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完)作者_钱钟书.txt_4shkt7e0dkshs7bitrooll0cmr0cql7bp0bs2bkt5bku1u20f16z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7mb。
书籍内容:
猫,钱钟书
“打狗要看主人面, 那么, 打猫要看主妇面了―――”颐谷这样譬释着, 想把
心上一团蓬勃的愤怒像梳理乱发似的平顺下去。诚然, 主妇的面, 到现在还没瞧
见, 反正那混账猫儿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也无从打它。只算自己晦气, 整整两
个半天的工夫全白费了。李先生在睡午觉, 照例近三点钟才会进书房。颐谷满肚
子憋着的怒气, 到那时都冷了, 觉得非趁热发泄一下不可。凑巧老白送茶进来,
颐谷指着桌上抓得千疮百孔的稿子, 字句流离散失得像大轰炸后的市民, 说:
“你瞧, 我回去吃顿饭, 出了这个乱子! 我临去把誊清的稿子给李先生过目, 谁
知他看完了就搁在我桌子上, 没放在抽屉里, 现在又得重抄了。”
老白听话时的点头一变而为摇头, 叹口微气说:“那可糟啦! 这准是‘淘
气’干的。‘淘气’可真淘气! 太太惯了它, 谁也不敢碰它根毛。齐先生, 您回头
告诉老爷, 别让‘淘气’到书房里来。”他躬着背蠕缓地出去了。
“淘气”就是那只闹事的黑猫。它在东皇城根穷人家里, 原叫做“小黑”。李
太太嫌“小黑”的称谓太俗, 又笑说:“那跟门房‘老白’不成了一对儿么? 老白
听了要生气的。”猫送到南长街李家的那天, 李太太正请朋友们茶会, 来客都想
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一个爱慕李太太的诗人说:“在西洋文艺复兴的时候, 标
准美人要生得黑, 我们读沙士比亚和法国七星派诗人的十四行诗, 就知道使他
们颠倒的都是些黑美人, 我个人也觉得黑比白来得神秘, 富于含蓄和诱惑。一向
中国人喜欢女人皮肤白, 那是幼稚的审美观念, 好比小孩只爱吃奶, 没资格喝咖
啡。这只猫又黑又美, 不妨借沙士比亚诗里的现成名字, 叫它‘Dark Lady ’, 再
雅致没有了。”有两个客人听了彼此做个鬼脸, 因为这诗人说话明明双关着女
主人。李太太自然极高兴, 只嫌"Dark Lady ”名字太长。她受过美国式的教育,
养成一种逢人叫小名以表亲昵的习气, 就是见了沙士比亚的面, 她也会叫他
Bill, 何况猫呢?所以她采用诗人的提议, 同时来个简称, 叫“Darkie”, 大家一致
叫“妙! ”这猫听许多人学自己的叫声, 莫名其妙, 也和着叫:“妙! 妙! (miaow!
miaow! )”没人想到这简称的意义并非“ 黑美人”, 而正是李太太嫌俗的“ 小
黑”。一个大名鼎鼎的老头子, 当场一言不发, 回家翻了半夜的书, 明天清早赶
来看李太太, 讲诗人的坏话道:“他懂什么! 我当时不好意思跟他抬杠, 所以忍
住没有讲。中国人一向也喜欢黑里俏的美人, 就像妲己, 古文作‘ 己’, 就是说
她又黑又美。刚是‘Darkie’的音译, 并且也译了意思。哈哈! 太巧了, 太巧
了! ”这猫仗着女主人的宠爱, 专闹乱子, 不上一星期, 它的外国名字叫滑了口,
变为跟Darkie 双声叠韵的混名:“淘气”。所以, 好像时髦教会学校的学生, 这
畜生中西名字, 一应俱全, 而且未死已蒙谥法―――――混名。它到了李家不足两
年, 在这两年里, 日本霸占了东三省, 北平的行政机构改组了一次, 非洲亡了一个国, 兴了一个帝国, 国际联盟暴露了真相, 只算一场国际联梦或者一群国际
联盲。但是李太太并没有换丈夫, 淘气还保持着主人的宠爱和自己的顽皮。在
这变故反复的世界里, 多少人对主义和信仰能有同样的恒心呢?
这是齐颐谷做李建侯试用私人书记的第三天, 可是还没瞻仰过那位有名
的李太太。要讲这位李太太, 我们非得用国语文法家所谓“最上级形容词”不
可。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 她长相最好看, 她为人最风流豪爽, 她客厅的陈设最
讲究, 她请客的次数最多, 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 她的交游最广。并且,
她的丈夫最驯良, 最不碍事。假使我们在这些才具之外, 更申明她住在战前的
北平, 你马上获得结论: 她是全世界文明顶古的国家里第一位高雅华贵的太
太。因为北平―――明清两代的名士像汤若士、谢在杭们所咒诅为最俗、最脏的
北京―――在战事前几年忽然被公认为全国最文雅、最美丽的城市。甚至无风三
尺的北平尘土, 也一变而为古色古香, 似乎包含着元明清三朝帝国的劫灰, 欧
美新兴小邦的历史博物院都派学者来装满了瓶子回去陈列。首都南迁以后, 北
平失掉它一向政治上的作用; 同时, 像一切无用过时的东西, 它变为有历史价
值的陈设品。宛如一个七零八落的旧货摊改称为五光十色的古玩铺, 虽然实际
上毫无差异, 在主顾的心理上却起了极大的变化。逛旧货摊去买便宜东西, 多
少寒窘! 但是要上古玩铺你非有钱不可, 还得有好古癖, 还得有鉴别力。这样,
本来不屑捡旧货的人现在都来买古玩了, 本来不得已而光顾旧货摊的人现在
也添了身份, 算是收藏古董的雅士了。那时候你只要在北平住家, 就充得通品,
就可以向南京或上海的朋友夸傲, 仿佛是个头衔和资格。说上海或南京会产生
艺术和文化, 正像说头脑以外的手足或腰腹也会思想一样的可笑。周口店“北
京人”遗骸的发现, 更证明了北平居住者的优秀。“北京人”是猴子里最进步
的, 有如北京人是中国人里最文明的。因此当时报纸上闹什么“京派”, 知识分
子上溯到“ 北京人”为开派祖师, 所以北京虽然改名北平, 他们不自称“ 平
派”。京派差不多全是南方人。那些南方人对于他们侨居的北平的得意, 仿佛犹
太人爱他们入籍归化的国家, 不住地挂在口头上。迁居到北平以来, 李太太脚
上没发过湿气, 这是住在文化中心的意外利益。
李氏夫妇的父亲都是前清遗老, 李太太的父亲有名, 李先生的父亲有钱。
李太太的父亲在辛亥革命前个把月放了什么省的藩台, 满心想弄几个钱来弥
补历年的亏空。武昌起义好像专跟他捣乱似的, 他把民国恨得咬牙切齿。幸而
他有个门生, 失节做了民国的大官, 每月送笔孝敬给他。他住在上海租界里, 抱
过去的思想, 享受现代的生活, 预用着未来的钱―――赊了账等月费汇来了再
还。他渐渐悟出寓公自有生财之道。今天暴发户替儿子办喜事要证婚, 明天洋
行买办死了母亲要点主, 都用得着前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猫》(完)作者_钱钟书.txt_4shkt7e0dkshs7bitrooll0cmr0cql7bp0bs2bkt5bku1u20f16z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