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晚明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5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
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
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
晚明大变局
注:文中出现的“□”同原版纸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樊树志著.—北京:中华书局,2019.7
ISBN 978-7-101-13917-4
Ⅰ. 重… Ⅱ. 樊… Ⅲ. 中国历史-研究-晚明 Ⅳ. K248.30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14485号
书 名
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
著 者
樊树志
书名题签
刘 涛
责任编辑
贾雪飞
装帧设计
刘 丽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市白帆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9年7月北京第1版
2019年7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920×1250毫米 1/32
印张12 插页3 字数300千字
印 数
1-10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3917-4
出版说明
“重写晚明史”系列,共五部,是著名学者樊树志先生有关晚明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樊树志先生长期从事明清史、江南地区史、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在晚明史领域卓有建树,被誉为“晚明史研究第一人”。“重写晚明史”系列,细致描绘了晚明王朝从盛世到覆亡的历史长卷,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晚明历史置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背景下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考察,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细节中勾勒和展现出晚明历史的各个方面,不仅独具史识,而且叙事清晰,文笔流畅,充分呈现了晚明斑驳陆离的历史世界。
晚明,按照樊树志先生的定义,为明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即1573年至1644年间的七十一年,持续长度约占整个明朝的三分之一。本书《王朝的末路》是“重写晚明史”系列的一种,书写了大明王朝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一步一步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特此说明。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〇一九年一月
目 录
出版说明
第一章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一 无解的难题:如何兼顾“安内”与“攘外”
1. “剿兵难撤,敌国生心”
2. 与清的议和尝试
3. “以中枢之龃龉,厄而置于死地”——卢象昇殉国
4. 洪承畴、孙传庭奉旨转向“攘外”
二 “盐梅今暂作干城”
1. 张献忠与李自成的谷城之会
2. 张献忠重新起兵
3. 杨嗣昌奉旨督师
4. 左良玉玛瑙山大捷
三 “功虽未成,尽瘁堪悯”
1. “平贼大将军”的纠葛
2. “有斩督师献者,赉白金三钱”
3. 李自成驰骋河南
4. 杨嗣昌:“呕血伤心,束身俟死”
四 “灭寇雪耻”成泡影
1. 朝廷上下的反省
2. 辽东:速战速决铸大错
3. 松山、锦州兵败如山倒
五 “款建虏以剿寇”
1. “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
2. 秘密媾和
3. “堂堂天朝何至讲款”
第二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明朝的覆亡
一 无力回天的君臣
1. 从张至发到薛国观——没有温体仁的温体仁路线
2. “还是他做”:周延儒复出
3. 稍纵即逝的新政
4. 匿名揭帖“二十四气”
5. 姜埰、熊开元之狱
6. “延儒功多过寡,令免议”
7. “勒令周延儒自裁”
二 “兵火纵横,中原涂炭”
1.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
2. “闯曹雄视河洛”
3. “决河灌城,士民溺死数十万”
4. “开了城门迎闯王”
5. “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三 挽救命运的失败尝试:出征、南迁、勤王
1. “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2. 形式主义的“代帝出征”
3. 举棋不定的“南迁之议”
4. 鞭长莫及的“勤王之师”
四 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1. 倪元璐的“三做”,朱由检的“罪己”
2. 土崩瓦解,京师孤注
3. “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4. 青史凭谁定是非
5. 从容赴死的忠臣们
第三章 改朝换代,谁主沉浮
一 从大明到大顺到大清的政权更迭
1.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闯王进京面面观
2. 朱由检的殡殓与李自成的劝进
3. “冲冠一怒为红颜”
4. 打着“报尔君父之仇”的幌子——清军进取中原
二 南京弘光小朝廷
1. 南京政府的动向
2. “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南明与清朝和谈
3. “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下”——南京弘光政权一瞥
4. 崇祯皇太子之谜
三 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1. 左良玉发兵东下“清君侧”
2. 扬州十日:焚尸八十万
3. 南京陷落:弘光小朝廷分崩离析
4. “头可断,发不可剃”:江阴守城八十日
5. 不屈的遗民们
《重写晚明史》后记
返回总目录
第一章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皇帝采纳杨嗣昌“必安内方可攘外”的方针,集中兵力于“安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剿抚并用,招抚了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几乎全歼李自成等部。在功败垂成的关键时刻,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北方满洲铁骑突破长城边关,兵临北京城下。这与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的形势大不一样:崇祯二年,陕西的民变不过是星星之火,可以从陕西三边等地征调军队保卫北京,立即化险为夷;而崇祯十一年,民变已成燎原之势,战火蔓延中原各省,朝廷调动各省常备军之外,还把守卫北方边防的关宁铁骑调到中原战场,使得北方边防呈现空虚状态。满洲铁骑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与此时形势不无关系。满洲铁骑南下,打乱了既定部署,朝廷最高当局放弃“必安内方可攘外”的方针,把洪承畴、孙传庭及其精锐军队,悉数从安内战场调到攘外战场。这一决策的直接后果,使得李自成、张献忠获得重整旗鼓的时机,东山再起,朝廷在“安内”方面从此丧失主动权。
“安内”与“攘外”,实在是两难选择,正如史家所言:“京陵迫于边塞,才动风尘便成大恐,而敌兵岁至,寇锋日竞,守外则失内,击内则失外,其欲款外以专内者,举朝谯呵,使不得毕其语。”
(1)
可谓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一 无解的难题:如何兼顾“安内”与“攘外”
1. “剿兵难撤,敌国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重写晚明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