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托夫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约翰·克里斯托夫(上下册)
[法]罗曼·罗兰 著 许渊冲 译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E
北京燕山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约翰·克里斯托夫/(法)罗曼·罗兰(Rolland,R.)著;许渊冲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8(2012.5重印)
ISBN 978-7-5402-1245-2
Ⅰ.约… Ⅱ.①罗…②许… Ⅲ.长篇小说-法国-现代 Ⅳ.I565.4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91748号
约翰·克里斯托夫(上下册)
作 者 [法]罗曼·罗兰
译 者 许渊冲
责任编辑 张红梅 张娟平
装帧设计 小 贾
出版发行 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路53号 邮编100054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三河市北燕印装有限公司
开 本 915×1220 1/32
印 张 34.5
字 数 1150千字
版次印次 2011年2月第5版 2012年5月第7次印刷
定 价 46.00元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目 录
译 序
第一卷 黎 明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卷 清 晨
第一部 约翰·米歇尔之死
第二部 奥 托
第三部 蜜 娜
第三卷 青 春
第一部 于莱之家
第二部 莎 冰
第三部 阿 达
第四卷 反 抗
第一部 流 沙
第二部 失 落
第三部 解 脱
作者和影子的对话
第五卷 市 场
第一部
第二部
第六卷 安东妮蒂
第七卷 楼 中
第一部
第二部
第八卷 女 友
第九卷 燃 荆
第一部
第二部
第十卷 新 生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别了约翰·克里斯托夫
后 序
后 记
译 序
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名著中,最能引起一代人共鸣的,可能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早在五十年代,这本书就是北京大学出借率最高的一部。到了六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批判了这部小说中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说也奇怪,“文革”十年浩劫之后,在北京大学,这部作品又成了三十几部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必读书之一。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力之大。为什么呢?罗曼·罗兰创造约翰·克里斯托夫的时候,是以音乐家贝多芬为蓝本的。贝多芬通过痛苦,争取欢乐的一生,对后来人具有典型的意义。贝多芬的名言:“为了更美,没有一条清规戒律是不可以打破的。”更鼓舞了年轻一代人争取完美幸福的斗志。更兼罗兰写这本书,还加进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读者阅读时,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印证,于是本书就如浩荡的江声传遍全球了。
一九三二年,罗曼·罗兰对一个德国的采访记者说过:“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法国人,但是我从来就对本国人和外国人一视同仁。从小时候起,我吸收的营养来自法国的高乃依和莫里哀,德国的席勒和贝多芬,英国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俄国的托尔斯泰。我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矛盾上(不管是时代的还是国家的冲突),而是深入内心,发现无论在哪里,人心都是一样的。”
罗兰接着说:“当我开始写我的人物时,我发现这个人物立刻唤起了世界各地人的共鸣。多少俄国青年,印度青年,中国或日本青年,南北美洲的青年,还有欧洲邻国的青年,都给我写信说:‘我是约翰·克里斯托夫!’当然,他们给克里斯托夫穿上了本国的服装,俄国的,日本的,印度的,不管是哪国的,那有什么关系!在不同的服装之下,流着相同的友爱的血液。”
一八八六年,罗曼·罗兰二十岁时,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一八八七年五月八日的日记中记下了他的学习成绩:顾弥老师给他的评语是“中等”,文法知识“薄弱”,历史和法文成绩“优秀”。所以他在五月十五日的日记中说:“我要学习历史。”但在课余,他从世界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
从小他就是个国际主义者,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超过了法国的戏剧。他在一八八四年报考高师,读莎士比亚的时间比温书的时间还多,结果没有考取,“就是因为我把最好的时光都给了莎士比亚,我把他整个儿吞下去了,或者不如说,我被他整个儿吞下去了。”考入高师之后,他在日记中说:“莎士比亚的戏剧令人倾倒,但是只能阅读,不能上演。”他还比较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拜伦的《曼弗雷特》说:“哈姆雷特是绝对的怀疑;曼弗雷特却完全是虚无主义。在哈姆雷特身上,意志已经死亡;在曼弗雷特身上,却连欲望本身也死亡了。”又说:“《哈姆雷特》有三场戏写得特别好:一是老王显灵;二是假戏演真事;三是生死决斗。”由此可以看出罗兰批评精神的发展。
罗兰崇拜的英雄不是用思想或武力取得胜利的人,而是有伟大心灵,伟大性格的人物。伟大的性格往往是在和命运做斗争中形成的,一方面和外在世界,另一方面也和内心世界。罗兰在高师毕业后,开始创作革命戏剧和《名人传》,歌颂英雄人物和伟大的心灵。他的戏剧多数没有上演,《名人传》却为他取得了声誉。他在《贝多芬传》中写到《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时说:
欢乐抓住了人。这是一种征服,是对痛苦的一场战争。然后是进行曲的节奏,浩浩荡荡的大军,男高音那热烈而急促的歌唱,以及所有那些令人震颤的乐章,我们在其中可以听到贝多芬的气息,他呼吸的节奏和受启迪而发出的呼喊,使人看到他正穿过田野,一边还在作曲,如痴如醉,激动狂放,犹如李尔王在雷雨中。
比较一下《约翰·克里斯托夫》第四卷第一部《流沙》中对欢乐的描写:
欢乐,欢乐的狂热,照耀今天和明天的太阳,开天辟地,创造的欢乐!没有创造就没有欢乐。不会创造就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是浮光掠影,在大地上漂流,与生命并没有关系。人生的欢乐都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斗争——都是这独一无二的熔炉里流出来的光辉力量。甚至那些在伟大的熔炉中没有立足之地的野心勃勃,自私自利,花天酒地,无所作为的人,也千方百计,要从那炉火的回光返照中沾光取暖。
创造,肉体也好,精神也好,都要冲出躯壳的牢笼,在生命的狂风暴雨中冲锋陷阵,成为开天辟地的神灵。创造就是消灭死亡。
在《贝多芬传》中,欢乐征服了痛苦;在《约翰·克里斯托夫》中,创造的欢乐消灭了死亡。这就是克里斯托夫和贝多芬在精神上的血缘关系。
在形体上,贝多芬“矮小粗壮”,“一张土红色的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约翰•克里斯托夫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