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维度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别痴迷快速阅读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3个维度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别痴迷快速阅读了
这几年快速阅读市场火爆,主张也很简单:牛人都看过几百上千本书,要变得和他们一样牛逼,你不快速阅读怎么能行!?于是,畅销书+快速阅读课程开始大行其道:教你一年200本书!20分钟速读一本书!
当然快速阅读不是没有可能。但书有薄厚之差、难易之差,人有知识水平之差,如果概念滥用,比如200本书、20分钟云云就会误导很多人。为什么有人读得快呢?认知科学家们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出的一致结论是:
高手的理解,更多依赖背景知识的驱动,更少依赖文本信息。
新手的理解,更少依赖背景知识的驱动,更多依赖文本信息。
也就是说,阅读速度快,是因为他在这个领域的背景知识更多。
《刻意练习》里就提到一个例子:“对于某则关于棒球比赛的新闻,决定一个人理解程度的关键,不是他的语言能力,而是他对棒球运动本身已有多少了解。”
再比如,给小学生看的天文科普杂志,什么太阳系有哪些行星啊、长什么模样之类的内容,拿给你看,绝对读得飞起,因为有充足的背景知识。
读书,从更大的层面讲,更是学习的子集(消遣阅读除外),所以我们应该把焦点从快速阅读挪开,转移到如何积累一个领域的背景知识?方法有且仅有一个:搭建知识体系。
我有3个阶段性的经验,分享给你。
1、
如何掌握知识?
建立牢固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表征(representation)?比如,猫这个字表征的是现实的猫,地图表征的是现实的地形,一张花的照片表征的是现实的花。
什么是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呢?即信息在大脑中的呈现方式。说白了,表征的载体,从文字、地图、照片变成了大脑:
当摄像头变成眼睛,心理表征是你对这朵花的所有感受
一看到蒙娜丽莎四个字,心理表征是脑海里浮现的那幅油画
一听到狗,立马想起了相关特征:长着毛、四条腿、吃骨头等等
为什么一听到狗,就立马想起相关特征呢?因为心理表征存储在我们的长期记忆区
(long-term memory),一听到「狗」这个字的线索,大脑会自动从长期记忆区里提取与狗相关的信息,进入思考空间——工作记忆区
(working memory)。
注意,牢固的心理表征,并不是常识里的「记住了」,关键在于其能够自动化地调取。
做英语阅读题碰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单词,得搜索枯肠,才想起来是什么意思,就说明心理表征不牢固。有的甚至几乎没有心理表征,比如广义相对论,说的是什么?多数人可能只知道这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通过以多种方式应用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的知识,认知才得以进行。理解知识如何应用的前提是理解它如何在人脑中表征的。”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
掌握一个知识点,不是此时记住知识点,而是建立牢固的心理表征,能够自动化调取,受用5年、10年甚至一生。如何建立牢固的心理表征呢?我有几条建议:

找相对严谨、靠谱的书来读
最可悲的,莫过于快速阅读几十上百本不靠谱的书,怼着一个个不靠谱的知识建立心理表征,看似使劲,实则低效,何不从一开始就找相对严谨、靠谱的书来读呢?而心理表征的建立,无非两个方向:
1、
学习没学过的
这个不用多说,我们一直在做的事。
2、
扩展自以为知道的
有的概念你自以为很了解,比如当我说「真理」,你能想到的是什么?估计很多人想:“真理不就是真理嘛,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但学了一点科学哲学后,我才发现「真理」二字有多复杂,我能想到的是这些:
包括刚刚说的心理表征、长期记忆区、工作记忆区这三个概念,远比我讲的要复杂得多,所以永远不要自以为知道了,就放弃探索。

增强提取强度
做英语阅读题,看到似曾相识的单词却想不起来意思,就是因为大脑对这个单词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不足。认知科学有两个发现:一是,提取越困难,提取强度的增值就越高;
二是,提取强度会随着你提取的次数,越用越高。
利用这两个发现改善学习,我们可以这么做:
1、
输出:有难度的提取
一种输出是读书笔记,另一种是发表文章。比如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对「如何搭建知识体系」的理解无疑更深了。
2、
复习:多次数的提取
制定复习计划,分散复习读书笔记。比如你可以:
第一次复习在一天之后
第二次在一周之后
第三次在一个月之后
……
有难度、多次数的提取,带来的是神经纤维结构的改变,形成更多的髓鞘,使神经脉冲的速度提高10多倍,对应的正是提取强度。

联系——让知识变得有意义
3.1415926这个数字本身是没什么意义,但它和圆周率联系起来,就变得有意义了。
同理,1.e4 e5 2. Nf6 3.Bb5 a6……这组数据对普通人来完全没有意义,但国际象棋高手可以看懂,因为这是棋谱的表达方式,数据和棋盘布局联系,就变得有意义了。这也就引出了联系的第一层做法:
1、
联系实例
所以在上文,我不光说了定义:心理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还举了花、蒙娜丽莎和狗三个例子,帮助你理解。自学某个知识,也尽可能地联想,能具体化到哪些实例?
2、
搭建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即搭建知识体系,且看下文。
2、
如何有效地积累背景知识?
从底层往上搭建知识体系。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是怎么积累他们的知识的呢?
捡芝麻。
一会有人说你读得太慢了,大牛读书都快,不学快速阅读你就成不了大牛了;一会儿有人说不懂XXX思维,职场里你就等着吃亏吧;一会儿又有人说智能时代要来了,不学编程你就要被时代淘汰了!
看到这个课程想学,读了那个干货直呼过瘾,而后发现只是屯了不同硬度的干货,喝了不同口味的鸡汤。这不是捡芝麻是什么?
我的建议是少捡点芝麻,先种树——搭建知识框架。

学习学科的汇总:
科学
知识与知识间是有层级的,所谓芝麻,便是那些不成体系的零散知识,捡一个是一个,很低效。而掌握了底层的元知识,比如科学方法
,有助于理解成百上千个芝麻。说来也怪,中学时代我们就学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可「科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却长期缺位。
作为大部分学科共有的元知识,学习科学,好处一是形成知识过滤系统:
识别靠谱 ............

书籍插图:
书籍《3个维度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别痴迷快速阅读了》 - 插图1
书籍《3个维度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别痴迷快速阅读了》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3个维度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别痴迷快速阅读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