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自述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1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学艺过程前言

编者的话
梅兰芳(1894~1961)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文艺事业。
他1894年诞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八岁开始学艺,十一岁登台演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尊重传统,善于继承,勇于创造革新,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表演艺术。他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发奋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对待艺术一贯严肃认真,从不自满,精益求精,终于把祖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使自己的表演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创造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国内外一致誉他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梅兰芳是个爱国主义者,深受人民群众的景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犯我国那段时期,他先编演《木兰从军》、《抗金兵》和《生死恨》等爱国剧目,激励人民抗敌救国的斗志。后来他身陷敌占区,大义凛然地拒绝敌伪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息影舞台八年。他鬻产倾家,靠卖画典当维持生计并接济苦难的同行和亲友,充分表现了一名具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的高贵品质和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剧协副主席,并出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他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一代的中青年演员,他的学生遍及各地,桃李满天下。晚年他还编演了《穆桂英挂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梅兰芳又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躯者。他曾于1919、1924和1956年三次访日,1930年访美,1935和1952年两次访苏演出,获得盛誉。他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使京剧艺术跻入世界戏剧之林,给予不少外国戏剧家以启迪,而且也结识了众多国际知名的学者、艺术家、戏剧家、作家、歌唱家、舞蹈家和画家,同他们切磋艺术,建立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说,他一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三大重要表演体系之一。
本书文字均摘自梅兰芳本人的著作:《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二、三集)、《梅兰芳戏剧散编》、《梅兰芳文集》、《东游记》和《我的电影生活》等。书名《梅兰芳自述》为编者所拟,书中各章大小标题也为编者所加。全书所摘文字是以他青少年时代的学艺、演出、创作和生活经历为重点,配以他在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近二百幅。后附《梅兰芳年谱简表》供参考。
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代宗师梅兰芳一生所走过的光辉的艺术道路和光明磊落的生活历程。
梅绍武
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
2005年5月

第一部分:学艺过程梨园世家(图)

  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我的学艺过程,与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不知道取巧,我也不会抄近路。我不喜欢听一些颂扬的话。我这几十年来,一贯地依靠着我那许多师友们,很不客气地提出我的缺点,使我能够及时纠正与改善。  我觉得我实在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称述的。在艺术上,我到今天还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小学生,哪里够得上写传记。  我一生经历的事实在太多了,一时也记不全。一些老朋友又分散各地,参考的书籍也不能到处带着走,真所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了。  我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学习演唱时期;  (二)古装、时装的尝试期;  (三)出国表演时期。  对我有过帮助的朋友,除了本界的前辈之外,有外界的戏剧家、文学家、画家、考据家、雕刻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教育我、培植我、鼓励我、支持我!这些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独特的天才,为我做了种种的设计,无微不至。我得到了他们的启示和指导,使我的艺术一天天丰富起来,这都是我不能忘记的事。  至于我幼年的事迹,我还有一位嫁给秦稚芬姑丈的胞姑母,她知道得很多。她是我祖父最小的闺女,现在已经七十开外了。我四岁丧父之后,她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护持我的。她的儿子秦叔忍表弟,经营制版事业,人很能干、热情,所以她的老境相当舒适,身体也还硬朗,像她这样高寿还能替孙男女扎鞋底呢!  

第一部分:学艺过程祖母的回忆(1)-(图)

  关于我祖父的经历,我祖母对我详细说过,这话也有四十几年了,到今天还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我在童年时代,跟一般小孩子一样,也是盼望着过新年,穿新衣,换新鞋,掷一把状元红,吃一点杂拌(这是北京的一种食品,用各种糖果混合组成的)。我对这些都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我记得十四岁那年,腊月初起就风雪交加,一直到二十四才放晴。那天正是过小年,买了些鞭炮放放,大家围着我祖母坐下来吃一顿饭,从此就要料理年事,一切都格外显得热闹了。  除夕的晚上,照例要等祭完祖先,才吃年饭。我看见供桌当中供着梅氏祖先的牌位,旁边又供了一个姓江的小牌位。这我可就不懂了。一个天真的小孩是压不住好奇心的,我就抢着过去问我祖母:“为什么姓梅的要祭姓江的?”我祖母说:“这是你爷爷在世就留下的例子。依着我的意思是不该供他的。说来话长,吃完饭再细细告诉你吧。”她说完了,我瞧她好像很难受似的。我想刚才问的那句话,许是勾起她的心事来了。我深悔自己太孟浪,不该在大年三十晚上让她老人家伤感。  我是最后一个到她屋里跟她辞岁的。她看见我就说:“聪明智慧,恭喜你又长了一岁。”我说:“谢谢奶奶。”她脸上微带笑容,拉着我的手,叫我坐在她身旁的一张方凳上。只听得家家爆竹声响,充满了新年的气象。  她说:“你也一年比一年大起来了。家里的事,你都不大清楚,趁着我还硬朗,讲点给你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梅兰芳自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