阳。
当归建中汤。
跌仆而始,发为寒热,每至三月受伤之时则发,此是瘀积。
二原生地 归尾 桃仁 赤芍 淮牛膝 炙甘草
【注释】
(1)
於术:浙江於潜出产的白术。
(2)
童劳:童子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沈芊绿医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