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国际法(第四版)
作者:程晓霞 余民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1
ISBN:978-7-300-13543-4
价格:35.00元
目录
CONTENTS
总序
序言
第四版修订说明
编写说明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法的性质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
第三节 国际法的编纂
第四节 国际法的主体
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二章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要素和基本权利
第二节 国家豁免
第三节 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第四节 国家继承暨政府继承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与继承问题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
第一节 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待遇
第三节 外交保护
第四节 引渡和庇护
第五章 国际人权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人权标准
第三节 国际人权标准的实施机制
第六章 国家领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陆水
第三节 国家领土的取得和变更
第四节 领土主权与限制
第五节 国家边界
第六节 两极地区
第七章 海洋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线
第三节 内水
第四节 领海与毗连区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与群岛水域
第六节 大陆架
第七节 专属经济区
第八节 公海
第九节 国际海底区域
第八章 空间法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
第九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第一节 外交关系法概述
第二节 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四节 领事关系法
第五节 保护外交人员安全的法律制度
第十章 条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第三节 条约的生效和效力
第四节 条约的解释
第五节 条约的修订
第六节 条约的无效、终止和暂停施行
第十一章 国际组织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
第三节 联合国体系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五节 非政府组织
第十二章 国家责任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解除行为不法性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形式
第五节 国家责任的履行
第六节 国家责任的新问题
第十三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
第三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第十四章 武装冲突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
第四节 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第五节 中立
第六节 战争罪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等罪行及其责任
重要参考文献
总序
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曾作出过伟大的贡献,不仅最早开启了世界东方文明的大门,而且对人类法治、法学及法学教育的生成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光辉的实践。
在我们祖先生存繁衍的土地上,自从摆脱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渐形成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维系道德人心、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律制度。应该说,在人类所创造的诸种精神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社会现象。因为作为一项人类的精神成果,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调节社会、谋求发展的各个重要进程中的思想和行动。法律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确认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要求。因而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当时人们关于人、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同时,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一种最明确的方式,对当时社会成员的言论或行动作出规范与要求,因而也清楚地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对于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种种具体要求和限制。因此,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迁中,同样可以看到人类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文明发展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法律制度乃是维系社会、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工具。同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体现。
由于发展路径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社会与西方世界对于法律的意义、底蕴的理解、阐释存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曾比较注重法律的制定与完善。中国古代虽然被看成是“礼治”的社会、“人治”的世界,被认为是“只有刑,没有法”的时代,但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大清律例》等数十部优秀成文法典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成文制定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突出地位,唯这些成文法制所体现出的精神旨趣与现代法律文明有较大不同而已。时至20世纪初叶,随着西风东渐、东西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开始由古代的、传统的社会体制向近现代文明过渡,建立健全的、符合现代理性精神的法律文明体系方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的数百年间,在西方、东方各主要国家里,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潮起潮落,法律改革运动也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
从历史上看,法律的文明、进步,取决于诸多的社会因素。东西方法律发展的历史均充分证明,推动法律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同时,法律内容、法律技术的发展,往往依赖于一大批法律专家以及更多的受过法律教育的社会成员的研究和推动。从这个角度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法律文明的发展进步,也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在现代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中,开始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的晚清时代。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开办的天津中西学堂,首次开设法科并招收学生,虽然规模较小,但仍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法学教育机构(天津中西学堂后改名为北洋大学,又发展为天津大学)。三年后,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际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