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8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被誤解的台灣史 ——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駱芬美 著
中信出版社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 駱芬美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 ISBN 978–7–5086–4380–9 I. 1被… II. 1駱… III. 1台灣省-地方史-1553~1860 IV. 1K295.8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3)第291094號 c 駱芬美 本書經由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獨家授權,限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非經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任意複製、轉載。 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著 者:駱芬美 策劃推廣: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發行: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甲4號富盛大廈2座 郵編 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電子書排版:張明霞  
中信出版社官網:http://www.publish.citic.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書,盡在中信飛書 App:http://m.feishu8.com(中信電子書直銷平台)
目錄
推薦序1 歷史去偽始見真相
推薦序2 我愛說「古」的姐姐
作者序 因緣際會台灣史
01 西方人如何認識台灣?
02 荷蘭人為什麼來台灣?
03 荷蘭人在台灣做什麼生意?
04 漢人移居台灣
05 荷蘭人和先住民
06 鄭成功如何趕走荷蘭人?
07 鄭經和英國人
08 兩岸諜對諜
09 明清皇室來台
10 玄天上帝與媽祖
11 台灣棄留
12 一府二鹿三艋
13 客家人的義民廟
徵引書目
推薦序1 歷史去偽始見真相宋光宇(台灣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教授)駱芬美教授的新書文筆流暢、內容豐富,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這本書的最大優點就是把17世紀明朝末葉,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英國人相繼東來,以及他們與中國東南的海商鄭氏集團相互周旋較勁的實際狀況,說明得非常精確、扼要。像我這樣的外行人,一看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這本書的功力絕對不在正式的學術著作之下。對於明朝末年、南明四帝、荷蘭人、鄭成功等的印象,一直被「反清復明」四個字綁住了。只要對中國歷史稍有涉獵的人在心中都有同樣的疑惑:中國歷朝歷代中,明朝是皇帝質量最差的一朝,對朝臣也是最苛刻的一朝,為什麼覆亡之後,卻一直有人想著要復興它?南明四朝也一樣權臣內鬥、乾綱不張,鄭成功為什麼要遵奉南明為正朔?這些反常的現象究竟隱含了什麼更深層的意義?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我,也同樣困擾著關心這段歷史的學人。就閩南海商鄭氏三代的行事風格來說,他們祖孫三代共同關心的主軸思想,就是「做生意、賺錢」。當時,西班牙人用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魯出產的白銀,在馬尼拉與中國海商交換生絲和瓷器,形成「海上絲路」。這條海上絲路前後維持了250年左右,貿易方式一直很穩定。西班牙人掌握了巨量的白銀,其他國家取代不了他們的優勢地位。鄭氏集團也從來不去爭奪這條路線,鄭成功和鄭經都知道,一旦趕走西班牙人,奪下馬尼拉,白銀的供應就斷絕了,整個菲律賓群島又不出產價格高昂的香料,拿下馬尼拉,等於拿了個荒島,不如就維持西班牙人佔領的現狀,可以長久做白銀和生絲的貿易。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情形就不同了,都是做買空、賣空的生意。他們本身沒有獨佔的貴重物品,要到摩鹿加群島[1]去買茴香、豆蔻、八角、肉桂等香料,運回歐洲去賣,賺取高昂的利潤。由於香料商人不收黃金或白銀,只收印度棉布,而印度人喜歡黃金飾品,中國一向用黃金做飾品,可以自由買賣,於是荷蘭人和葡萄牙人想盡辦法在中國東南沿海找個可以立足的貨棧,把中國的黃金飾品運銷印度。葡萄牙人捷足先登,佔有了澳門。荷蘭人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距中國太遠,於是不斷向明朝交涉,要在澎湖風櫃設立貿易站。明朝不允許,但授意荷蘭人可以到台灣,也應允繼續供應他們所需的貨物。這就是荷蘭人來到台灣的根本原因。荷據時期,中國的黃金從廈門出口,運到台南安平,再轉運巴達維亞,乃至印度的果阿,去買印度棉布,再運棉布到摩鹿加群島買香料,運回歐洲去賣,可以賺兩三倍利潤。閩南海商鄭氏集團在這個世界貿易網中也插上一腳,書中記述鄭成功如何切斷荷蘭人在台南安平的進出口,獨佔海上貿易;書上沒有提到的是鄭氏在這個貿易網中所需的身份和地位。鄭成功只是商人,關心的是如何賺錢,可是在與日本藩主、幕府大將軍、荷蘭東印度公司等對像交涉時,需要有官方頭銜。他不可以是「君主」,因為君主不會親自做生意,只有受封的公侯才有這樣的特權,於是鄭成功倣傚日本天皇和幕府大將軍的模式,自任大將軍,而需要有個虛位天皇。這就是他擁立隆武帝、遙奉南明永歷帝的根本原因。隆武帝時,他受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朱」,改名「成功」,儀同駙馬。永歷八年又受封為「延平郡王」。有了這樣的身份,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跟日本藩主和幕府大將軍、荷蘭東印度公司乃至後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談判、簽約、發信、招降等工作。北京皇帝太遙遠,又不聽使喚,搞不好會有殺身之禍,父親鄭芝龍的下場就是明證。遵奉南明永歷帝,既有正式身份,又不會受到永歷帝朝廷的鉗制,更不會有殺身之禍。到此,我心中的疑惑就豁然而解了。鄭成功把日本天皇和幕府大將軍那套把戲玩到出神入化,「反清復明」只是他的口號和招牌,骨子裡就是要「賺錢」,而我們一直被他這齣好戲迷惑住了。又因跟西洋人周旋日久,深深瞭解西洋人佔領港口、貨棧的手段,在鄭成功的心目中,他的版圖不會很大,但都是不會被陸上政權封住的海島。這些海島是廈門、金門、東山、台灣和長江口的崇明島。在這樣的考慮下,當廈門和金門受到清政府威脅時,只有移居台灣,才能繼續家族的海外貿易。這樣的剖析把鄭成功從我們熟悉的「民族英雄」神主牌上拉下來,還原其本來面目。科學的精神不在「求真」,因為很難做到,只能做到「去偽」。駱芬美的這本書做了「去偽」的工作,是可喜可賀的事。2013年1月28日書於南港筆耕 ............

书籍插图:
书籍《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 插图1
书籍《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