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化到城市化: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可行路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
——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可行路径
徐远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自序 繁荣没有秘密
第一篇 绪论:中国城市化两部曲
第一章 从乡村到工厂,再到城市——中国城市化的两部曲
第二篇 中国经济寻找新动能
第二章 三个反超:数据中的经济动能转换
第三章 此消彼长:服务业经济悄然到来
第四章 房价分化的故事:房子不仅仅是房子
第三篇 浓缩的历史
第五章 极简改革开放史
第六章 光荣与梦想归于工业化
第七章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经济结构的根源性特征
第四篇 理解城市:历史与现代的视角
第八章 城市:文明的坐标
第九章 城市:现代经济的载体
第十章 城市的骨骼、器官、细胞
第十一章 城市的本质:有机生命体
第五篇 城市的未来
第十二章 向城市聚集:永远的进行时
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会逆转城市聚集吗?
第六篇 结语
第十四章 新《土地承包法》折射的城乡中国的未来
第十五章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观察视角
附录1 增长与发展:理论概要
附录2 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
后记 我为什么要研究城市?
致谢
自序
繁荣没有秘密
1998年的时候,我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念书,导师是宋国青先生。当时先生参与一个项目,为发改委的“十五规划”出谋划策,带着一群学生做研究。先生平时话不多,可以说是惜字如金,动员会上还是讲了几句,引用了卢卡斯那句著名的话:一个人一旦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就很难思考其他的问题了。
这句话,影响了我半生。经济增速每相差1个百分点,70年后收入就差一倍。对于千家万户而言,这是巨大的差别。从此,增长问题在我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这本书是我这20年来思考增长问题的一个阶段性的交代。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绩单,无疑是值得自豪的。十几亿人实现温饱,是这个国家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称为“奇迹”并不为过。需要探究的是,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是归结于历史的偶然、伟大人物的推动,还是有规律可循?有规律可循的话,这些经验能复制吗?能指导未来吗?对其他国家有参考价值吗?
中国做对了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分解为两步。第一步,中国做对了什么?第二步,中国是怎么做对的?
第一个问题看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就像是一个脑筋急转弯。我们只要把所有的高收入国家放在一起,寻找这些国家最重要的共同特征,再看看中国有没有做到,就可以大致知道中国做对了什么。
抛开所有的细节不谈,高收入国家最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工业化。历数欧洲、美洲、亚洲的主要高收入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是没有实现工业化的。除了少数的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国家,比如石油输出国,都是通过工业化实现了经济起飞。即便是石油输出国,也要利用石油换来的资金努力实现工业化,否则后续发展潜力成疑。
工业化还有很大的韧性。翻开人类的经济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就很难倒退到工业化以前的水平。苏联这样的计划经济国家,虽然经历了动荡,但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很快从动荡中走出,实现了1万多美元的人均收入。
刚才是横向的、国家间的比较。纵向的、历史的比较,也会指向工业化这个关键词。人类漫长的文明史,其实绝大部分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温饱线上挣扎。人均收入的真正增长,是18世纪以来的事情。
历史的胜负手,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蔓延到欧洲大陆、北美,然后蔓延到亚洲,以及世界的其他地区。工业革命所到之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工业革命还没到的地方,依然贫穷。世界的经济版图,其实就是工业革命的蔓延地图。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就是一步一步向工业化努力的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举解决了10亿人的吃饭问题,为工业化打下农业基础,并且释放了劳动力。乡镇企业,是“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民营企业,是“离土又离乡”的工业化。对外贸易和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利用全球商品流通市场加速工业化。房地产改革和大规模基建,释放了大量的需求,因而促进了工业化。金融改革,是为工业化创造融资条件。用“工业化”这个关键词,可以串联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切大事件。
从工业化这个“超宏观”的角度,我们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有不同的看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成就,其实就是不断向工业化的方向努力,并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当我们赞叹改革的时候,不应忽视我们只不过是做了一件大家都努力在做的事情。从这个基本方向上,中国并没有特殊之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自己的困难。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推进工业化的国家,就是经济成功的国家,否则就是经济失败的国家。仅此而已。
所以,中国经验的最底层逻辑,并没有特殊之处。如果有的话,就是在底层之上的次底层、中层,或者表层,有一些特点。这种特点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各国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即各国都有自己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做法。中国经验的可取之处,就是如何克服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困难。这种困难如果未来还有,研究这种困难就会对未来有启发意义。这种困难如果其他国家有,研究这种困难会对其他国家有参考价值。
以上是我对“中国做对了什么”的回答。繁荣没有秘密,更没有阴谋,就是努力向工业化迈进。
中国怎么做对的?
第二个问题:中国怎么做对的?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的办法。第一种是回到历史的细节当中,寻找重大的节点,分析当时这么做的选择,回答为什么这样做,阻力在哪里,如何克服的。这一任务艰巨,远远超出本书的范围,暂且留到将来研究。
第二个办法,我们可以反问:我们以前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以前哪里做得不好?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一次成功的工业化尝试,但不是第一次尝试,而是第四次尝试。自从19世纪中国打开大门,和世界开始大规模的交流以来,中国至少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工业化尝试: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第二次,辛亥革命以后,民族工业兴起。第三次,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尝试。第四次,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分析比较这几次工业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可行路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