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第三种读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历史的第三种读法/黄朴民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10
ISBN 978-7-214-20734-0
Ⅰ.①历…Ⅱ.①黄…Ⅲ.①中国历史-文集Ⅳ.①K207-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38635号
书 名 历史的第三种读法
著 者 黄朴民
责任编辑 石路
装帧设计 未末美书
出版发行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出版社网址 http://www.jspph.com
开 本 710毫米×1000毫米 1/16
印 张 12.5
字 数 192千字
版 次 2017年12月第1版 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 ISBN 978-7-214-20734-0
定 价 42.00元
目录
版权信息
一张试卷中的历史记忆
第一章 有人欢笑,有人忧——帝王的权谋与格局
历史总是重演——春秋争霸与大国角逐
都是虚名惹的祸——夫差之死
君子斗不过小人——越王勾践灭吴
理想甚美,现实更酷——王莽的改革悲剧
亲手摧毁北魏根基的孝文帝——“全盘汉化”看上去很美
格局决定结局——隋文帝的狭隘与偏执
和谐为本——“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
用冗员、贪官换得皇权稳定——赵匡胤的权谋
第二章 君心难测英雄泪——名将的无奈与尴尬
不知退进的恶果——“亚父”的尴尬
时代和个人的悲剧——李广难封的真相
都是朋友圈害的——论诸葛之失
昏君枉死英雄——败给皇帝晕招的哥舒翰
自污自晦,善终谢幕——郭子仪的圆满人生
祸从口出,因忠罹难——岳飞的莫须有罪名
能打胜仗,不会站队——戚继光被封杀
事君数,斯辱矣——从胡惟庸到年羹尧
第三章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思想文化面面观
道法自然——老子与《道德经》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庄子为何选择游世?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教育境界
能谦让,有睿智,敢担当——孔子的君子气象
当我们谈国学时,我们谈什么——“儒”的文化史考察
礼乐文明的传统影响和现实意义——门外说“礼”
《武经七书》的文化密码
第四章 没有人能掌握全部历史——历史研读闲话录
历史,究竟是什么?——宜兰县史馆遐思
求真致用,雅俗共赏——历史的第三种读法
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士人悲歌——拿道德唱高调的教训
无关忠义——《赵氏孤儿》的血腥真相
“盛世”下的危机——太平时代不太平
白璧微瑕——大学者的学术失误
一张试卷中的历史记忆
1982年,我很侥幸地考上了母校杭州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研究方向,导师是黎子耀教授。
说“侥幸”,并非矫情,因为我的入学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虽然中国通史、历史文献等科目考出较高分数,政治一门更取得了76分的高分(好多考生都栽倒在这门科目面前,当年的及格线也就45分),可是,外语是惊悚过关,不多不少60分,而专业课先秦史,才得56分。好在总分较高,遂以特例被破格录取。说句实在话,我是混入研究生行列的。另外6位校内外考生就不如我幸运了,2个名额只用掉了1个,我成了唯一的幸运儿。后来,我曾询问过子耀师,为什么他的给分手这么紧?子耀师答:于先秦史,我自己也就60多分的水平,给你56分已是很高的分数了。难怪乎,子耀师经常会给考生打出很低的分数,20、30分很正常,最低时曾打出过8分的成绩。要是换成在今天,子耀师是招不到学生的。可这就是当年老一辈学人的风格。
那一年,子耀师已是78岁高龄,是当年杭州大学历史系除老主任沈炼之教授之外最年长的一位老师。他的年龄,加上当时没有必须在教室里上课之类的硬性规定,所以,我的硕士生专业课程都到先生家里上。刚开始时,尚在等待分配工作的师兄周鹏飞老师也一道旁听。后来他回陕西上岗,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子耀师对我讲:“每周一次,我讲的内容你消化不了,两周上一次课稍稍从容些。”于是,我就每半个月上先生家聆听老人家的教诲。
虽然,上课的密度不高,可学习的压力却相当大。子耀师的课是互动式的,我不但要带着耳朵用心地听,更要开动脑筋专志地答。他在下课前会宣布下堂课将讲授的主题,并布置相关的课前准备要求。偷懒是不成的,糊弄更是连门也没有。所以,下课后,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跑图书馆,老老实实地为两个星期后的课程作准备。
记得有一次,为对付夏代文化的课,我在学校图书馆整整泡了10天,竭泽而渔,将当时有关夏文化的专题研究论文通通翻看了一遍,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做了提要,梳理线索,归纳观点,并加上读后心得,这样才在接下来的课上勉强过关。
子耀师最为推崇王国维先生的学术成就,认为在先秦史研究中,王氏的“二重证据法”是屡试不爽的最佳利器。所以,在我印象中,收录在王国维先生《观堂集林》中的《卜辞中所见的殷先公先王考》一文,是他重点讲授与讨论的内容,连讲四次,几占整个课程的一半时间。
我读《观堂集林》,更喜爱读的是王氏另一篇宏文《殷周制度论》,曾问先生为何不讨论该文。子耀师答道:该文恢宏壮阔,气势磅礴,纲举目张。但是宏观之文,易生以偏概全之弊。看上去头头是道、义正辞严,但往往理大于事,疏漏多有。即使高明如王静安,也难以避免。该文有启示,但可商榷处亦不在少数。初学者宜从根本做起,夯实基础,尤其要端正学风,专志笃实,切忌好高骛远,大而化之。高屋建瓴、大开大阖是学者晚年的事。至于初学者,倘若一开始就进入和效法,那便是误入歧途、缘木求鱼了。当时,先生的这番话,对我来说,可谓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的半吊子文人习性还是让我过早地告别了传统的治学之道,率性而为,写一些大而无当的东西,实在是愧对先生的一片苦心了。先生若九泉有知,一定会深感失望,斥我顽冥不化,是一个不可教的“孺子”了。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子耀师的“先秦史专题研究”课程也进入了尾声。当时的研究生教育虽说是自由开放,但再自由再开放,期末的考试这个程序还是要有的。所以,子耀师就按学校的规定,命题对我进行考试。
幸运的是我至今仍保留着他当年出的“先秦史专题研究”考试题目。它不是印刷的试卷,而是在一张64开的小纸片上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历史的第三种读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