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与垃圾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mb。
书籍内容:

序言“一帆风雨路三千”

陈铁源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 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是谁写的,已很模糊 ,但仍是中国奔赴国外的莘莘学子的典型写照,尽管其原意不是关于留学的,尽管留学也没 那么凄凄惨惨┢萜荨*
当读者看到这本书时,作者已被邀请到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高级国际问题学院”学习 。这个学院确是世界精英汇集的地方,这样的留学无疑会让人受用无穷,更何况留学的几乎 所有费用都由美方承担了。15年前,笔者也曾想留学,但当时连报考托福的费用都没有。在 过去十年工作期间,笔者倒也曾访问近30个国家,其中包括至今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留学垃圾”显然是个沉重而敏感的话题,甚至是个非常霸道的话题 。 即使“留学垃圾”的提法或许值得商榷,但在这个名目下汇集的各种问题则真真切切。从笔 者2003年1月初第一次公开提出“留学垃圾”概念后,接下来所反馈的信息其实更加“触 目惊心”。
留学过程中产生问题本来很正常,但在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学生几乎都在重复产生几个类似的 问题,这就显得非同寻常,应该进一步探究。本书把来自16个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问题汇集成 册,它其实应该是中国学生问题的一个缩影,只不过被放在更广阔的全球范围内,这些问题 有很多共性:集中反映了中国独生子女一代原本在国内就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书所涉及的全都是“问题”,但也并不表明所有问题都是“留学垃圾”。需要强调的 是,暴露出问题的学生在留学生群体中应是一个小比例。中国学生当中确有“留学垃圾” ,尤其是十八九岁的小留学生,但并不是说书中所有涉及的人和事都归入“留学垃圾” 。书名没直接使用“留学垃圾”一词而是用“留学”与“垃圾”两个词,也基于此。
笔者所做的,只是把中国学生在国外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客观地、及时地报告给读者,尤其要 报告给那些有留学生或即将留学的孩子的家庭,以引起注意,因为他们往往是不明真相的。 因此,本书采取了笔者最擅长的新闻报道手法:客观调查与报告。书中有部分内容也引自权 威媒体,特别是国外权威媒体的报道,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是作者杜撰。
究其实,“留学垃圾”有一个完整的产生过程,还有四个关键环节:留学生本身、留学生家 长、中介公司、国外学校。如果每个环节都出现问题,那一般就会出现“留学垃圾”。
比如,一个自理能力很差且在国内学习就不好的孩子,就已给“留学垃圾”留下了第一伏 笔;家长基于“望子成龙”、“崇洋媚外”、“混文凭”、“换位移民”等方面的考虑,想 把这样的孩子送到国 外,这样,问题就加重了;中介的目的很明确,通过把孩子送出国门而赚钱。目前,有些中 介的最强项之一就是把这些有“留学垃圾”潜质的年轻人进行包装(造假)。最后,当这些 孩子抵达“垃圾学校”后,一系列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问题学生”、“问题家长 ” 、“问题中介”和“问题学校”组合在一起,想不成垃圾也很困难。很显然,很多中国学生 并不是在四个环节的每个环节里都会产生问题,但已经出现的问题都无法超越这四大环节。
无论怎么说,留学应该是有境界的。有愿望、有金钱、有机会并不等于任何人都适合留学, 自身的素质决定着对外在条件的利用程度。通过大量的采访,笔者发现,很多人对留学境界 有个标准。第一境界:去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第二境界:去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美英等国留学 ;第三境界:去美英国家一流学府留学;最高境界:去美英国家的顶尖大学留学。
笔者无意把这个标准强加给公众,但从过去几十年的留学历史来看,在美英著 名大学里锻造之后,你极有可能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成绩,至少能表明你不是“留学垃圾” 。这个标准至少在未来数十年里有效,只是去这些国家很难,至于如何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 出 ,那完全是自己的造化。希望本书能对那些即将做出留学计划的学生和家长有所裨益。
                                       
                                        2003年9月于北京望京

序言触目惊心的“留学垃圾”

2002年4月到7月,《中国青年报》记者也就是本书作者在德国对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三个月的 调查采访,曾经采访的城市包括柏林、慕尼黑、汉堡、科隆,还有一些小城市。之后,记者 又在日本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采访。还有,通过对世界将近20个国家的驻华签证官和教 育官的采访及其他场合进行的各种采访,都获得了大量的触目惊心的“留学垃圾”事实。 “留学垃圾”,这是一个非常刺耳的用词,但是,记者在众多国家对中国留学生,尤其 是对中国高中出国留学生的采访后发现,他们当中的一大批人,除了“留学垃圾”,再也没 有更好的词去形容了。即便没有记者的亲自采访,仅从充斥在媒体的各种令人扼腕的留 学故事,也能看出端倪,诸如留学卖淫、留学拉皮条、留学吸毒、留学成非法移民等等,不 一而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留学垃圾”并不是个别留学生的个别行为或个别现象 ,而是存在于整个中国留学生这个大群体中。
新西兰 一个不愿提起的残酷故事 一个在国内原本就娇生惯养而又飞扬跋扈的女孩萧萧(化名),高中还没有毕业就 横下心要 去新西兰留学。为了留学甚至威胁父母,如果不允许她出国留学,她就拒绝参加高考。萧萧 原本学习成绩不错,据说,由于早就想出去留学,故意不好好考试。 对萧萧的父母来说,萧萧如今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萧萧的父母除了女儿打电话来索要钱物外 ,对她在新西兰的行踪都一无所知。据悉,萧萧在新西兰留学已经消耗掉了大约60万元人民 币。据萧萧家里人说,萧萧在新西兰老是丢东西,仅手提电脑就丢了四台。当然,对 于一个有钱的家庭来说,这也许并不算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留学与垃圾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