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孙力简介
揭穿中国企业的成长“谎言”,历数逼近底线的莫测招术。全景式剖析中国企业竞底本质的首部力作,二百余个真实案例,揭示中国企业走向衰败的根源之谜。竞底,曾催生了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联想、吉利、华为、国美、蒙牛的辉煌,无不环绕着竞底的“光圈”。然而,竞底“成功”的企业如同一个毒苹果,外表光鲜,内在却危机重重:联想接连巨亏,蒙牛屡陷风波,华为狼性遭遇质疑。敢问:中国企业会不会集体死于竞底?!精辟战略解读+真实案例分析,揭秘竞底本质,解读中国企业集体走向衰败的商业巨作。
目录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代前言)
第一章 竞底概论
一、竞争
二、竞争的二种模式:竞优和竞底
三、中国竞底的普遍性
四、竞优的难处
五、竞底的长处
六、竞优和竞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七、竞底之下,难有长久、真正的热情和快乐,因而也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
八、与竞底相关的理论阐述
九、相关案例
十、竞底战略的问题
第二章底线
一、 底线的定义
二、底线的特性
三、底线类型
四、不断变动的底线
五、击穿底线和突破底线
第三章竞底精神与竞底实力
一、竞底精神
二、竞底实力
三、竞底落差
四、竞底空间
五、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
六、竞底链
第四章 竞底组织
一、竞底组织扫描
二、竞底者
三、被竞底者
四、竞底组织的诞生和成长
五、竞底组织内部的博弈
第五章竞底文化
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二、竞底文化的特点
三、执行
四、行为塑造
五、洗脑
六、竞底式的用人文化
七、竞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则
八、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差异
第六章竞底战略(一)
一、 战略概论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三、企业竞底实力分析
四、选择竞底目标和对竞底目标的藐视战术
五、竞底方向和竞底时机
第七章竞底战略(二)
一、竞底空间
二、典型的竞底技术
三、竞底战略的风险
四、竞底战略的未来
部分参考书目
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代前言)
我们教不了人们任何东西,我们只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伽利略
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陡然紧张,大批企业关门倒闭,许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这有国际大环境有关,但更多是中国人本身的问题!
这些问题,源自中国人的战略选择!
竞底战略使中国有过辉煌的“奇迹”,但也造成了结构性的困局。如果不使这种战略升级进化,它还将决定中国人的未来。
中国人喜欢将自己与犹太人相比,他们称善于做生意的温州人、潮汕人为“中国的犹太人”,在此简单举个典型案例,比较犹太人和中国人做生意的模式:
东欧某个城市在城东和城西,各修筑了一条新马路。于是,犹太人在西边,中国人在东边,各开了一家修车店,他们的价格都很公道,服务非常好,两家店的生意都十分红火。
不久,另一个犹太人在西边发现,人们来修车时,常常要费时等待,他就在修车店的旁边开了个餐馆,专营犹太美食,不久就声誉鹊起,不少人即使不修车,也愿意前来光顾。
而在城东,另一个中国人看修车生意好做,就在街对面克隆了一家新店,为了招徕顾客,他按照对面老店的价目表,九折收费,两家店的关系有些紧张,但大家的日子还能过。
又过了一阵子,另一些犹太人看城西的人流越来越多,就渐渐开起了超市,建起了住宅、教堂、学校,西边慢慢形成一个繁荣的新兴社区,房地产也开始增值。
而在东边,更多的中国人来开了修车店,价格战变得白热化,每家店都偷偷在客人面前诋毁自己的同行,为了控制成本,店主们不惜克扣修车师傅的工资,甚至在修车时已次充好,偷工减料。于是,高水平的技师都流失到西边犹太人的修车店,不太在乎价格的优质客人也不来了。
慢慢的,城东西的修车业务出现了“产业分工”:高价车、新车都到城西维修保养,尽管那边修车的价格平均是城东的三倍;而二手车、廉价车都到城东,尽管他们的服务差强人意,但毕竟收费低廉。
于是,犹太人的修车店赚得盆满钵满,而城东的中国人虽然很辛劳,却在苦哈哈地熬着,仅混了个温饱。
再后来,最先在城东开店的那个中国人下定决心,准备贷一笔款把自己的店搬到城西去,他假装客人到犹太人的店里去考察,发现犹太人用赚来的钱买断了几项专利,修车的效率提高了五倍,质量提高了三倍,而此时城西因为成了旺区,房价和房租都上涨了120%。中国人发现,如果在犹太人的店铺旁再开个店,凭他现在的资金和技术,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这个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论聪明和点子,他自忖不输给犹太人;论勤奋,他干得绝不比犹太人少,甚至已经把犹太人用来念圣经,守安息日的时间,全部用于工作;论节俭,除了看看电视,他根本没有什么娱乐。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那些后来的中国人身上:
他觉得自己和他们,就像放在篓子里的一群螃蟹,任何一只想要往上爬,其他的螃蟹便纷纷攀附在他身上,结果把它拉下来,谁也走不出困境。
螃蟹文化,就是竞底文化的一个表现,每一只“螃蟹”都被拉到底线,才肯罢休。
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
如果说东欧的这个故事,离我们太遥远,那我们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
深圳宝安是一个电子产业集中区。李志强(化名)在1980年代末,就在此开了十几年的电子加工厂,主要承接美国的电话机订单,也做少量的内销。这样的厂在深圳多如牛毛,品牌毫不重要,姑且把它叫志强厂吧。
志强厂这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可算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最开始它从港台商人手里接单,几年下来,摸熟了出口美国的渠道,就开始直接接单,到2007年,每年的出口额稳定在四亿左右(人民币,下同)。
电话机是低利润产品,李志强常常把自己的竞争战略挂在嘴边:“便宜就是硬道理”。他给我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集中反映了中国商人的思维方式,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详细记录如下:
电话机的座机和听筒由于配重的需要,通常要装加重块,李志强刚开始从台湾人手里接美国订单时,这加重块的材料是铅。
开放之初,民智未开,直到老老实实按订单要求做了两年后,李志强才去掉对电话机的神秘感。有一天他忽然脑袋“开窍”:这闪闪发亮的铅,不过就是在机壳里面增加重量嘛!他立刻把昂贵的铅改为相对便宜的不锈钢。这一改,志强厂相对竞争对手一下子获得一元多的成本 ............

书籍插图:
书籍《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