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
王立诚
上海人民出版社
总序
“近代中国研究书系”汇集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学科部分教师的成果,是以主题的形式辑录各教师所发表的专题论文。
历史学系是复旦大学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1905年复旦公学高等正斋创设伊始,就在文科中开设有历史学几门课程。1925年正式设系,时称史学系。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得到江浙多所大学著名史学家加盟,实力大为增强。在中国史方面,有周予同、谭其骧、陈守实、胡厚宣、马长寿、蔡尚思、杨宽等教授;在世界史方面,有周谷城、王造时、耿淡如、陈仁炳、章巽、田汝康等教授。前辈学者常常言及,那时的历史学系,与中文系一起共同构成复旦文科的“两个超级大国”。此后,历经几代学者的努力开拓和辛勤耕耘,历史学系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并且始终占据复旦文科发展的最前列,用周予同先生的话来说,历史学系的发展就是要“为复旦争取学术地位”。
这其中,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尽管起步稍晚,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近代史最初只是“中国史”的一部分,1954年中国史划分为中国上古史(主任胡厚宣)、中国中古史(主任谭其骧)、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主任陈守实),至此中国近代史算是在建制上初步成型。1958年中国史方面的上古史、中古史教研室合并为一(主任陈守实),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则发展为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室(主任胡绳武)。到20世纪70年代,又形成包括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和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的建制,这些都显示中国近代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形。正是通过蔡尚思、胡绳武、金冲及、汪熙、陈绛、陈匡时、黄美真、余子道、沈渭滨、黄苇、杨立强、朱维铮、李华兴、姜义华、刘其奎、赵少荃等学者的努力,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为海内外学术界所瞩目,尤其是在思想文化史、中外关系史、汪伪政权史、资产阶级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集体编撰的成果即包括有《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现代中国思想史资料简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等。1994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成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成为国内首批五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这些皆为体现复旦历史学科整体研究实力的标志,内中也包含中国近代史学科的贡献。
步入21世纪,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学科又有长足发展。以该学科为主体成立的“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姜义华任主任,吴景平、章清任副主任),2004年列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中国近代史学科还被列入“国家重点学科”。此外,本学科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多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问世,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数十篇专题研究论文,还编辑出版了《近代中国研究集刊》和《近代中国研究专刊》。本学科每年都主办两次以上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活动,使本学科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也进一步扩大。
“近代中国研究书系”选录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为主的部分教师公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著述。这些著述,大都出于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虽由于作者的年龄、阅历、学术视野和价值取向各有不同而各具特色,但都是这些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开拓挖掘的成果,是多年心血的积累,反映了这些教师的研究足迹和心路历程,也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风貌的一角。通过这些著述,可以把握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脉络,而且可以以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学科的过去和现在,进而为将来的学科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以专题论文的形式组织书系的出版,因此,还有不少教师的论著未能收入其中,有的教师此前已有集辑出版;暂时还没有这样考虑的,则只有留待他日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尊重历史,尊重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领域的学术成果,从历史史实和“历史性”的成果中吸取养分,是“创造”未来学术前沿的前提,也是学术发展永恒的宗旨和道理。我们出版这套书系,在借以回顾和总结以往的成绩及不足之时,同时向学界和社会寻求批评,寻求来自更多层面的交流和沟通,以期共同推进史学的繁荣和发展。
在“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组稿及编辑过程中,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人员付出了不少努力,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是为序。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编委会
2012年3月
前言
晚清以降,随着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变局”。在诸如薛福成、郑观应等当时人的眼中,中国已从早先独立演进的“启蒙”、“封建”、“郡县”之天下,一变而为“中外联属之天下”。西洋文明冲击、渗透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一切领域,造成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近代中外关系史可以说渗透于整个中国近代史,而本人总结自己从事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经验时,也发现自己过去20多年中所曾涉入的研究范围颇为宽泛。因此,如今编辑这部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个人文集时,本人将这些论文分类归为外交、外侨、观念和教育四篇,以便较集中地体现这些论文的主旨。
外交篇收录论文五篇。外交史是本人最早也是一直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由于个人兴趣,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和中英外交史方面。这些论文中,《鸦片战争前夕的禁烟决策评析》和《一·二八事变与英国对中日冲突的立场转变》二文是围绕中英关系史中两个外交决策问题进行的研究。这两篇论文虽然写作的时间相隔了十几年,但在研究方法上都着眼于外交政策形成过程中观念对利益的建构机制,只是前者属自发性的探索,后者有运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印迹。因此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国际关系理论运用的演进轨迹。其它三篇论文都是关于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研究,既有早年撰写《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著作(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时形成的成果,如《蒲安臣使团与中国近代使节制度的发端》一文,又有后来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成果,如《英国与近代中外贸易“法治”的建立》和《外交 ............

书籍插图:
书籍《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 - 插图1
书籍《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