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读书选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1mb。
书籍内容:
2006《读书》选集之一
长路漫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6《读书》选集之二
远方书简
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2006《读书》选集之三
拒绝遗忘
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2006《读书》选集之四
学海萍踪
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附录:关于本书的说明
2006《读书》选集之五
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未必能至,心向往之
――――屈原
目录
远流
开放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中国、俄罗斯之比较
承前启后的中国模式
发展主义与消费主义的二元悖论
阅读杜老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
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
私人生活与乡村治理研究
重读集体主义
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法治的时间刻度
民主时代的参与
为什么需要言论自由?
水龙头的普世象征
读经之我见
从边远到边缘
“拯救灵魂”抑或“治理病人”?
山歌,渐行渐远
电子游戏:卧室里的大象
面对我们生命中“平庸的恶”
“我们绝对不可等待”
海德格尔与大学改革
新纪录运动的力与痛
另一个八十年代
张承志:鲁迅之后的一位作家
回总目录
远流
□举 水 罗 静《读书》2006年第2期
今天的另类发展是十八世纪普遍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以下简称《大分流》)停留在通过昔之主流和今之另类的对比来提醒人们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彭慕兰像我们很多看惯了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经典模式的人一样,一旦发现“欧洲的奇迹”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以及一两处近代早期英国或欧洲落后的马脚,便按捺不住重新打量它的冲动。他找到的马脚是前工业世界生态资源相对于人口增长的递减,其实这很难说是经济问题。姑且承认这是来自于植物和动物资源的需求问题吧。《大分流》认定在煤还没有完全替代木材的十八世纪,出自于土地的四大产品――食物、燃料、纤维、建材面临着不断增长人口的压力;英国、欧洲、中国乃至日本、印度等地都在努力寻求应对之道,劳动密集是共同的选择;劳动密集促进了产出,保证了增长人口的生态资源需求。但到了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在煤/铁为主体的工业革命和新大陆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大量输入的情况下,生态压力得到了根本的松解,从而抛弃了劳动密集走上了资本和劳动替代土地的工业化道路。论述到此,对欧洲中心论的质疑便自动结束。而把土地在内的生态资源仅仅看成需求与消费的发展观也定格在十九、二十世纪工业化强取豪夺的经济发展至上阶段。
共同的市场经济优势!
“欧洲奇迹”观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由先前积累构筑的自然发展过程。即欧洲人有足够的资本,又有足够的牲畜供其支配,这是欧洲人巧妙地将人口控制在适度规模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欧洲人就有了更好的生活水平;同时技术优势使他们的积累看起来也更有效率。彭认为一五○○至一八○○年欧洲人拥有更多的牲口是集体利用土地的方式造成的。彭没有意识到这一评价有可能动摇他的论证基础。因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少限制了对土地资源的滥用,也使很多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它是生态缓解的内生优势,在没有煤和新大陆的年代,也是前工业时期生态资源保持、限制人口增长的真正另类发展。彭草草用落后两字打发了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将重心放到讨论运输(挽力)、肥料和饮食替代上。一旦把比较的项目转移到各生活要素的总量上,那么前工业时代的欧洲和中国确实差不多,甚至中国可能还要好一点。其次,彭认同的技术革新是节约土地的革新,特别是那些同矿物燃料联系在一起的革新。这些革新是煤的采掘和使用,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引进,来自殖民地的生态保护知识和土地整理技术,海外领地的资源输入。彭强调英国和中国煤炭开采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如英国的煤矿需要排水、中国的煤矿需要通风,各自产生的技术需求不同以及煤炭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可能对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有些帮助。这一点可能使他被迫回到欧洲有技术优势的老路上去。这是被“李约瑟难题”所累。技术是一回事,使技术转化成巨大需求才是最重要的,正如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06年读书选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