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作 者:孙德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歌以言志
引言 章太炎的位置
壹 世有大儒
“神经病质”
儒侠
一个佛学的根底
古文学光荣的结局
贰 天下有亟事
少年气盛
先有良俗,后有宪政
废科举
立宪舆论
五位大臣
中国语境
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为时已晚
否定者章太炎
叁 理想过高的宪法
立宪国之国体问题
立宪国之权力问题
“精神性”宪法观
1903年
合群与独立
肆 大知闲闲
何谓近代?
近藤邦康与列文森
谁是革命军?
《革命之道德》
有学问的革命家
《訄书》
进化论
以法律为诗书
《齐物论释》
礼不下庶人
带着抵抗的成长
伍 天朝议院:从“通达民情”到“毒黎庶”
作为方法的中国经验
传统的立场:“通达民情”
衙门与“爱汉者”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民本与议院
《瀛寰志略》
《代议然否论》
陆 光复前后
俗态可掬
共和之美
二次革命
柒 练兵者袁世凯
王气渐失,兵气日盛
乱世枭雄
棋子
捌 洪宪帝制
一个共识
民意不可违
法无戏论
玖 民国遗民
京师冠盖之区
龙泉寺
洪宪元年
尾声 满地江湖吾尚在
自序 歌以言志
文化的意思,就是自说自话。如两个孩童“聊天”,看似热火朝天,其实是各自咿呀。待到他们长大成人,便会生出些执念。“忠诚”亦是一种执念,为了有序可循而被江湖围困:宁犯朝廷之法,不负江湖之义。章太炎这个人,有童真的一面,也有义气的一面。
太炎先生的笔热得滚烫,下起笔来却是冷静得不得了。他不会把周遭当作废墟,古文学的诗意固然灿烂,却只在语词的意义上才有韵味。华丽过去早已消失,一去不复返。如果做不成进步社会的宠儿,那就干脆做个令人憎恶的幽灵,怀着慈悲的幽灵。
与那些废墟中呼唤旧日虚荣的声音不同,章太炎的声音是来自另一个时代的另一种语言。他竭力避免感伤哀怨,一面是勉勉强强的历史自豪感,另一面却是坚硬的“民族主义”。“废墟中的忧伤”,“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等,不过是三流画家的庸俗画作——把美人之死置于画幅的中央——章太炎厌恶这样的画家。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悲伤节奏。清帝逊位,民国初建,中国是在翻新中夹杂着不舍。人们乐见共和国之进步,却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跟博物馆一样。
章太炎心中也有这样的一座博物馆。放逐、废黜、谋杀、争权夺利、夷为平地的种种故事,构成了帝国重生的巨大画幅。与此同时,也留下了寂静如空宅的一座座宫殿,人人视之为老朽破旧的怪物。在这个灰色国度里,人们不是在对抗哀伤,就是把它一点一点地内化为自己的哀伤。只有一个章太炎,在这个忧伤的国度里宣称:即便全世界都是凉的,他的笔也不会失了温度。
风格这个东西是宿命的。章太炎的人生里既有果敢,也有退却,总怀着大信。他远远观望,一尘不染,如游吟诗人。据说荷马的名字有碎片收集者(pieces-together)之意。诗人者何?敏感于人世变迁,用颤抖的笔勾画出一条连绵不断的感知溪流,在章太炎那里,这个溪流是革命的意识流。
一个好作家一定是比读者先感到厌倦,才能有创造力爆发的新起点,章太炎就是这样的好作家。思想界的突变、反抗、阻塞、挣扎与摒弃,全在数年间发生。尽管写作风格极端,章太炎也与同代人一样,生活在平常人的遗憾中。他是用文字的碎片把自己包装成另一个人,这些碎片暗暗指向一个神秘的海滩,他和他的读者绕过迷宫才能到达,旅程漫长,但充满快乐。
章太炎的文字很轻,让人看到包裹着事物的空气,于是,读者便进入到一种奇特的飘浮状态。对于这个状态,有人视之为自治领地,也有人看到一座装满无知与怀疑的地窖,而章太炎时时游离于这两座城池。他的一支笔是肯定中有怀疑,否定中又藏着恳切。
对于中华民国,章太炎一直心存疑惧: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命运,而且不管人们做什么,都是中国式的中国人;另一方面,也是往往被忽略的一点,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意味着一种假象、一个面具。他可以从容地处理掉那些欧洲的难题、美洲的难题、日本的难题,而且从来都不是“盲目”地处理,也并不受什么特别的约束,人们只是用新的取代了旧的,或者是用旧的克服了新的。
民国是个巨大的梦境:革命者挨过无数的不眠之夜,民众却鼾声如雷;读书人彻夜高谈阔论,洋车夫却梦着面包。没人在乎什么失落的家园,倘是家破人亡也就罢了,痛苦的是家破人不亡。章太炎毫不犹豫地放了一把火,才惊醒了梦中人,把个阿赖耶识也一举拆穿。
讲佛学也好,谈齐物也好,都是章太炎从古人那里继承的精神血统。谁拒绝这个血统,谁就失了志气,再怎么激昂也掩盖不住丧气话的疲态。
曹植说:“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有点自暴自弃的意思,到底不如曹操的《秋胡行》:“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人生,还是一意向上的好,太炎先生和他的中国都乐在其中。
幸甚至哉,歌以言志。人生本可超然,上智定怀此愿,是为序。
景辰
2015年5月30日于芳草地
引言 章太炎的位置
鲁迅视之为“师”的,一位是藤野先生,另一位是章太炎。
1908年,28岁的鲁迅在东京师从章太炎习“小学”,上课的形式是专为八人开设的特别课堂,可以说是秘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鲁迅完全被征服了,终生执弟子之礼;他眼中的章太炎如火般令人神旺:
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前去听讲也在这时候,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作为“独行孤见的哲人”,章太炎在那个纷乱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文字艰深的经学家,是流亡的革命者,也是第一个放弃使皇朝近代化念头的“保守分子”,更以众多“独怪”的雅名绰号闻名于世:“有学问的革命家”“清学殿军”“民国祢衡”“章疯子”等等。
革命之后,章太炎“自藏锋芒”,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作为一个从革命退居于宁静的学者,他是“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
[1]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