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治史三书/严耕望著. —增订本.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ISBN 978-7-208-13717-2
Ⅰ.① 治… Ⅱ.① 严… Ⅲ.① 史学-研究方法 Ⅳ.① K0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67530号
书名:治史三书
作者:严耕望
排版:山东源齐数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SBN:978-7-208-13717-2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社科新知 文艺新潮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Email:info@wenjingbook.cn
《钱宾四先生与我》 Copyright © 1992, 1994 严耕望
《治史答问》Copyright © 1985, 2005 严耕望
《治史经验谈》Copyright © 1981, 2005 严耕望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授权出版发行
版权所有
文前插图
金针度人的治学入门书——《治史三书》导读
治史经验谈
序言
一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一)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二)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
(三)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
(四)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
(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六)其他几点意见
二 几条具体规律
(一)尽量少说否定话
(二)不要忽略反面证据
(三)引用史料要将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
(四)尽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编过的史料
(五)后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为正确者,但须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证
(六)转引史料必须检查原书
(七)不要轻易改字
三 论题选择
(一)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二)问题的实用性
(三)大问题与小问题
(四)自己能力与材料情况
(五)检查论著目录
四 论著标准
五 论文体式
(一)常行体
(二)纲目体
(三)纲目变体
(四)复合体
六 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
(一)引用材料方式
(二)注释方式
七 论文撰写与改订
八 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
(一)立志与计划
(二)工作要诀
九 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
(一)健强身体、健康心理
(二)一心力、惜时光
(三)淡名利、避权位
(四)坚定力、戒浮躁
(五)开阔胸襟
(六)慎戒执著
治史答问
序言一
序言二
一 我研究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二 我在中学大学读书时代的课外阅读
三 我对于政治制度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四 我对于历史地理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五 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
六 我对于上古史与考古学的兴趣
七 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八 我对于唐诗史料的利用
九 我今后的撰述计划
十 研究历史不要从哲学入手
十一 研究中国史不必要从中文入手
十二 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历史研究的辅助工具,不能以运用理论为主导方法
十三 “无孔不入”、“有缝必弥”
十四 目录学与校勘学
十五 年龄与撰述
十六 前进与落伍
十七 史学二陈
十八 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
十九 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二十 我购藏书刊的原则
二十一 我对于中国通史讲授的几点意见
附录一 严耕望先生访问记
附录二 《唐代交通图考》序言
钱穆宾四先生与我
序言
上篇 钱穆传
下篇 从师问学六十年
附录一 我与两位王校长
附录二 我对傅斯年孟真先生的感念
附录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金针度人的治学入门书——《治史三书》导读
一、严耕望:一个坚强纯净的学术人
严耕望(1916—1996),字归田,安徽桐城人,出生于累世务农之家,仰赖父兄勤勉,家境渐裕,才得以进学苦读。与一般男生相似,他对历史的兴趣也由《三国演义》激发,却进而借字典强读了《三国志》。史学家与人类学家李则刚是他的高中历史教师,严耕望受其引导而初知治史门径。1937年,他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抗战军兴,随迁四川乐山,其间广泛选读政治学、经济学与文字、音韵、训诂等课程,为日后治学奠定了基础。1941年,钱穆讲学武汉大学,他投入门下,从师问学长达半个世纪。受钱穆开示,他决定以中古制度与历史地理作为终生治学的两大方向。
大学毕业,严耕望进入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与钱穆和顾颉刚时相过从。两年后研究所停办,他改入重庆国立编译馆做编辑员。1945年初,转入金刚碚工艺班任教,苦于无暇读书研究,便致函傅斯年申请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受到青睐与识拔,入所任助理研究员。其后,一直在史语所从事研究,1949年随迁台湾。1957年9月起,他赴哈佛大学做了两年访问学者。自1964年后,严耕望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之聘,兼任新亚研究所导师直至逝世。1970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年,他应耶鲁大学历史系之邀,为中国史博士班讲授一学期“唐史”。1986年,自史语所退休,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严耕望一生研究,聚焦在政治制度史与历史人文地理两方面。前期为主的政治制度史研究集中在秦汉至隋唐的中古长时段。对中央政治制度研究,有专著《唐仆尚丞郎表》与专论《秦汉郎吏制度考》、《北魏尚书制度考》等;对地方政治制度研究,有专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包括《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两汉太守刺史表》与《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晚年讲义《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体现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总体把握。后期为主的历史人文地理研究,有专著《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唐代交通图考》与待刊的《隋唐通济渠考》等。他的著作除台湾版外,200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汇为《严耕望史学著作集》6种13册刊行,2009年出版的《严耕望史学论文集》收录其专书以外论文58篇,分为政治制度编、历史地理编与综合编,其著作至此堪称大备。
严耕望的研究规模恢弘,笼罩全面,尤以《唐代交通图考》为“生平功力最深、论辩最繁之述作”,他自评其书道:“详征史料,悉心比勘,精辨细析,指证详明,俾后之读史治史,凡涉政令之推行,军事之进退,物资之流通,宗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治史三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