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证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外感病证治
主 编◎李永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外感病证治/李永清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8
ISBN 978-7-5132-1551-0
Ⅰ.①外… Ⅱ.①李… Ⅲ.①外感病-辨证论治 Ⅳ.①R2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50041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11.625 字数 300千字
2013年8月第1版 2013年8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1551-0
*
定价 3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目 录
《外感病证治》编委会
编者的话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外感病学发展概况
一、外感病学的萌芽阶段
二、外感病学的形成阶段
三、外感病学的充实阶段
四、外感病学的分离阶段
第二节 外感病的一般介绍
一、外感病的概念
二、外感病的致病邪气
三、外感病的发病与传变
四、外感病的辨证
五、外感病的治疗
六、外感病的预防与病后调理
第二章 各 论
第一节 感 冒
第二节 麻 疹
第三节 水 痘
第四节 猩红热
第五节 幼儿急疹
第六节 风 疹
第七节 单纯性疱疹
第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节 急性扁桃体炎
第十一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十二节 白 喉
第十三节 百日咳
第十四节 气管炎
第十五节 肺 炎
第十六节 肺结核
第十七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八节 急性胃肠炎
第十九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二十节 阿米巴痢疾
第二十一节 霍 乱
第二十二节 伤寒与副伤寒
第二十三节 手足口病
第二十四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十五节 疟 疾
第二十六节 登革热
第二十七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十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二十九节 肾盂肾炎
第三十节 淋 病
第三十一节 艾滋病
第三十二节 风湿热
第三十三节 破伤风
第三十四节 狂犬病
第三十五节 布氏杆菌病
第三十六节 中 暑
第三十七节 败血症
附录
论《伤寒论》的六经理论
论寒温统一
再论寒温统一
寒温统一有利于外感病学发展
整合伤寒温病,规范辨证理论
完整掌握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理论
常用方剂
《外感病证治》
编委会
主 编
李永清
副主编
聂 耀 麻春杰
编 委
任春霞 白雅雯
王建强 李文超
编者的话
外感病学,是研究外感病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及其防治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张仲景根据《内经》等基本理论,创立了六经分病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外感病学的基础。《伤寒论》根据外感病的病变规律,制定了基本的分病辨证纲领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指导外感病辨证与治疗的重要文献。
虽然《伤寒论》是阐述多种外感病的专著,但就全书的内容而言,其重点是讨论风寒之邪侵犯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辨证施治的。因此,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许多医家逐步认识到,墨守经方尚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于是开始突破方不离伤寒、法必遵仲景的框框。特别是明清时期对于外感病病因的深刻认识,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以及辛凉解表、芳香开窍、清热凉血、清热息风、甘寒养阴等方法的广泛应用,既弥补了六经理论的不足,又极大地丰富了外感病的证治方药等,为建立完整的外感病学体系,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张仲景偏重于风寒之邪为病,且易伤阳,而提出六经理论;而温病学家则侧重于温热之邪为病,且易伤阴,而提出卫气营血、三焦理论。这些理论体系各具明显的针对性与局限性。所以,无论六经理论,还是卫气营血、三焦理论,都不能作为总揽寒温的分病辨证施治纲领,但又未找到一条能够实现寒温统一的有效途径。这样就使外感病学这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得不走向一分为二。
导致外感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六淫(包括疫疠)之邪。外邪虽可单独为患,但多数情况下是以兼夹的形式侵袭人体的。这种“兼夹形式”除表现在阴浊或阳热之邪的同类相求而混杂外,还表现在性质完全不同邪气的相互杂合。但外感病学的一分为二,使上千年积累下来的许多治疗外感病的有效良方,或因片面强调仲景学说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不能入围,或因其所治病证中夹有寒邪而只能作为温病的一种陪衬,或既不能进入伤寒也难融入温病而不得不徘徊在外感病学之外,且寒温的分离,还使部分内容出现过多不必要的重复或互有残缺,有时为了将两者予以区别,还出现了诸如伤寒邪从皮毛而入、温病邪从口鼻而入等一系列过于牵强、脱离实际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因此,合而为一,还外感病学的本来面目,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外感病学体系,既能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充实、完善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又有利于外感病学全面发展。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或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予以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编 者
2013年3月于呼和浩特
第一章 总 论
外感病学是研究外感病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通过研究外感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特征等,以揭示其内在规律与本质,从而有效地指导诊断与辨证施治。
第一节 外感病学发展概况
外感病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基本掌握了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逐步总结出一些分病辨证施治原则,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治法与方药,为外感病学的形成、充实、整合、完善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感病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萌芽、形成、充实和分离四个阶段。
一、外感病学的萌芽阶段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外感病证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