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债:经济奇迹的根源与未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巨债:经济奇迹的根源与未来/刘海影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0
ISBN 978-7-5086-4675-6
Ⅰ.①中…Ⅱ.①刘…Ⅲ.①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研究Ⅳ.①F1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41050号
中国巨债——经济奇迹的根源与未来
著者:刘海影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 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字数:212千字
版次:2014年10月第1版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8087号
书号:ISBN 978-7-5086-4675-6/F·3221
定价:5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本社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发行公司负责退换。
服务热线:010-84849555 服务传真:010-84849000
投稿邮箱:author@citicpub.com
中信出版社官网:http://www.publish.citic.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书,尽在中信飞书 App:http://m.feishu8.com
(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
电子书排版:济南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巨债
——经济奇迹的根源与未来
刘海影 著
中信出版社
序1 探寻中国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
韦森
中国青年经济学者刘海影撰写了这本《中国巨债》,盛情邀我作序,自欣然应允。我和海影认识已数年,也曾专门邀请过他来我们复旦经济学院做过“复旦经济论坛”的讲演,那场讲演也深受复旦学子和青年教师的欢迎。
近些年来,我一直与海影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的判断,我们的观点也比较一致,尤其是在货币内生理论和中国经济成长的阶段问题上,我们大致持相同的看法。
就我所知,海影本科就读于我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本科学士学位后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师从胡代光教授攻读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工作数年后再入北大攻读金融学博士。之后,海影负笈海外十余年,曾在加拿大任职对冲基金经理,回国后任职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其大量的经济实证研究与评论文章主要发表于《金融时报》中文网、《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财经》等,现为上海卓越发展研究院、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由于海影在复旦和北大既奠定了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扎实的基础,又长期在国外和国内金融行业内进行实际操作,具备了与书斋经济学人不同的理论视野,在宏观经济上也有与媒体经济学家不同的判断,因而在国内财经媒体上撰写的一些专栏文章中,海影总是能够谈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发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近些年来海影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观察和对经济学理论的体悟,则集中反映在这本书里了。
这本《中国巨债》,从一开始写作,海影就告诉了我,并且在其写作过程中,他不断把每一章传给我,因而应该说我这一年多是看着这本书一步步写出来的。至于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中国经济学人的又一新星张明博士所作的“序”已经做了全面评价,他确当地指出,这本书不但在观察和认识中国经济上有许多新的洞见,而且在经济理论上也有许多创新,对此我都十分同意。故这篇序言就不再赘述了。这里要指出的是,基于三大理论研究视角,即货币内生、产能过剩和有效投资,这本书分析了中国经济这些年高速增长的原因,并在结尾警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危机。对于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整体思路,我个人都非常同意。另外,中国经济未来如发生问题,可能主要不是发生在地方政府的负债上,而是出在企业的巨额负债上,近些年来我也一直持有这一判断。我在《金融时报》中文网2011年以来发表的多篇文章中,乃至2014年2月底我在纽约美中关系委员会的讲演中,都提到这一点。故此,海影这本书的论证和主要观点,我基本上都是同意的。这里,作为本书应邀之序,我这里只想补充提出以下三点,与海影一起来思考:
1.海影在这本书中指出,“货币起源于债务,而非起源于交易需求”,由此提出“货币起源于被一个社团所认可的支付承诺,其本质是作为结清债务债权关系的支付工具”。这应该是一个新的理论洞见,其显然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马克思曾说:“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5页)。货币到底起源于交易,还是债务,抑或二者共有之?这显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果读一下千家驹、郭彦岗二位先生的小册子《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彭信威先生的《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以及加尔布雷斯的《货币简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就会发现,无论是殷周时期的贝币、春秋时期的布币、秦燕时代的刀币,还是到之后各朝代的铜币(铸币)、宋元时期的纸币,明代的白银、清代的银圆,乃至到现代的纸币和电子货币,从形式来说无疑都首先是交易的媒介,当然也在借贷关系中作为债权债务的数字度量手段。即使从中东和西方社会古代历史来看,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巴比伦乃至希腊、罗马时代的铜、银、金作为交易的货币原初形式,都不能完全否定市场交换与货币起源的关系。当然,中国古代的《周礼》、《国语》、《左传》,尤其是《管子》中都记载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借贷关系,前几年翻译出版的霍墨和西勒的巨著《利率史》(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也支持了在古代苏美尔、巴比伦社会借贷先于铸币的理论。但是,现在要做出“货币起源于债务,而非起源于交易需求”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历史的判断,显然还要做历史的考证,而非仅仅是逻辑推断。当然,人们的借贷关系与市场交易应该是同步发展的。可以想象,在古代任何社会中,借物还物,而不是还金银或其他“等价物”,应该是主要的借贷形式。如果还金银,那不就成“买了”?话说回来,没有交易,会有普遍借贷行为吗?故此这里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当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巨债:经济奇迹的根源与未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