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上)-余治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第一章 大国兴衰背后的金融力量铁砧上锤出来的欧洲版图谁是战争的支柱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遮掩下的海外掠夺荷兰:战争幕后的操纵者欧洲人的政治思维:均势策略法国之败,败在金融拯救南海公司就是拯救英国英国垄断金融的崛起法国金融的倒退:约翰·劳的昙花一现丘吉尔说:七年战争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独立战争:七年战争的延续恶性通货膨胀:法国大革命的阴霾法兰西银行抢钱:拿破仑战功赫赫的背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雄起第二章 英镑为王“神圣同盟”:镇压一切革命运动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犹太人投机和平印度人的血泪,英国人的财富炮舰与福寿膏“汇丰银行”应运而生英国“金本位制”的确立欧洲和平的基础:英镑霸权的确立铁路热潮袭卷全球铁路引发的1848年欧洲革命南美泡沫,巴黎拯救了伦敦“圣西门思想”:扭转法国命运英法争夺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的较量普法战争打出了一个国际金本位体系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美国的纸币浮沉美国具有“善骗”的传统主权信贷工具助林肯打赢了内战大发国难财的金融新贵从工业崛起到财团雄起皮尔庞特·摩根:金融教父的成长历程从英国买办到一手遮天莱茵河资本主义“黑船来日事件”:打破日本经济格局日本财团的兴起清朝:金融主导权的丧失甲午战争中的金融风云左右日俄战争的国际金融资本俄国,被国际财团分食的美味主要参考文献
代序从美国金融资本大举掠夺日本财富说起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白益民泡沫经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不对称打击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日本产业咄咄逼人的攻势,公平竞争条件下无法获胜的美国,利用美日不平等政治军事关系上的优势地位,使用金融手段成功地实施了对日本产业的不对称打击。“二战”后,曾经是美国的经济援助对象的德国和日本,迅速成长为美国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日本,其钢铁、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产业大举进攻美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从1965年开始,美国就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由顺差国变为逆差国,一方面日本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另一方面美国的产品却难以进入日本市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美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频频让步,相继就钢铁(1972年)、彩电(1977年)、牛肉(1978年)、柑橘(1978年)、汽车(1981年)、半导体(1986年)等达成一系列的协议,但是这并没有挽救美国的产业。美国在贸易失衡上不断经历失败以后,放弃单个具体产业的关税、贸易壁垒的传统手段,开始运用汇率和金融手段综合地解决这一问题。1980年,里根以“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才是问题”的口号当选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私有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大规模减税、削减社会福利预算、扩大军事支出、放松金融管制、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强势美元地位等。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消除对金融资本的限制,恢复美国金融资本的竞争力,为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张消除一切限制,为此不惜动用军事手段。1983年11月,里根对日本政府正式提出金融开放的请求,并提出设立专门委员会监督市场开放的进程。其理由是日本刻意压低日元汇率以提升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这种不公平竞争行为严重地损害了美国的产业利益,为了实现公平竞争,日本金融市场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在美国的威势下,1984年2月,日元美元委员会成立。1984年5月,在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中,反映了美国提出的市场开放的请求,其内容包括国债市场的开放、放松对日元市场监管、消除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市场的限制等。1985年9月,为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大厦签署《广场协议》,约定通过国际协作,稳步有序地推动日元对美元升值。1987年,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在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约定日本和联邦德国等实施刺激内需计划。《卢浮宫协议》签署后,日本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利率下降,通货膨胀泛滥,日本经济一步一步滑入泡沫经济的深渊。货币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美国利用日本缺少货币主权的劣势,通过日本并不擅长的金融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短短时间,就彻底动摇了日本制造业赖以稳定运转的基础。美国以金融对抗日本制造业的做法,可以说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是一种非常高明的不对称打击。
“异质论”下,美国对日本的市场化改造利用所谓“非市场国家地位”,美国向中国提出了种种超过“市场国家”的改革要求。同样,利用所谓“异质论”,美国对日本进行着系统性的“市场化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金融泡沫破灭,美国金融资本大获其利,这仅仅是第一步。虽然日本金融业在泡沫经济中严重受创,但是日本的各个产业公司还基本完整,这就成为美国金融资本的下一个目标。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了要求日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美国理论界提出了“日本异质论”。这期间,1989年美国的著名政经月刊《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一篇文章——《封锁日本》,堪称“日本异质论”的代表作。该文提出,日本资本主义模式有别于美国的资本主义模式,日本的经济增长是单方面的、破坏性的经济增长,日本的政府是极权金钱政府,不但控制国内经济而且控制国内思想,主张要像封锁共产主义苏联一样封锁“异质”的日本。“日本异质论”堪称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冷战”理论,为美国系统改造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使日本市场向美国金融势力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当时正处冷战期间,“异质论”对日本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解决美日之间所谓“异质”的“结构性”的壁垒,1989年到1990年之间,美日之间举行了5次会谈,并于1990年发布了《日本构造协议最终报告》。美国主要在6个方面向日本提出了改革结构性壁垒的要求,分别是:1.储蓄和投资模式,改变日本高储蓄模式,提倡消费。2.土地,放松土地市场的管制,允许土地自由交易。3.流通,放松对大型商业企业的限制。4.价格机制,主要针对日本国际国内的价格差。5.排他性的交易惯例。6.系列化,所谓 ............

书籍插图:
书籍《世界金融五百年(上)-余治国》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余治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