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义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mb。
书籍内容:
作者:李里
序一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
序三 读《〈论语〉讲义》
序论(1)
序论(2)
序论(3)
学而第一(1)
学而第一(2)
学而第一(3)
学而第一(4)
学而第一(5)
学而第一(6)
学而第一(7)
学而第一(8)
学而第一(9)
学而第一(10)
学而第一(11)
学而第一(12)
学而第一(13)
学而第一(14)
为政第二(1)
为政第二(2)
为政第二(3)
为政第二(4)
为政第二(5)
为政第二(6)
为政第二(7)
为政第二(8)
为政第二(9)
为政第二(10)
为政第二(11)
为政第二(12)
为政第二(13)
八佾第三(1)
八佾第三(2)
八佾第三(3)
八佾第三(4)
八佾第三(5)
八佾第三(6)
八佾第三(7)
八佾第三(8)
八佾第三(9)
八佾第三(10)
八佾第三(11)
里仁第四(1)
里仁第四(2)
里仁第四(3)
里仁第四(4)
里仁第四(5)
里仁第四(6)
里仁第四(7)
先进第十一(1)
先进第十一(2)
先进第十一(3)
先进第十一(4)
先进第十一(5)
先进第十一(6)
先进第十一(7)
先进第十一(8)
先进第十一(9)
颜渊第十二(1)
颜渊第十二(2)
颜渊第十二(3)
颜渊第十二(4)
颜渊第十二(5)
颜渊第十二(6)
颜渊第十二(7)
颜渊第十二(8)
颜渊第十二(9)
子路第十三(1)
子路第十三(2)
子路第十三(3)
子路第十三(4)
子路第十三(5)
子路第十三(6)
子路第十三(7)
跋一 写在后面
跋二 我与《〈论语〉讲义》(1)
跋二 我与《〈论语〉讲义》(2)
跋三 后记
序一
《〈论语〉讲义》赘言尝读《宋史》,或谓予曰:赵普,宋之能臣,虽其人有可议,而半部《论语》治天下,尚不失为名言。
世传《论语》有《鲁论》、《齐论》、《古论》,惜乎人世沧桑,年湮代远,齐、古两论亡佚,唯《鲁论》二十篇独传,后注疏者,无虑数十百家,畴昔科举校士命题,规定以《朱子集注》为宗。或又曰:学术者,天下之公器,圣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况今世界学术昌明,亘古未有,焉能墨守乎陈言。萧子云:“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则李君之作《〈论语〉讲义》也,宜矣。
君英年拔萃,传授上庠,前著《国学通观》,人皆佩其锲而不舍,学必大成,今观新作,洋洋约三十万言,人安得不心折之。盖是书也,先有序论以提纲,后分每章为一大段,每段章句,凡释字义,述要旨,或前或后,皆能错综变化,不拘一格,每一章末,复有结论,以为原始要终,其与下章有关联者,则又蝉联以说明之,如是,则全卷二十章,可分可合,分之则自成首尾,朗若列眉,合之则浑然一体,贯如连珠。至于阐述精义,无论古今中外贤哲之至理名言,颇能择其精要而融会贯通。其他闾里市井之语言故事,亦尝取譬以明义,即或偶有调笑,终不乖于圣训,而近乎人情。呜呼!虫臂鼠肝,瓦甓屎溺,庄子亦尝言之,足见道之所在无不在也,而况于圣人之言行乎?是以千百年来,皆奉《论语》为学子必读之经典,而士人立身之准则。由是观之,圣学充实之美,光辉之大,圣神变化之极,足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君以此讲学,则弘道爱人,有功于圣学也,岂浅妙哉!
回忆髫年受书,即自《论语》始,徒以尘事鞅掌,人海沉浮,以致老无一成,今幸获诵是书,能否温故知新,思过半矣,予将贾其余勇,而上下求索之。
一百零二岁刘克生两千零七年新春于乐至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
――读李里的《〈论语〉讲义》
李里及其国学研究在这些年的国学热中越来越红,不仅全国各地十多个省级电视台争相报道,就连中央电视台也相继报道。台湾地区的东森电视台、日本国家电视台也都来凑热闹,平面媒体的报道更是难以计数。李里何许人,会受到如此的关注,以至弄得有些家喻户晓。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镜头中,王志狡黠精明的追问及李里胜似闲庭信步般的轻松应答,让我们见识了这位年轻学者的学术风采。
其实,李里之喜欢并研究国学,已有十多年,那时他才十多岁。李里似乎就是当今学术界一个奇特的学术怪才。他在读初中时就已显露出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那时,虽然他的数理化成绩让大家很不敢恭维,但他的文学却好得让他就读的那所重庆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吃惊。况且,13岁时他还去订做了一套长衫子穿着上课!他中学时让老师得意的另一件事,是他在绘画方面为自己也为学校弄来了一大堆奖牌与奖状,我也正是因此,才得以认识这个天才少年的。
李里在十多岁的小小年纪就喜欢国学,这的确让人费解!找遍今天全国的中学,即使可以找到一堆少年作家,恐怕也难再找到第二个李里。那时的李里放弃了初中数理化的学习,而开始专心专意去学习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去研究四书五经。小小年纪的李里就敢于放弃“科举”功名而潜心于自己的兴趣――李里连高中都没有读过。在今天的学术界,李里或许是唯一自学成才的著名青年学者吧?尽管我们的前辈中这种学者如钱穆、沈从文、启功者不算少数,但在今天,社会给这些“另类”天才的机会却愈来愈少。
李里除自学文学、国学外,尤其崇拜一批国学大师。自十几岁始李里即拜望过许多有学问、有德行的老先生。他提着 “束”去拜望过季羡林,他拜望过张岱年、侯仁之、刘克生、杨明照、杜道生等大师,他还与年过九旬的老教育家李仲耕先生、百岁高僧佛智法师、诗僧洪禅法师等都是忘年交,老先生们都喜欢这个奇特的、酷爱国学的天才少年。季羡林与李里,一老一小,一聊就是几小时,可见老先生对李里的关爱。另一面,要与季羡林聊几个小时,也得有相当的本事才行,不然你拿什么与国学大师对话?
兴趣浓烈,博学强识,是李里研究国学的基础。李里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在国学领域,他涉猎面极广,不仅在文学、文学史、文字学、经学、古典哲学上下功夫,他还会中医,能给人看病开方,对古代天文地理、传统民风习俗、古代礼节制度也甚为熟悉。他本人的书法、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论语讲义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