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那些人和事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5mb。
书籍内容:

前言主编的话

关于文汇原创丛书
在科学创造中,个人的灵性最终淹没在对共性和规律的探求中。而艺术的创造,则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个人的灵性。
如果没有牛顿,一定会有马顿或羊顿取而代之,因为苹果总要从树上掉下来,万有引力总要被发现。
然而如果没有达・芬奇、莎士比亚和曹雪芹,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人类还能创造《蒙娜丽莎》、《哈姆雷特》和《红楼梦》这样的不朽之作。
人类文化史是由不可替代的个人灵性构成的。新的天才出现并不会使过去的大师黯然失色。就如李白的光辉不会掩盖曹雪芹的不朽,毕加索的出现不会使达・芬奇失去价值。
真正的作家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们作品的原创性。他们的个性越是伸展自如,生命力越是自由洋溢,艺术的原创力也越是精彩飞扬。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小小鼠标把一切变得轻而易举,按按电钮使一切变得舒舒服服,趋同与一律化正在扼杀文化的生机,如马尔库塞指出的技术统治社会的“单面人”的危险不再是杞人忧天。人正在逐渐丧失最宝贵的创造力。
当我们在为建设先进文化努力的时候,文化创新自然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课题。文化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所在,如何发掘、发扬和保护文化原创力,如何造成一种能使文化原创力蓬勃发展的文化生态,必须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了。
我们把这套丛书命名为原创丛书,只是表明我们的一种态度,一种呼吁,一种要求和一种愿望。
我们希望文化界、出版界和读书界共同来呼唤原创作品,推动原创作品,关注原创作品。
一套丛书只是一块小小的铺路石,我们期待着从我们的背上走来新一代的大作家、大作品。
主编

第一部分 记长者夏衍第1节 记长者夏衍

当我第一次应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之约编一本夏衍的专题选集的时候,几位至亲好友就提醒我:你在宝山之旁而不知探宝,你应该认真收集、研究夏公的生平和创作。是的,我早就该沉下心来从事夏衍研究了。从1949年我走进革命的队伍,夏衍同志就是我最早接触到的革命老前辈之一,就从事文学活动方面来说,他又是我的引路人。虽然我在他身边工作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后来的近三十年中,除去那失去人身自由的十年,他一直不断地指点我(让我多看杂书)、批评我(批评我文章干瘪拘束)。作为一个长期受教的晚辈,朋友们的这个建议,对我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但是,这件事做起来却又非常不容易。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化巨人们的活动与成就,大多不局限于文艺范围之内。他们不仅仅是新文艺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者,而且还在其他方面做出了贡献,有时直接投身政治活动。鲁迅自不必说,郭沫若、茅盾无不如此。夏衍也不例外,除文学、戏剧、电影之外,他还是新闻、外交、党的工作等等方面的活动家。要研究他,必须研究与他活动相联系的现代史、党史、文学史、新闻史……那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我不禁望而却步。
近几年来,我每次出差到北京,总要千方百计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去看望他老人家几次。坐在他那间只有八九平方米,被极其简单的旧家具塞得拥挤不堪的斗室之内,或者聆听他对于当前的文学、当前的电影发表意见,或者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俯身于小桌儿上走笔疾书,每当这种时候,特别是当他写了一阵之后抬起头来,将左手插在右腋下,燃起一支烟,皱起眉头“苦思”的时候,三十五年前在上海河南中路上的文管会用木板隔成的简陋的办公室中,以及后来在常德路、淮海中路上的宣传部的堂皇的办公室中挨烟熏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那时,做小秘书的我,每天就是在烟气迷蒙之中强睁着被刺激得睁也睁不开的眼睛,诚惶诚恐地拆复信件、记录电话、收发整理文件。这些回忆,倒使我产生了一个愿望:在对他进行全面研究的课题面前我胆怯,那么不如就将自己对于这位前辈的点滴印象,从他为文为人方面所得到的感受,以及自己从他那里受到的教诲如实地记述下来。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接触到夏衍同志的作品是在1948年底临近上海解放的时候。那时一个中学同学正就读于上海剧专,他们排演了夏衍同志的《芳草天涯》,邀我去看。
夏衍1924年在日本
当然,夏衍这个名字,那时我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从高中时代参加学生运动开始,大家就逐渐熟悉起一些革命文化人的姓名,不过,当时我们最熟悉的主要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类文艺作品,以及它们的作者,因此,尽管我读过开明书店那种用脆薄的土黄纸张印的《母》,但是我没有弄清译者孙光瑞就是沈端先,亦即夏衍的另一化名。
1948年底,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革命节节胜利的形势下,青年学生们正沉浸于革命狂热压倒一切的情绪之中,我当时方迈出中学大门不久,格外幼稚、偏激,刚刚在心里推倒了过去的偶像――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爱伦娜,将保尔・柯察金树为自己的楷模。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去看《芳草天涯》,其感受是可想而知的。直至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走出剧场时对半世纪以来与之斗争的敌人时时保持着警惕,他对周围的朋友和晚辈富有同情心;他特别喜欢具有未泯的童心的天真性格,讨厌虚伪、做作与世故,尤其嫌恶谄媚、逢迎、投井下石和踩着别人肩膀向上爬的行为。
不喜欢他的人攻击他为小资产阶级文化人,以我浅薄之见,他其实是一位富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的革命家。
在当年,作为一个刚踏进革命队伍的小兵,感受最深的是他对下属的关心――那种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为每一个下属的发展前途着想的关心。在那个年代,那座由荷枪战士日夜警卫的办公大楼――建设大厦让人感到敬畏,在大楼中办公的叱咤风云的革命领导人更让我们这些小兵感到敬畏。开始在夏衍办公室工作时,我感到手足不知所措――怎么会不感到局促呢,就连警卫员、连大楼里的公务员都比我们革命资历老得多。夏衍同志的两位警卫员谈起他们的战斗经历时,我只有仰着头听的份儿。但是没有几天夏衍同志就消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经历的那些人和事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