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大脑与计算机 认知科学创立史导论-R.M.哈尼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写在前面“语言与认知译丛”总序中文版序前 言导论:什么是认知科学?第一部分 历史背景引 论1 联想主义2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3 生物学背景4 神经-逻辑背景第二部分 心智的数字计算理论引 论5 人工智能模型范例:SHRDLU6 结 构7 表 征8 心智的数字计算理论9 心智数字计算理论的评论第三部分 心智的联结计算理论引 论10 联结网络举隅11 联结主义:基本概念与种类12 心智的联结计算理论13 心智联结计算理论的评论结语:认知科学的计算或者究竟什么是计算机?参考文献索 引译后记
“语言与认知译丛”总序
人类的心智(mind)和行为也许是宇宙间最顶端、最复杂也是最奇异的现象了,但人类只有通过自身的心智和行为才能认识和理解自己。无怪乎美国著名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达玛西奥(A.Damasio)在研究意识时发出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比知道如何知道更困难的事情呢?正因为我们有意识,才使我们能够,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对意识提出疑问,还有什么比认识到这一点更让人惊异和迷乱的呢?”“知道如何知道”——这正是认知科学的根本任务,而且也是促使其从哲学认识论中萌芽并最终在当代的哲学-科学研究中枝繁叶茂的根本动力。
认知研究已成为当前世界大国国家科技战略特别关注的领域之一。一个日益普遍的看法是:对心智的科学认识将在人类认识自身、科学技术、医学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安全、人类幸福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等人类和国家利益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世界众多一流大学或相应机构都在这个领域进行着你追我赶的研究,力图率先取得原创性的成果;加强和促进认知科学的发展同样符合我国的国家科技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列为8个基础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而且加快了对认知科学的资助和研究机构的规划部署。自“985工程”一期和二期实施以来,相继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以认知研究为重点的研究机构。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CSLC)就是“985工程”二期面向认知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兼容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之一。认知科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相对短的历史”。也许正因为其历史短暂,其发展态势就显得尤为迅捷。自20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发生以来,认知科学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图中列出的一些重要的学术事件清楚地展示了这一点。面对这种情势,CSLC自项目启动伊始就怀有强烈的紧迫感。然而另一方面,当前认知科学的研究局面斑驳陆离,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学科在其发展中都不曾有过的。至今认知科学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学科边界,还处在统一范式形成的前夜:研究的基本观念、维度、问题域和方法都复杂多样。为了在这个驳杂的局面中明确定位,形成特色,我们认为必须对当前认知研究的格局和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根据自己的优势,在权衡慎思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开展深度研究,为推动认知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尽自己的职责。基于这个考量,CSLC决定选译一些认知研究著作,作为系列丛书连续出版。对选译的著作,CSLC的设想非常简明:(1)根据CSLC文理兼容、偏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特色,选译著作应有很强的思想性;(2)这些著作的思想观念不求经典,但却是开拓新研究方向,融合新研究方法的创始之作。此动议萌生之时,CSLC就开始着手选题和组织翻译,历时两年余,“语言与认知译丛”首批作品开始陆续奉献于读者面前。译事辛苦,尽管各书译者都勤勤恳恳,几易其稿,但不足乃至错讹之处可能仍难避免,诚恳期望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在此成书之际,CSLC尤其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真情投入和热情支持。
CSLC“语言与认知译丛”主编
黄华新 盛晓明
2008年9月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认知科学与心智计算理论概述
在《心智、大脑与计算机》中文版出版之际,我愿意对书中详细探讨的有关心智计算理论的观点进行概述。
“心智计算理论”(computational theory of mind,CTM)在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以及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1716)等人的著作中就有所论及,但它的真正繁荣是在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十进制机器、楚泽(Konrad Zuse,1910—1995)二进制机器(约1940年)以及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抽象计算机(约1936/1937年)等开创性工作基础上而出现于20世纪后半叶。事实上,CTM的繁荣也伴随着认知科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诞生和发展。
学界通常对认知科学存在两种理解,而这两种理解都与CTM密切相关。将认知科学看作是研究认知的交叉学科,我称之为广义认知科学——正如这个名称所表达的——本书图I.1即为它的图解。但是很多学者对这种理解并不满意,认为认知科学并非仅是这些有关认知研究的学科总称——他们期望一种更为具体的能够涵括这种研究取向的定义。因此也就有了狭义认知科学,将认知看作是一种系列计算,也就是CTM。
但倘若认知最终被证明并非是计算的,那么对认知科学的这种理解恐怕会不幸地失去其研究主题,而这似乎是难以接受的。最好的办法是允许并且接受认知科学是“研究认知的交叉学科”这样的广义理解,同时也接受对认知科学的狭义理解,即目前最好的认知理论也就是将认知看作是一种系列计算。那么就有了如下三个问题:
Q1:认知是计算,这种观点如何产生?
Q2:这种观点究竟确切地说明了什么?
Q3:这种观点存在什么难题,它具有怎样的前景?
Ⅰ.CTM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到图灵
CTM的出现受到很多智识传统和学科的重要影响。这里,我将简要回顾从亚里士多德到图灵对于CTM产生所作的一些贡献。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个主题:一个与可内省的常识心理学相关;另一个与非可内省的非常识生物学相关。我将 ............

书籍插图:
书籍《心智、大脑与计算机 认知科学创立史导论-R.M.哈尼什》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心智、大脑与计算机 认知科学创立史导论-R.M.哈尼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