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翻译组成员名单
| 翻译指导 | 徐忠 孙国峰
| 翻译组组长 | 袁庆春
| 翻译组成员 | 杨瑾 钱皓 张田 刘社芳 张晓东 廖海勇
|序言|
关注金融风险的心理学因素
确切地说,这是一部关于风险管理心理学的著作,属于行为经济学范畴。行为经济学是在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通过探索人类的有限理性,阐述人类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市场运行及行为选择的影响,从而“在个人决策的经济分析与心理分析之间搭建起桥梁”。
本书作者赫什·舍夫林教授认为,心理因素在风险和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以及人性的不完善,任何投资者和决策者,无论多么精明能干或者富有经验,都可能受有限理性、过度自信和控制力缺失等心理因素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和管理机制,不仅需要科学的分析框架、合理的计量模型、灵活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方法,更需要洞悉人的心理,防止心理陷阱。
本书认为,历史上风险管理失败的根源大都与人的心理陷阱有关,包括1998年美国长期投资管理公司破产,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马科多油井泄漏,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等。其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一次重大的风险管理失败事件,危机根源也与心理因素有关。为此,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心理学维度。本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部分内容,一方面是研究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是研究行为心理学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赫什·舍夫林教授运用行为经济学,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和多种案例分析,说明风险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风险干预模型。
具体到金融风险及其金融风险管理,本书着重介绍了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长期以来,海曼·明斯基致力于对金融脆弱性和金融不稳定成因的研究,从“金融不稳定假说”出发,为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理论和方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见证了“明斯基时刻”。其实,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海曼·明斯基就反复告诫人们,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试图避免危机,不如采取措施减弱危机的冲击力和破坏性。这一点对于金融风险管理者和金融监管部门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判断和决策会影响到未来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
心理学是海曼·明斯基进行金融风险研究的理论起点。海曼·明斯基认为,是金融市场的狂热驱动了那些造成金融脆弱性和金融不稳定的人类行为,为此,本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引起金融市场狂热的多种心理因素甚至生理因素。高杠杆也是海曼·明斯基关注的重点,他认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从净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看,较小的资本缓冲规模可能导致银行在受到冲击时走向破产。类似地,对于家庭部门来说,当家庭债务率较高时,其应对冲击的能力也会下降。2008年美国家庭部门负债占GDP的比重达到峰值至300%,宣告了“明斯基时刻”的到来。本书还分析了“影子银行”的问题。海曼·明斯基认为,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商业银行的职能,却不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也不受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保护,是被边缘化的金融业态,因此又被称为“边缘金融”。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会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海曼·明斯基还特别强调了“庞氏融资”的危险性。庞氏融资的主要特征是,融资方以短期借贷资金进行长期资产投资,其利息与本金的偿还却主要依赖国内资产价格的上涨,而不是投资收益产生的现金流。正如“庞氏骗局”离开了新投资者的现金流将无以为继一样,如果没有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庞氏融资也必将走向崩溃。如果庞氏融资成为经济中流动性的重要来源,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将大大提高。本书还分析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挤兑及其原因。根据海曼·明斯基的观点,经济繁荣不会永远持续。这是因为繁荣本身会造成利率上升,而利率的大幅上升可能成为繁荣的终结者。当经济衰退来临时,在繁荣时期由金融市场狂热所形成的高杠杆、边缘金融和庞氏融资等将形成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挤兑威胁。
从理论上讲,风险管理心理学属于行为经济学范畴。行为经济学提出了“非理性经济人”概念。与“理性经济人”不同,“非理性经济人”是真实的人,是现实中的人。他们存在偏见,会犯错误,可能做出非理性选择。在“非理性经济人”假设下,行为经济学提出,不是所有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都可以用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利益最大化目标来解释的,应当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承认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直面人性的不足和缺陷,研究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隐患,揭示了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的心理学因素。在本书中,赫什·舍夫林教授明确提出,风险管理失败大都与人的心理陷阱有关,并且研究了投资银行家、风险管理人员、评级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经常会犯的错误,强调要探寻这些错误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因素,以及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中国读者提供参考。
王宇
2017年11月
于北京康乐里
|前言|
早在几十年前,我就对心理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非常感兴趣,但是真正触动我完成本书的却是2008年之后发生的种种事件。在展开讨论之前,我想先简单介绍下本书的写作背景。
我第一次体悟到心理学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是1978年,当时我为美国能源部在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从事项目咨询。这个项目关注核电设施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总体看,这个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植根于传统的决策理论。但是,我当时负责尝试将基于心理学的新行为学研究方法引入该项目。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我记得在实验室中给大家讲述对我很有启发的一篇工作论文中的观点,那就是当时尚未公开发表的“前景理论”。这篇论文现在非常知名,极具影响力,作者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他的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卡尼曼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还专门提到了这篇著名论文。
尽管心理学应用于经济学研究成为一个新研究方向,但是直到很多年后 ............

书籍插图:
书籍《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 插图1
书籍《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