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做好一件事》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8mb。
书籍内容:

《一生做好一件事》

***************
*第一部分
***************

  以前我曾试图在珠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心算乘法。开始速度较慢,错误也多。后来,我把“一口清”(一眼看见或听见一位数乘多位数能立即说出结果)运用到多位数乘法中,把乘法转化为加法,计算速度大大提高。这些,是不是许丽明用脑子打算盘的基础?我带着这些“原始凭据”和县教育局的柴老师一起分析研究,给这种心算方法取名为“珠脑结合计算法”,业界称为珠心算。

---------------
序言(马哈蒂尔)
---------------

  我和徐思众先生是在1995年3月17日认识的。之后,又多次见面,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徐思众先生为马来西亚推广珠心算教育花费了很多时间。他多次自费来马来西亚考察教育。我对他的勤奋和努力深表钦佩。
  徐思众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用努力的工作,使马来西亚小学珠心算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马中教育交流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现在他把人生经历用自传的形式写成《一生做好一件事》一书,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相信,此书将会呈现这个为之理想奋斗者的很多有趣内幕,他的经历会给年轻人以启示。
  马哈蒂尔・宾・穆罕默德医生
  2005年6月写于布特拉再也

---------------
(1)谁去顶职?
---------------

  
到这里顶职。
  我叫徐思众,1961年2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县(现为慈溪市)塘头村。父亲是一位吃公家饭的老师,母亲是一位善良贤淑的家庭妇女。
  自小家境贫寒,记忆里,每天天不亮,哥哥和姐姐就扛着锄头到田野里劳作,父亲头顶星星去十几里路外的学校教课。父亲每年大约300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7口。小时候,我都是穿着哥哥姐姐剩下的缀满补丁的衣服,从没有穿过一双新鞋。
  作为家里唯一能上学的孩子,我对想读书而不得的哥哥姐姐们充满了愧疚。似乎是为了补偿,在学校我拼命用功,一放学就立即跑到地里,帮家里干活。
  求学的命运在初中毕业那年还是发生了变化。因为种种原因,我失去了读高中的资格。每天和哥哥姐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
  那一个晚上,是我人生的转折。晚饭后,父亲把我们兄妹五人召集在一起,神色庄重地说,我要病退了,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可以顶替我去学校工作。但是,名额只有一个,让谁去顶职呢?
  大家都巴巴地陈述了自己的愿望和理由。
  父亲缓缓地说:“我想把这个岗位给思众,你们兄妹之中,只有他读过书,又肯钻研、爱学习,比较适合顶替我的工作,你们应该没有意见吧!”
  姐姐和哥哥们相互看了一眼后,没有反对。于是,父亲一锤定音:“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不会亲一个疏一个,我都爱你们,但考虑到综合条件,思众确实要好一点,这个位子给他吧。”
  1979年10月19日,父亲带着我办理了顶职手续。
  第二天,我参加了相关的考试。几天后,就收到了录用通知书。在派出所排队注销农村户口,办理城镇户口时,我手捧一份清楚地写明我农民身份的表格,不消几分钟,办完手续,相应一栏已换上居民身份。仅仅几分钟啊,我的身份就彻底不同了!那个年代,这是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
  我的故事就从那年开始了――
  有一次,村里组织开会,我刚好也去了。村会计拉住我,顺手推给我他用了多年的算盘,说他太忙,让我帮忙算算各家各户要分配的粮食和工分。我看着又旧又破的算盘,呆呆地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会计惊疑地问我,你不会打算盘呀,亏你还是老师呢!我的脸“腾”地一下涨得通红。
  从这以后,每天一回家,我就坐在饭桌边,让父亲教算盘,连学带练直到深夜。
  几个月后,村里又组织开会。我走到会计面前说,咱们来比赛打算盘?那会计随口就说好啊!但结果大出他的意料。他说,你不是不会打算盘吗?怎么一下子打得这样快了?
  世界上的事真是要讲缘分的。我一摸上算盘,就疯狂地迷恋上它。只要有空,手指就不由自主地在上面拨拉,很像今天那些打电脑游戏成瘾的孩子。
  我开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学习珠算,同时向校领导提出了成立珠算课外兴趣小组的请求,学校领导同意了。
  兴趣小组其实就是课外辅导班,每天一放学,兴趣小组的七八个孩子都自觉地拿出小算盘劈劈啪啪地打,我则边教边观察,探索新的教学法。
  学生们很争气,每逢重大数学考试、珠算比赛必定名列前茅,而我也在方圆一带珠算教学上有了些名气。大家对我比比划划,指指点点:“就是那个教珠算的徐思众,带学生很有一套的。”

---------------
(2)技惊四座
---------------

  
许丽明(左一)突然成了“神算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们的珠算指法一时了得!他们的小手像一只只蝴蝶在算盘上上下翻飞,嘀嘀嗒嗒的清脆声响成一片。
  可任何事物总有极点,就像跳高运动员达到一定高度,哪怕再增加一厘米也很困难一样,我发现再要提高拨珠速度几乎不可能。
  有什么办法突破呢?
  一天,偶然经过一条河,微风吹来,河水泛起层层波浪,一个农民正悠悠地摇橹过桥。看到这一幕,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水上行舟和算盘下通试题纸有相似之处,算盘好比桥,试题纸就是小船。如果,在算盘两头底下垫上木条,让试题纸能在算盘下面前后移动而不会被压住,运算速度岂不大大加快?
  我在学生中试着学用这种方法,果然奏效。
  1982年,浙江省珠算比赛,我的学生们都是背着木板上阵的。在场的人都很纳闷,这是干什么?比赛开始,大家看到我的学生都把木板垫在算盘下,答题时试卷不断地在算盘下自由地向前移动,才恍然大悟,由衷称赞:“好办法!”
  利用行舟过河原理提高珠算速度只是一个机械的办法,我一直想通过改革运算方法来提高速度。
  我一口气买来70多本珠算方面的书籍,开始猛攻理论,发现问题就写信或登门向国内珠算前辈、专家请教。
  正在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学生许丽明做出一件令人惊讶不已的事情。
  一天早晨,许丽明随父亲去菜场买菜,父亲在一个摊子上挑选了几种菜。摊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生做好一件事》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