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品集(宋仁宗+风雅宋+知宋+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7.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宋仁宗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宋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
第一节 小皇子出生
第二节 赵祯的三位母亲
第三节 “狸猫换太子”传说
第四节 天禧四年的政争
第五节 皇太子的童年
第二章 乾兴风雨
第一节 真宗上仙
第二节 丁谓弄权
第三节 权臣倒台
第四节 别了,真宗皇帝
第三章 垂帘听政
第一节 太后用人
第二节 曹利用之死
第三节 太后的野心与理性
第四节 少年天子
第四章 仁宗亲政
第一节 太后宾天
第二节 仁宗认母
第三节 反刘后之政
第四节 废黜郭皇后
第五章 皇帝的烦恼
第一节 仁宗病了
第二节 亲政的挫折
第三节 景祐议乐
第四节 朋党之议
第五节 吕夷简罢相
第六章 边境风云(上)
第一节 元昊叛宋
第二节 战前动员
第三节 首场大战
第四节 攻与守
第五节 胜与负
第七章 边境风云(下)
第一节 辽国来使
第二节 富弼使辽
第三节 连环离间计
第四节 宋夏议和(一)
第五节 宋夏议和(二)
第八章 庆历新政(上)
第一节 吕夷简致仕
第二节 开天章阁
第三节 公用钱案
第四节 争水洛城事
第九章 庆历新政(下)
第一节 新鲜的“朋党论”
第二节 进奏院案
第三节 众贤离朝
第四节 阿张嫁资案
第十章 流年不利
第一节 皇帝的娱乐
第二节 贝州兵变
第三节 宫门惊变
第四节 重开天章阁
第五节 黄河决口
第十一章 欲采蘋花不自由
第一节 册立贵妃
第二节 台谏的抗议(一)
第三节 台谏的抗议(二)
第四节 礼官的抗议
第五节 温成之殇
第十二章 又是多事之秋
第一节 广南有变
第二节 狄青平广南
第三节 宰相被弹劾
第四节 仁宗不豫
第五节 六塔河决口
第十三章 嘉祐之治(上)
第一节 初议立嗣
第二节 嘉祐二年贡举
第三节 嘉祐六年制举
第四节 众贤在朝
第十四章 嘉祐之治(下)
第一节 嘉祐嘉政
第二节 东南茶通商
第三节 解盐通商
第四节 垂拱而治
第十五章 最后的岁月
第一节 伤心的父亲
第二节 再议立嗣
第三节 仁宗上仙
第四节 英宗继位之初
尾声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史料、专著
论文
返回总目录
楔子
一
中国历朝帝王之中,宋朝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赵祯可谓是一位在位时间很长、存在感却极低的皇帝。
今天的中国人游长城,必会想起秦始皇;游大运河,必会想起隋炀帝;读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会想起汉武帝;论及“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会想起明成祖永乐帝;说起古代的治世,人们脑海中出现的也是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明皇的“开元盛世”,清前期的“康雍乾盛世”,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赵祯以及他的时代。
而当人们提及皇帝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皇帝时,想说的也必定是宋徽宗赵佶,而不太可能是赵祯。宋徽宗确实是位天才艺术家,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宋人著《画继》,评徽宗画艺:“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明人编《书史会要》,评徽宗书法:“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连金国皇帝金章宗都是宋徽宗书画艺术的狂热追随者,据说金章宗“嗜好书札,悉效宣和(徽宗年号),字画尤为逼真”
[1]
。即使在今天,仍有大量文艺青年将宋徽宗奉为艺术上的偶像。
但许多人未必知道,赵祯也是一名颇有才情的艺术家。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在春宫,闲时画马为戏”;其书法造诣更是不输宋徽宗:“万几之暇,惟亲翰墨,而飞白尤神妙(飞白体,指中国书法的一种笔法)。凡飞白以点画象物,而点最难工。”
[2]
他还通晓音乐:“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
[3]
然而,不管在彼时的文艺圈内,还是在长时段的艺术史上,赵祯都籍籍无名,存在感非常低,以至宋人认为“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4]
。“官家”是宋人对君主的称呼,宋人习惯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称皇帝为“官家”。与宋仁宗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宋徽宗,修史者评“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独不能为君耳”。
[5]
甚至民间文人编造故事,也不喜欢拿赵祯当主角。宋太祖有“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宋徽宗有“私会李师师”的演义,明朝正德皇帝有“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赵祯却连一个可供坊间文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也没有。虽然赵祯与张贵妃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知名度远不如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长恨歌”,不见有诗人写诗吟咏,也不见民间文人编排成动人的戏剧;即使在广为传播的《狸猫换太子》戏文中,那个可怜的太子就是赵祯,但他扮演的却是“打酱油”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包拯,戏文成就的也是“包青天”的美名。
实际上,自元明以降,以赵祯时代为历史背景的民间文艺作品倒是挺多的,比如包公故事、杨家将故事、呼家将故事、狄青故事,都发生在赵祯御宇的时代。就连讲述徽宗朝故事的《水浒传》,也是从仁宗朝写起:“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6]
但在这些故事演义中,赵祯总是充当“背景板”,出演“路人甲”,从未唱主角。
二
赵祯在民间文艺作品中的存在感低,是可以理解的。他没有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没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正德皇帝那样的鲜明个性、乾隆下江南那样的戏剧性经历。他是一个庸常的君主,居于深宫,生活平淡如水,当然没有一个民间文人愿意将他平庸的人生演绎成人间传奇。
然而,正是这位庸常的君主在位期间,中国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杰出人物:
文学界,明朝人评选“唐宋八大家”,其中有六位为北宋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全都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唐诗宋词为中国古典诗歌并峙之两大高峰,后人习惯将宋词分为豪放词、婉约词两大流派,执豪放词之牛耳者,苏轼苏大学士也,执婉约词之牛耳者,为柳永柳七官人:“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7]
不管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吴钩作品集(宋仁宗+风雅宋+知宋+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