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2020精选(全6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日本武士史
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
辉煌信标:美国灯塔史
莎士比亚的自由
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1000~1700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古罗马到21世纪
BUSHI NO NIHONSHI
by Masaaki Takahashi
©2018 by Masaaki Takahashi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2018 by Iwanami Shoten,Publishers,Tokyo.
This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published 2020
By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Beijing
By arrangement with Iwanami Shoten,Publishers,Tokyo
序言 古装剧的主角
丁髻的起源
用镊子还是剃刀?
发型与身份
疑惑之处
探讨“武士的诞生”
第一章 何为武士——从起源史的角度
1 称为武士的艺人
2 武士的诞生史
3 武士的谱系与其延伸
4 武力的暴走
第二章 中世的武士和近世的武士
1 平安末期的内乱与幕府
2 承担国家守护的人
3 室町、战国时代的武家与武士
4 从丰臣政权到幕藩体制
第三章 武器与战斗
1 中世前期的战斗
2 关于刀的种种
3 鑓、火绳枪、城池——以战国的合战为出发点
4 实战的体验与和平年代的武士
第四章 关于“武士道”——武士的精神史
1 古代、中世武士的真实面貌
2 统治者的伦理学
3 关于《叶隐》的武士道
4 从东亚世界看武士的思想与切腹
第五章 诞生于近代日本的“武士”——膨胀的虚像
1 武士成为军制改革的绊脚石
2 作为士族政权的明治政权
3 《日本战史》的编纂
4 近代武士道的登场
5 武道、武士道、大和魂
终章 日本是“武国”吗?
1 武国意识的成立
2 用来除魔的武,作为行政、财政人员的武士
3 “勇敢”与草菅人命
文献一览
图片来源一览
后记
序言 古装剧的主角
丁髻的起源
我们说起武士就会想到古装剧的主角,说起古装剧就会想到武士。事实上,日本大多数古装剧是关于江户时代的,所以主角就是江户时代(根据情况,下文也会使用“近世”一词来指代这一时期)的武士。为了表现那个时代的特色,会用到一个叫丁髻的小道具。丁髻很像“ゝ”(chōn)
[1]

的形状,故得此名,是以武士为代表的成年男子的一种发髻的扎法,即将额头至头顶部分的头发剃光,再把“本取”(motodori,即发髻,指将头发扎在头顶的地方,也指发髻本身,又称“tabusa”)向前折起来。这是江户中期以后普及的发型。
若是万屋锦之介和中村吉右卫门二代等现代演员在电视和电影中以丁髻形象登场的话,我们不会感到一丝违和感,因为他们身着羽织和袴,腰间还配着两把刀。但如果一个梳着丁髻、穿西装戴领带的人过来搭话,我们定会张皇失措吧。最让人感到违和的是那从额头到头顶剃光的“月代”(月额)。尽管从世界范围看,近代以前有很多非常奇特的发型,比如中国满族的发辫或印第安人的发型,但丁髻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幕末时期乘着黑船来到日本的欧美人,看到日本人头顶上都放着把手枪,非常吃惊。这说法的真伪无从考证,兴许是有的。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丁髻的历史。首先,在古代,拥有官职的男性会模仿中国的礼仪戴冠,戴冠的时候把头发全部束起来,在头顶上扎一个髻,这叫冠下髻。其次,到了平安时代以后,除了冠下髻的发型,元服后的中世男子还会戴乌帽子,扎发髻。所谓乌帽子,是指涂成乌鸦羽毛一样黑的帽子。与用于正装的冠不同,乌帽子是和日常服装搭配的戴在头上的袋状物。扎发髻的时候,稍微卷起“元结”(束发用的细带),多取一些发尾,用绳子将其和乌帽子的后脑勺部分系起来,这样运动起来乌帽子也不会掉。
在中世,根据身份和场合,乌帽子的形状和涂法各异。原来是用薄绢和生丝简单编织的布制作的,后来就用纸作为材料,涂上漆加固。乌帽子甚至普及至庶民阶层,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人们平时在家里也会戴,睡觉时甚至男女合欢时也不会取下来。正因为如此,让别人看到自己没戴帽子(露顶)的样子,被认为是粗俗的或有损对方名誉的行为;而割掉发髻部分,就意味着否定自己作为世俗之人的意志(出家)。日文里有个词叫“本鸟切”,指无端割掉别人的发髻,这在当时是与“强盗、盗窃、夜袭、放火、杀人”等程度相当的罪行(『鎌倉遺文』17729号)。
用镊子还是剃刀?
大致从镰仓时代起,剃月代的习俗在武士之间传播开来。关于其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武士剃月代是为了防止“气血上涌”。在战场上,即使顶着头盔,武士也会戴乌帽子。那时戴的就是柔软的“揉乌帽子”,在头盔的顶部开一个刚好能让乌帽子顶端露出来的孔(参见图1-4)。因为戴着乌帽子和头盔,在进行战斗这种非常激烈的活动时,头部会被捂得很热,于是气血上涌,头部就会充血。据说从额头往上剃光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虽然以前战争结束后武士就会让头发长回来,但到战国时代,剃月代变成了常态,成为风俗固定下来。另外,有个叫作“钵卷”的词,在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是指人们武装时为防止头盔下的乌帽子的位置偏移,将其边缘卷起固定,亦指用来固定的布。人们不戴乌帽子时也会系上这种护颈,不让汗从月代流下来。
也是在战国时代,之前的身份制度动摇,社会秩序混乱,这也表现在风俗习惯上。不戴乌帽子,露出头顶的做法逐渐变得理所当然。头发每天都会生长,保持整洁的月代很费功夫,要用剃刀或镊子来理发。人们刚开始是用镊子,这是一种将金属棒折弯用以夹住头发的工具。
后来出现了梳头匠这种职业。《洛中洛外图屏风》描绘了战国后期和近世初期的京都景象,其中也有梳头匠营业的场景。上杉本《洛中洛外图屏风》里画了一家开在现在中京区锦小路新町附近的店,梳头匠用镊子给客人拔头发,还有另一个人自己在用镊子拔。挂在柱子上的招牌上画着两把梳子、剪刀、镊子、元结和鬓盆(盛梳鬓所用之水的小盆)(图0-1)。这屏风画的大致是比永禄八年(1565)稍早时期的景观。
图0-1 梳头匠用镊子拔头发,左边 ............

书籍插图:
书籍《甲骨文2020精选(全6册)》 - 插图1
书籍《甲骨文2020精选(全6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甲骨文2020精选(全6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