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_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mb。
书籍内容:

译序
本书收康德于1784―1797 年间(60 岁至73 岁)所写的论文八篇,包括
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18 世纪末的德国比起同
时期的西方先进国家来,仍然是个分裂、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
然已在发展,但仍苦于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这就决定了德国中产阶级的特
殊软弱性。当英国已经和法国正在采取革命行动推翻封建制度的时候,德国
还只采取理论的形式。因此在论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国古典哲学时,经典作家
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
康德开始的。”④18 世纪的70 年代以前,康德从事多方面自然科学的研究,
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因素;特别是1755 年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
(或作《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运用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提出了关于
太阳系演化的学说(即星云说),对长期以来在科学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僵
化的自然观“打开第一个缺口”。①这个学说于1796 年被拉普拉斯(1749―
1827 年)重新提出,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学
说。
18 世纪70 年代以后,康德转入所谓批判哲学时期,这个时期他的主要
活动是建立他的先验论哲学体系。自1781 至1798 年将近二十年的时期里,
是康德批判哲学的成熟期:《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 年,此后《未来形
而上学导论》于1783 年、《道德形而上学探本》于1785 年、《纯粹理性批
判》第二版(及其序言)于1787 年、《实践理性批判》于1788 年、《判断
力批判》于1790 年、《纯理性范围以内的宗教》于1793 年、《系科之争》
于1798 年相继问世。在这同一个时期所写的有关历史与政治的理论著作,作
为其批判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则在通称的三大批判之外别有其丰富的思想
内容,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故尔曾有“第四批判”或“历史理性批判”
之称。这个历史时代正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6―1783 年)和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1789―1795 年)的高潮。在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思潮的强大影响之
下所写成的这几篇论文,饱含着时代的色彩;它们所表现的要把历史提高为
哲学理论的努力、它们之以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和人类不断在进步的观点对
于历史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所做的一系列臆测、它们之从纯粹理性出发来论
证天赋人权及其与幸福的联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部法国革命的德国版。康
德自18 世纪60 年代之初即开始读卢梭,并对历史和政治的理论感到兴趣;
从1767 年起曾经多次讲授过“权利理论”。所谓历史理性批判,其内容实质
不外是法国革命原则――即,(一)牛顿的自然法则,(二)卢梭的天赋人
权,(三)启蒙时代的理性千年福祉王国学说,――在康德先验哲学体系中
的提炼。
构成康德历史哲学的中心线索的是历史的两重性,即历史的合目的性与
历史的合规律性;亦即人类的历史在两重意义上是有道理(理性)可以籀绎
的:(一)它是根据一个合理的而又可以为人理解的计划而展开的,(二)
它同时又是朝着一个为理性所裁可的目标前进的。就其当然而论,人类历史
④ 按此处引文原文应作:“Ducuntvolentemfata,nolentemtrahunt”。语出赛涅卡《书翰集》,107,11。――
译注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1 卷,第588 页。
就是合目的的;就其实然而论,人类历史就是合规律的。目的的王国与必然
的王国最后被康德统一于普遍的理性。统治这个理性的王国的原则是:正义
和真理、自由和平等、不可剥夺的和不可转让的天赋人权。“现在我们知道,
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
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
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
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 世纪的伟大思想家
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
的限制。”②
和一切旧时代的历史理论一样,康德的历史哲学也没有能避免两个根本
性的缺陷。第一是,他不能正确理解历史的物质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揭示
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其与物质生产发展的联系。第二是,他不能正确认
识只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历史的创造力;于是他把历史的发展单纯归
结为理性原则自我实现的过程。披着世界公民的永恒的普遍理性这件外衣
的,归根结底只不过是18 世纪末德国中产阶级市民的悟性。这些局限性是我
们“公正地把康德的哲学看成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①时,所需要加以批判
的。
译文根据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编《康德全集》,柏林1912 年格・雷麦(Georg
Reimer)版,卷八中的原文译出。有几处分段则根据的是罗森克朗茨
(K.Rosenkranz)与舒伯特(F.Schubert)编《康德全集》,莱比锡1839
年伏斯( L.Voss)版,卷七中的原文。据我所见,本文曾有狄.昆赛
(Th.DeQuincey)、阿斯吉(w.Hastie)及贝克(L.w.BecK)三种英译本,
但没有一种可以称得上比较忠实;狄・昆赛以名家见称,他的译文却最不可
靠。
译文中有几个名词需要说明一下: Idee 一般译作“理念”,我们在译
文中采用“观念”; Verfassung 一般可译作(政治)体制,我们在译文中
采用“宪法”; Burger(burgerlich)通常均译作“市民”(“市民的”),
我们在译文中采用“公民”(“公民的”),因此通常译文中的“市民社会”、
“市民宪法”我们在译文中均作“公民社会”、“公民宪法”。所以采用“观
念”和“公民”,是希望它们更能符合作者的原意;所以采用“宪法”,是
希望它更能照顾到本文与其他著作的前后一贯。
由于自己水平的限制,译文中的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得到读
者们的指正。
译者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3 卷,第540 页。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康德_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