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支文化:一部用枪支写成的国家历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孙昂
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先后担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官员、联合国难民署官员、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处长(主管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和中美执法合作)、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法律事务参赞、外交部涉外安全司参赞和联合国安理会反恐事务法律专家。已出版《美国对外事务法律机制》(上下)、《零距离看美国中学教育:从纽约中考到中国学生就读美国高中》和《国际反恐前沿:恐怖主义挑战国际法》。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美国枪支文化——一部用枪支写成的国家历史/孙昂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11
ISBN 978-7-5316-7202-9
Ⅰ.①美… Ⅱ.①孙… Ⅲ.①枪械—文化—美国 Ⅳ. ①TJ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75689号
美国枪支文化——一部用枪支写成的国家历史
MEIGUO QIANGZHI WENHUA——YIBU YONG QIANGZHI XIECHENG DE GUOJIA LISHI
作 者
孙 昂
选题策划
宋舒白
责任编辑
宋舒白
装帧设计
冯军辉
责任校对
徐领弟
出版发行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印 刷
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longjiaoshe
公众微信
heilongjiangjiaoyu
E-mail
heilongjiangjiaoyu@126.com
开 本
700×1000 1/16
印 张
19.5
字 数
250千字
版 次
2014年2月第1版 2014年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316-7202-9
定 价
40.00元
前言
2013年6月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托管理事会大厅举行《武器贸易条约》签字仪式,100多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我当时任职的联合国安理会基地组织制裁委员会专家组是联合国军备控制领域的观察员,我在专家组中分工负责在全球范围监测各国对基地组织的武器禁运,出于这层工作关系,我参加了签约仪式。
此前,2000年12月15日,联合国在意大利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市举行仪式,签署《〈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枪支议定书》等法律文件,我作为《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也参加了签约仪式。
在10多年的时间跨度上,我以不同的身份参加了迄今与枪支直接有关的两项全球性法律文件的签约仪式,大概是先后参加过这两次签约仪式的唯一中国人。这层工作关系自然促使我关心枪支问题。
在这两项签约仪式之间,我因任职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和联合国安理会反恐机构,在美国这个民间持枪占全球枪支总数近半
(1)
的国家生活了近10年。这一期间,先后发生了震惊美国乃至世界的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枪击案(致32人死亡)和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致28人死亡)。这两次枪击现场距我当时的居住地都仅1小时车程。看着关于枪击案的报道,想到自己和家人身处一个民间持枪数亿支的国家,这种如影随身、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是远隔重洋在中国看新闻时难以体会的。
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次日,我重新翻阅了近年收集的关于美国枪支问题的资料,胸中涌起不吐不快的冲动,于是,打开电脑,从简要描述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开始,动笔写作关于美国枪支问题一书。
枪支是当今美国最热门的社会问题之一(其余两大热门社会问题是堕胎和同性婚姻),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研究资料汗牛充栋。潜心研读海量材料后,发现要厘清这一问题并不容易。
按常理,研究美国的枪支问题可从相关法律制度和学术研究成果入手,但实际情况远较此复杂。同为美国人,对于枪支看法迥异。
国会参议员曼钦拍过一则政治广告,表示自己反对制定某项法案。广告中,这位议员没有发表反对法案的演说,而是举枪对准法案文本开了一枪,既表明反对这项法案的立场,也显示对枪支的喜爱。
哈佛大学公共医学系副主任普罗瑟罗·史密斯对枪支的态度与曼钦正相反。这位教授在《致命后果》(Deadly Consequences
)一书中写道:“我对枪支的态度简洁明了,我痛恨枪支……如果让我说了算,那么,体育运动用枪必须登记,所有其他枪支一律禁止。”
面对美国的枪支问题,这两位立场鲜明的人物都表达了深深的困惑。曾有记者问曼钦参议员对枪支的立场,他不解地反问记者:“为什么有人会不持有枪支?”
(2)
而普罗瑟罗·史密斯教授则在《致命后果》一书中迷茫地写道:“我无法想象为何有人会想到拥有一支枪。”
(3)
作为参议员,曼钦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法律;作为研究枪支问题的名校教授,普罗瑟罗·史密斯的工作是解读这一社会现象。两人均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部分美国人热爱枪支,另一部分美国人痛恨枪支。这表明,仅从法律和理论入手,难以完全理解美国的枪支问题。
要理解曼钦参议员和普罗瑟罗·史密斯教授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美国社会不同群体对枪支截然相反的态度,不能离开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家庭传统以及所处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换言之,要理解美国枪支问题,必须超越法律文本和研究著述,去体验美国人的生活环境。
在围绕枪支展开美国民众生活图景的同时,本书也叙述了我个人的一些相关经历。
关于个人经历与学识之间的关系,许多年前,我的杭州同乡章太炎曾说:“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
(4)
一句话总结了他一生学识的渊源,也印证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
本书记叙的个人经历决非可有可无的花絮或铺垫,而是我看待美国枪支问题的视角。要体验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要体会他们的心理状态,最佳切入点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个人经历是否会影响认识和评论的客观?
2013年3月,参议员波特曼宣布,自即日起,他放弃以往的反对立场,改为支持同性恋的结婚权利。这则消息立即为美国各大媒体所报道。
同性婚姻在美国不是新鲜话题,已有多个州制定法律,允许同性结婚。一名国会议员公开宣布对这一问题的立场,为何会引来各大媒体竞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国枪支文化:一部用枪支写成的国家历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