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力丛书(全14册)【豆瓣评分9.1!看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一代开宗大师熊十力如何让传统儒家思想焕发新生】 (十力丛书 上海古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
新唯识论
破破新唯识论 摧惑显宗记
佛家名相通释(外一种)
读经示要
十力语要
十力语要初续
中国历史讲话(外三种)
韩非子评论 与友人论张江陵
原儒
体用论(外一种)
乾坤衍
存斋随笔
熊十力论学书札
目录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唯识学概论
题记
绪言
部甲
境论
识相篇
唯识章
诸识章
能变章
四分章
功能章
四缘章
境识章
转识章
因明大疏删注
题记
揭旨
凡例
附读法二则
因明大疏删注
返回总目录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大约在2006年,我动念想出版熊十力先生的书,遂与熊先生后人联系。其时我不过是初入出版界的资浅编辑,没想到万承厚女士欣然慨允,给予我极大的信任。万女士为此事咨询王元化先生,元化先生又委托时任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的王为松先生主持出版事宜,事情很快落实,由当时我所在的世纪文景公司与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
熊十力先生的曾孙女熊明心博士参与了丛书的编校工作,现代新儒家的传人罗义俊先生担任丛书的学术顾问。罗先生不顾久病体弱,亲自参与审稿或复校。王元化先生则将旧文中有关熊先生的片段连缀成《读熊十力札记》以代丛书序,并在前面写了一段引言,据说这是王先生亲撰的最后文字。丛书自2007年8月起陆续出版,历时两年,而王先生于2008年5月去世,未及见到丛书出齐。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万女士也于今年仙逝。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上海书店出版社再版“十力丛书”,因记其始末。新版“十力丛书”改正了不少初版未校出的错讹和不当的标点,将初版遗漏的《论六经》与《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等合为一册,《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补了若干新发现的书信,“十力丛书”庶几完备焉。
当时为初版所撰“出版说明”,仍录于下:
1947年门人刘虎生、周通旦等于熊先生家乡谋印先生著作,名之曰“十力丛书”。盖先生亲定名焉。丛书原拟印先生前期主要著作,因赀力不继,仅印出《新唯识论》语体本及《十力语要》各千部。先生晚年自筹付印《与友人论张江陵》《原儒》《体用论》《乾坤衍》诸书,亦以十力丛书为名,显见先生续成之意。然亦止成数百部以便保存而已。今汇集出版先生前后期主要著作,成为一完整系列,仍决定沿用“十力丛书”之名,亦为完成先生夙愿云。
本丛书编辑体例如下:
一、采用简体横排,以广流传。
二、以原始或原校较精之版本为底本,并参考其他版本点校。
三、依熊先生原文之句读,重施标点。通假字保留;异体字酌改为通行字;凡显系手民误植者,径改不出校记。
四、引文约引、节引或文字与出典稍有出入处,一般保持原貌;与出典差异较大者,予以说明。引文或正文少数缺略的内容有必要补出者,补入文字加[ ]。原版个别无法辨识的文字以□示之。
补记:《新唯识论》立“翕成变”之义,系熊十力哲学的重要概念,为尊重故,丛书中与此相关的“闢”字不简化成“辟”,而写作“”。另外适当照顾作者的用字习惯,如“执著”之“著”熊先生习惯写成“着”,古印度论师世亲之兄,熊先生也写作“无着”,今亦仍其旧。
刘海滨
2018年12月5日
唯识学概论
题记
此系熊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学的第一部讲义,1923年由北大印制。本书依据佛家本义概括唯识学体系,忠实于著者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因讲义本难以觅获,此据湖北教育出版社《熊十力全集》本(全集本依熊氏自存北大讲义本整理)重行点校。原本错讹颇不少。此次点校,凡显系排校错误者,均据上下文及原文所依经典,并参考熊先生其他著作,径予改正;不能确证及有必要说明者,则出校记。
此书区为二部:部甲,《境论》。法相相者相用。法性,性者体性。目之为境,是所知故。部乙,《量论》。量者量度,知之异名。虽谈所知,知义未详,故《量论》次焉。量论者,犹云认识论。以其名从东译,又本自哲学家,此不合用,故创立斯名。又《境论》虽自所知以言,据实而云,乃为《量论》发端,则此书通作《量论》观可也。子真识。
绪言
唯识学者,昔人以为即法相学,于内学佛教、佛学诸名词,不如内学为谛。内学者,内证之学也。诸宗最为晚出。宜黄欧阳先生作《瑜伽师地论序》,始别出此学于法相之中。余杭章氏谓其识足以独步千祀,见所作《内学院缘起》。可谓知言。在昔释迦崛兴天竺,兴感夫生死,吾友梁漱溟先生所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引《佛本行经》云云,可资参考。而归趣于菩提。觉义。既豁然澈悟,以其悲愿,化导群伦,遂为内学开山。此学与世间宗教及哲学特异之处,吾他日别为详论,此姑不述。迹厥声教,本无殊趣,由佛本愿,欲令众生皆得证大菩提,故其为教,未有殊趣。闻者机感不齐,斯有大小乘异。如《阿含》等唯被小机,《般若》等唯被大机。小乘之学,发展先于大乘。言其流别,则自大天判为二:一大众部,二上座部。大天之世约当佛灭后百余年间。大众部复分为九,上座部析为十一,合二十部。诸部繁衍,约当佛灭后四百年间。参考《异部宗轮论》。其间持论虽纷,而通执法有。有者,有其遍计所执。后龙猛或译龙树。菩萨兴于南天竺,约当佛灭后六百年顷。造《大智度》等论,宣说法空,空者,空其遍计所执。是为大乘。其弟子提婆菩萨造《百论》等,宏阐旨要,然末流沉空,将资矫正。北天竺有无着菩萨者,当佛灭后九百年间出世。旁治小教,《瑜伽·本地分》详小乘义。董理大乘。以其对治空见,世遂目其学为有宗,即法相宗,而区龙猛提婆之学为空宗,即法性宗。自是大乘乃分为二。附识一。无着弟世亲或译天亲。有部出家,广造小论。闻《十地经》,悔小悟大,涕泣谢过。无着因造《摄大乘》授之。《摄大乘》者,于法相中独提一品以谈,即唯识学也。世亲既为作释,更造《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三十颂》乃世亲晚年所作,释文未竟而卒。十大论师继起,法海波澜,至为壮阔。十师者,亲胜、火辨、难佗、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是也。亲胜、火辨当佛灭后九百年间,盖与世亲同时。余八论师,约当佛灭千一百年后。其间护法、南印度达罗毗茶国王之子。安慧,南印度罗罗国人,护法同时先德。学穷大小,妙解因明。声德尤振。安慧原本空宗,树义多偏。安慧于空宗撰述,有《大乘中观释论》等。其治唯识,说相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十力丛书(全14册)【豆瓣评分9.1!看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一代开宗大师熊十力如何让传统儒家思想焕发新生】 (十力丛书 上海古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