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
在条件和环境未知的情况下……在无法确定积极因素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理论或科学呢?……同任何实践活动一样,如果什么也不能确定,如果一切都依赖于无数条件,那科学怎么可能存在呢?要知道,所有条件的重要性都会在某个特定时刻显现出来,但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刻何时会到来。
——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人类在现代世界精心构建的、用于开展生产和政府工作的复杂组织,只能被理解为一种机制,即人类在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用于应对自身能力局限(即理解力与计算力局限)的机制。
——司马贺(Herbert Simon)
推荐序一
决策是一门技能
“得到”的读者有时候能写出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留言。一位叫“吉卜力”的读者在梁宁的课程中分享了他家族的故事。
我的爷爷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了新中国光荣负伤,于是国家给我奶奶特别待遇,让她在医生、教师、裁缝中任意选择职业,我奶奶选择了裁缝。在我爸爸和叔叔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根正苗红”,我爸爸被保送军官,我叔叔被保送警察,但一家之主的奶奶死活不同意,于是他们哥儿俩双双进了工厂。我父亲下岗后决定卖房买车,在货车和出租车中选择了货车,然后房价和出租车牌照的价格嗖嗖地往上涨。而我叔叔把发家致富的眼光投在彩票上,天天研究彩票走势,我堂妹天天在家砸核桃,给她爸补脑……
把每一个重要决策都做错确实不容易,但是决策确实不是简单的事情。有些人总选错固然是因为知识有限、能力不足,可是哪怕你是个高智商的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一路刻苦钻研专业技能,也可能因为该买房的时候没有果断出手而难免被家人埋怨。
加拿大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有本书叫《超越智商》,书中说决策的能力和智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可能你特别善于学习,日常工作都做得很好,还是一位技术高手,但是你不一定能做好决策。而像刘邦这样的人,带兵打仗和治国安邦的业务水平都比不上专业人士,他为啥还是个好领导呢?也许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的决策能力强。
决策能力,就是你在关键当口能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的能力。
*
这样神奇的决策能力,并不是纯粹靠天赋形成的。现在关于决策能力的研究有很多,而学者们公认决策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也是可以被训练的。
一般人之所以不善于决策,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做决策的机会。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走流程。你该上学就上学,该上班就上班,学什么、做什么都是别人设定好的,你自己并不真的做什么决策。你可以考出好成绩、做出好业绩,但是你没拿过什么大主意。你很少有纠结的时候,你没冒着风险下过什么决心,你没有承担过错误决策的后果。
如果有两个东西让你选,其中一个既便宜又好,另一个既贵又不好,那每个人都知道该选既便宜又好的那个。但这不叫决策。
真正的决策都是面对两难选择:这个东西便宜但是不好,那个东西好但是贵,这时候你该怎么选?这么做能解燃眉之急,可是对长远发展不利;那么做倒是立足长远,可是你能熬过眼前这个困难吗?你是否面对过这样纠结的取舍。
做好决策很难,但是这并不神秘。
*
包括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在内的各路学者,现在对于怎样做决策,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理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一生都在研究科学和理性决策,他的《思考,快与慢》一书已经成为经典。斯坦福大学的奇普·希思和杜克大学的丹·希思这对管理学兄弟的《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麦肯锡学者的《超越曲棍球杆的战略》也都可以说是学习决策的必读书。而你手里的这本——史蒂文·约翰逊的《远见》,则是关于决策科学最新的一本书。
我看完书后总结,科学决策的规律都是相同的,它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看看你手上有哪些选项。
第二步,评估各个选项的价值,选择价值最高的那个选项。
第三步,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决策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人们还做不好呢?这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并不总是理智的——面对陌生的局面,我们在决策中的每一步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误,这会导致我们最后选错。
*
第一步是列出自己的所有选项。人们通常的做法并不是找张纸、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把所有选项写在纸上——人们通常是认准了一条路就不放松,根本意识不到还有其他选项!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现在有个做决策的机会。如果别人遇到艰难选择的局面,让我们出个主意,我们常常能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自己的事,我们会异常草率。
克服这个毛病有很多现成的方法,比如画“思维导图”。现在很多人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在我看来,这就如同把杀伤性武器当礼宾枪用——思维导图真正的作用是把各种选项直观地同时摆在你面前,帮助你做决策。
如果参与决策的不止一个人,“头脑风暴”也是个好办法。大家坐在一起集思广益,开个“诸葛亮会”。你说几个想法,我也说几个想法,先把各种想法都写在黑板上。这一步追求的是选项越多越好。先别管是否可行,哪怕是你觉得特别不靠谱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给大家启发。事实证明,越是天马行空的主意,就越有可能成为神来之笔。
重大复杂事物的决策,有时候还应该专门请一些外行参与,以期获得“跳出盒子”的奇思妙想。约翰逊在书中提到纽约市设计城市公园的例子。我听说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组织研发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就专门邀请了一些画家、诗人和音乐家进入洛斯阿拉莫斯秘密研究基地,看看他们能不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
当然也不是什么外行都有用。密歇根大学的复杂性理论和社会科学家斯科特·佩奇在《多样性红利》和《模型思维》这两本书中提出,我们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参考多样性的意见,但是这个多样性必须是视角和思维模型的多样性,而不是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换句话说,我们要“君子和而不同”,要“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决策参与者,而不能是一群互相之间充满利益冲突的人,否则决策就成了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打压。
*
第二步是选择价值最高的选项。在充分考虑了每个选项的价值之后,我们一个个删除不合适的选项,最后选择一个最有利的。这一步需要理性。但决策者常常因为自身的认知差异,而非理性地、强烈地倾向于某一选项,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远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