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罗曼·罗兰 著
韩沪麟 译
译林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罗曼·罗兰(Rolland, R.)著;韩沪麟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
(经典译林)
ISBN 978-7-5447-1489-1
Ⅰ.①约… Ⅱ.①罗… ②韩… Ⅲ.长篇小说-法国-近代 Ⅳ.①I565.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79392号
书 名
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 者
[法国]罗曼·罗兰
译 者
韩沪麟
责任编辑
冯一兵
原文出版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南京湖南路1号 210009)
电子信箱
yilin@yilin.com
网 址
http://www.yilin.com
集团网址
凤凰出版传媒网 http://www.ppm.cn
印 刷
江苏凤凰盐城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80×1230毫米 1/32
印 张
42
插 页
8
字 数
1209千
版 次
2011年2月第1版 2011年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447-1489-1
定 价
65.00元(上、下册)
译林版图书若有印装错误可向出版社调换
(电话:025-83658316)
目录
译序
上 卷
《约翰·克利斯朵夫》引言
黎明
Ⅰ
Ⅱ
Ⅲ
清晨
Ⅰ 约翰·米歇尔之死
Ⅱ 奥托
Ⅲ 米娜
青春
Ⅰ 欧莱一家
Ⅱ 萨比纳
Ⅲ 阿达
反抗
Ⅰ 流沙
Ⅱ 陷入困境
Ⅲ 解脱
作者与自己的影子(克利斯朵夫)对话
广场上的集市
Ⅰ
Ⅱ
下 卷
安多纳德
屋内
Ⅰ
Ⅱ
女朋友们
燃烧的荆棘
Ⅰ
Ⅱ
新生
Ⅰ
Ⅱ
Ⅲ
Ⅳ
与约翰·克利斯朵夫告别
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朋友们
译序
一
罗曼·罗兰一八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镇。他的父亲一族上溯五代都是公证人,母系一族上溯几代虽不是清一色的公证人,但也有几个从事这一行当。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扎根在尼韦内这片土地上,所以罗兰常常不无自豪地称自己为“土生土长的高卢人”。罗兰从小就体弱多病,终日关在深院高墙之内,小他两岁的妹妹在他五岁时就夭折了,给他母亲精神上的打击很大,因此罗兰的童年生活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他的一生都为之受到影响。
一八八〇年,在母亲的坚持下,罗兰离开故乡到巴黎读中学。他一生都不喜欢巴黎,他曾写道:“我在十五到十七岁,呼吸到的净是污浊的气息。”他在巴黎不再像童年时在故乡对宗教那么虔诚了,而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思考、敢想敢为的品格。十八岁时,他如痴如醉地阅读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称之为是他“多年来心灵的甘霖”;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又让他很受启发,使他在道德和审美观念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罗兰曾两次报考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但均告失败,一八八六年终于被该校录取,初攻哲学,后改攻历史学,他的导师便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米什莱,真可谓“名师出高徒”了。
当时,他有两个最亲密的朋友,一个是克洛岱尔(1),另一个是苏亚雷斯(2),这两人日后也都成了大名。罗兰在青年时代就立誓不以教员为终身职业,并且立誓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得有碍他的思想自由为前提;为了逃避毕业后当教员的命运,他告别了亲爱的母亲,只身来到罗马,在罗马的法国学校注册入学。罗曼·罗兰称罗马是他的“再生地”,他在那儿享尽了日光,沉湎于生动活泼的历史研究之中,领略到雕刻艺术之美,品尝到初恋的甘苦,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并且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在那儿,他结识了一名年逾古稀的贵妇,名叫玛尔维达·冯·梅桑博格,她是个法裔德国人,社会关系极广,为他引荐了当时许多伟人,如马志尼、尼采、瓦格纳;也就在那儿,他写下了最初的几个剧本,而早年在巴黎高师时酝酿创作一部“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设想,也勾勒出大体框架,他由此对“古老的德意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罗马,罗曼·罗兰与玛尔维达相伴去德国游览了一些景点,迷恋上瓦格纳的音乐,在莱茵河畔流连忘返;一八九一年七月间他回到巴黎后,稍事休息,便结婚了。他的妻子是法兰西学院一名教授的女儿,名叫克洛蒂尔德,富有、善交际、赶时髦、有教养,而崇尚独立自由的罗兰当时没有固定的工作,小家庭只能依靠妻子的嫁妆为生,这门不般配的婚姻在一九〇一年便解体了。罗兰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这样写道:“我必须离开我曾经爱过、现在仍深爱着的那个女人,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谁也不愿为对方做出牺牲。”
为了生存,罗兰一时只能违心地执掌教鞭了,但与此同时,他写了大量剧本,诸如《圣路易》、《狼群》、《丹东》等等,均发表在《半月刊》上,从此与该刊创建人查理·贝居成了终身好友,在往后的数十年间,他俩的友谊虽有过不少波折,但一直延续到罗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九〇三年,《贝多芬传》使罗兰一举成名,这是他的“伟人传记系列”的第一部;接下便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在一九〇三年至一九一二年的十年间,写了十个分册。这部巨著不仅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确立了罗曼·罗兰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也使他从此不再受经济的困扰,从而一劳永逸地从教师生涯中解脱出来。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兰发表了著名的《超然于纷争之上》的评论集,他的本意是希望莱茵河两岸的人民团结并进,共同创建欧洲文明,不料却同时遭敌对双方的怒斥和辱骂。他对西方失望了,尽管他在一九一六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对欧洲的前途仍然不抱信心;一九一九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后,他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可悲的和平。屠杀无辜百姓的两国政府间的可笑的默契。谁又想到明天会如何?”
在罗兰看来,“明天”的希望在东方,首先是印度古老的哲学,他认为“欧洲自身已不足以拯救自己”。一九二三年,他出版了《甘地》一书,那是他与许多印度知识分子通信、交谈后,自己苦思冥想的成果。一九二六年,他在维尔奈夫自己的别墅接待了泰戈尔和尼赫鲁,又于一九三一年接待了甘地。
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成功给罗兰带来了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约翰 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