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哲学套装(24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9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奥义书
人类知识起源论
示教千则
思维方式
算术基础
谈谈方法
物性论
小逻辑
袖珍神学
耶稣传
艺术的起源
道德情操论
艺术即经验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
最后的沉思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科学与假设
理想国
伦理学
伦理学体系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偶像的黄昏
躯体的智慧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20世纪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务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至2011年已先后分十二辑印行名著500种。现继续编印第十三辑。到2012年出版至550种。今后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印行。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得更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12年1月
导言
奥义书(Upaniṣad)在印度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印度上古思想转型的关键著作,对印度古代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上古时代也称吠陀时代。现存吠陀文献包括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吠陀本集有四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约产生于公元前十五世纪至公元前十世纪之间。其中,《梨俱吠陀》(Ṛgveda)是颂神诗集,《娑摩吠陀》(Sāmaveda)是颂神歌曲集,《夜柔吠陀》(Yajurveda)是祈祷诗文集,《阿达婆吠陀》(Atharvaveda)是巫术诗集。这些吠陀本集表明印度吠陀时代是崇拜神祇的时代。神祇分成天上诸神、空中诸神和地上诸神三类。许多天神由自然现象转化而成,如苏尔耶(太阳神)、阿耆尼(火神)、伐由(风神)、普利提维(大地女神)和乌霞(黎明女神)等,也有一些天神由社会现象或与自然现象相结合的社会现象转化而成,如因陀罗(雷神和战神)、陀湿多(工巧神)、苏摩(酒神)和毗诃波提(祭司神)等。《梨俱吠陀》中的颂神诗主要是向这些天神表达崇拜、敬畏、赞美和祈求。在印度上古初民的心目中,人间一切事业的成功都依靠天神的庇佑。
印度吠陀时代早期是氏族部落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强,而形成种姓社会制度。社会成员分成四种种姓:第一种姓婆罗门(Brāhmaṇa)是祭司阶级,掌管宗教;第二种姓刹帝利(Kṣatriya)是武士阶级,掌管王权;第三种姓吠舍(Vaiś ya)是平民阶级,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第四种姓首陀罗(Ś ūdra)是低级种姓,主要充当仆役。从四种种姓的排列次序就可以看出,婆罗门祭司在社会中居于首要地位。《梨俱吠陀》有一首晚出的“原人颂”,已将种姓制度神话化。这首颂诗描写众天神举行祭祀,以原始巨人补卢沙作祭品。众天神分割补卢沙时,“他的嘴变成婆罗门,双臂变成罗阇尼耶(即刹帝利),双腿变成吠舍,双脚变成首陀罗”。(10.90.12)
四部吠陀也是适应祭祀仪式的实用需要而编订成集的。婆罗门教的祭祀仪式分“家庭祭”和“天启祭”两大类。家庭祭是有关出生、婚丧和祈福等日常生活祭祀仪式,只要点燃一堆祭火,由家长本人担任司祭者,或者请一个祭司协助。天启祭则是贵族和富人,尤其是国王举行的祭祀仪式,需要在祭坛的东边、南边和西边点燃三堆祭火,由四位祭官统领一批祭司担任司祭者。这四位祭官分别是:诵者祭司(Hotṛ),由他念诵《梨俱吠陀》颂诗,赞美诸神,邀请诸神出席祭祀仪式;歌者祭司(Udgātṛ),由他伴随供奉祭品,尤其是苏摩酒,高唱《娑摩吠陀》赞歌;行祭者祭司(Adhvaryu),由他执行全部祭祀仪式,同时低诵《夜柔吠陀》中的祈祷诗文;监督者祭司(Brahman,梵祭司),由他监督整个祭祀仪式的进行,一旦发现差错,立即予以纠正。
《阿达婆吠陀》编订成集的时间晚于前三部吠陀。但这不意味《阿达婆吠陀》中的巫术诗产生时间晚于前三部吠陀中的颂神诗。巫术是属于原始宗教乃至前于宗教的古老社会现象。它更多体现始终在民间流行的通俗信仰。《阿达婆吠陀》的早期名称是《阿达婆安吉罗》。阿达婆和安吉罗是两位祭司的名字,也代表两种巫术咒语:祝福咒语和驱邪咒语。在《阿达婆吠陀》中也有不少颂神诗,但一般都与巫术相结合。在这里,《梨俱吠陀》中的诸神适应巫术的需要,几乎都成了降伏妖魔或敌人的神。
印度吠陀时代上古初民崇拜神祇,热衷祭祀。而婆罗门主导祭祀活动,并在祭祀活动中接受布施和酬金,是最大的实际受益者。在吠陀时代后期出现的各种梵书便是婆罗门的“祭祀学”著作。梵书(Brāhmaṇa)这一名称的词源是“梵”(Brahman,词根bṛh的意思是增长和发展)。“梵”在早期吠陀文献中常常用于指称吠陀颂诗,由此,念诵吠陀颂诗的人叫做婆罗门(Brāhmaṇa,阳性),解释吠陀颂诗的著作叫做“梵书”(Brāhmaṇa,中性)。现存梵书有十几种,分属四吠陀。婆罗门在这些梵书中,为各种祭祀仪式制定规则,诸如祭祀的种类、祭火和祭司的数目、祭祀的时间和地点、念诵或咏唱的颂诗、供奉的祭品和祭祀用品等等,并千方百计将祭祀仪式繁琐化和神秘化,强调所有这些规则乃至最微小的细节都事关祭祀的成败。在这些梵书中,祭祀本身成了最高目的。包括天神在内的一切力量都源自祭祀。而婆罗门执掌祭祀,也被抬高到等同天神的地位。婆罗门的祭祀理论至此达到鼎盛。
在梵书之后出现的是各种森林书和奥义书。这两类著作性质相近。奥义书有时包含在森林书中,如《爱多雷耶奥义书》包含在《爱多雷耶森林书》中;有时本身既是森林书,又是奥义书,如《大森林奥义书》。但这两类著作一般都作为梵书的附录。森林书排在梵书之后,奥义书又排在森林书之后。因此,这两类著作,尤其是奥义书,又被称为“吠檀多”(Vedānta),即“吠陀的终结”。虽然排在梵书之后,但它们的主题思想并不是梵书的继续 ............

书籍插图:
书籍《汉译哲学套装(24册)》 - 插图1
书籍《汉译哲学套装(24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汉译哲学套装(24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