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类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1章 桂枝类方
桂枝证
桂枝体质
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
小建中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当归四逆汤
温经汤
炙甘草汤
苓桂术甘汤
桂枝茯苓丸
枳实薤白桂枝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第2章 麻黄类方
麻黄证
麻黄体质
麻黄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小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
越婢加术汤
阳和汤
第3章 柴胡类方
柴胡证
柴胡带
柴胡体质
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四逆散
血府逐瘀汤
逍遥散
大柴胡汤
第4章 大黄类方
大黄证
大黄体质
大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大黄
虫丸
茵陈蒿汤
防风通圣散
大黄附子汤
第5章 黄芪类方
黄芪证
黄芪体质
玉屏风散
防己黄芪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建中汤
补中益气汤
补阳还五汤
第6章 石膏类方
石膏证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桂枝汤
竹叶石膏汤
消风散
第7章 黄连类方
黄连证
黄连解毒汤
黄连汤
小陷胸汤
泻心汤
黄连阿胶汤
香连丸
左金丸
第8章 干姜类方
干姜证
理中汤(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
大建中汤
甘姜苓术汤
第9章 附子类方
附子证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真武汤
附子泻心汤
第10章 半夏类方
半夏证
半夏体质
小半夏汤
温胆汤
大半夏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泻心汤
病名索引
主要症状索引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编著.—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ISBN 978-7-5345-7399-6
Ⅰ. ①中... Ⅱ. ①黄... Ⅲ. ①方书 Ⅳ. ①R28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15491号
中医十大类方(第三版)
编 著 黄 煌
责任编辑 孙连民
责任校对 郝慧华
责任监制 曹叶平
出版发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网 址 http://www.pspress.cn
集团地址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市中央路1号A楼,邮编:210009)
集团网址 凤凰出版传媒网(http://www.ppm.cn)
经 销 江苏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照 排 南京奥能制版有限公司
印 刷 南通印刷总厂有限公司
开 本 850mm×1168mm 1/32
印 张 9.25
字 数 180000
版 次 2010年8月第3版
印 次 2010年8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 ISBN 978-7-5345-7399-6
定 价 28.00元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随时向我社出版科调换。
内容提要
本书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本书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第三版序言
这本小册子是我近20年前的习作,现在看来,内容显得稚嫩。因为那时我还处在学术思想的转身期,对经方医学的认识还不深,临床经验的积累也浅薄。但为什么出版后居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多次印刷并被译成英、日、韩等版本?我想其中的原因应该是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有点新意,比如关于药证、方证的提倡,关于桂枝体质、麻黄体质以及附子脉、桂枝舌等独到的提法。还有,书中配上了带有夸张和幽默的漫画,使得本来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清晰起来,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这次修订,除对文字作调整润色之外,我对书中不少内容作了改动和补充,主要是方剂的推荐用量、方证及其应用的解说。但是,全书总体的格局没有变化,还是既讲经方也讲时方,解说中也继续采用一些中医教科书语言。这样可以使得熟悉教科书的中医大学生以及初学者们不感到突兀,也为他们进一步阅读经典、应用经方提供铺垫。
再版之际,真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这本小册子的关注和爱护!
黄 煌
2010年5月2日
第二版序言
《中医十大类方》出版发行已经12年了,没有想到这本为中医初学者编写的小册子居然一直好销,连年重印,而且还有了日文版、韩文版及繁体字版,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
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原本古奥的中医经典术语,用夸张的漫画来强调中医方证的特征,尽可能写得通俗些,写得有点现代感,这是当时编写的想法。现在想来,这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绝大多数读中医书的年轻人还是喜欢有现代气息的书籍。不过,我觉得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还不是形式,而是其内容,特别是书中所强调的方证相应的思想,强调的方证与体质的对应关系。“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等体质概念的提出,虽然是一种临床经验的略称,但却比较轻松地将读者的思路从“对病用方”转向“对人对病用方”的中医传统的诊疗思路。可能正因为这样,许多读者感到新鲜,感到直观,感到在临床上开方好把握了。
我搞中医研究,喜欢简略,喜欢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冗繁削尽留清瘦”的境界。由于古代的经方组成严谨,方证朴实,正好体现了一种后世方家难以超越的简洁古朴之美。我希望读者通过这本小册子,能粗略地领略一下古典经方的魅力。这次再版,在保留全书原貌的基础上,对书中不少错误做了订正,并删减了部分空泛的文字。衷心希望更多的中医爱好者阅读本书。
黄 煌
2006年9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一版序言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中医爱好者的抱怨,说中医的方剂太多,药物组成复杂,难记忆,难学。这是事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的大学生起码要熟记150余首方剂,日本医疗保险承认的汉方制剂也有140余种,而要真正在临床正确运用这些方剂,单记住方剂的名称是绝对不行的。方剂的组成、方证的构成、药物的配伍意义以及临床应用范围等都是必须掌握的。所以,对学习中医来说,最重要的是熟悉方剂,最难的也是熟悉方剂。为此,前人编有《汤头歌诀》,习医者必每日背诵,熟记在心,至临床使用便能得心应手;也有分类编集,突出主治,名为类方,如清代徐灵胎的《伤寒论类方》、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日本吉益东洞的《类聚方》等皆是。这种教育方式,通过比较异同,能较快抓住每方方证的特征,不失为学习中医方剂的好方法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十大类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