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著名搭档大结局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 当代孙武刘伯承与治国领袖邓小平第1节 刘伯承一身是谜
"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他们的部下如是说。"我称刘伯承为师长,是尊敬老师的意思"。邓小平如是说。邓发做媒,邓小平喜结良缘。刘伯承出谋划策,让新郎倌免醉新婚之夜……
刘伯承一身是谜。
他曾是一个中国旧式军人,官至军长。当激进青年劝其参加共产党时,他语出惊人:"不能一见旗帜便拜倒。"可是,在他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便揣着银元上山当"山大王",终身不曾动摇。
他是一个残疾人,24岁时便在战斗中被打瞎了右眼,得到"瞎哥"的外号,其后右腿又几乎致残。作为一个军人,失去了瞄准用的眼睛,拖着一只行动迟缓的腿子,这无异是宣告军旅生涯的终结。可是,就是这位"瞎哥",用一只眼睛指挥了千军万马,拖着一只残腿跨越了千山万水。
他是一位伤心的父亲。儿子为了金钱,亲自跑到巡捕房告密"我知道刘伯承在哪里",气得他捶胸顿足大骂"这个龟儿子!"可是,他与自己的搭档却保持了一生的友谊。
他是解放军中惟一两次被撸掉总参谋长职位的"霉人"。延安整风期间他曾信手写下这样的诗句:"三参总戎幕,一贱两罢官。脑汁贫而病,匆匆已十年。"虽然厄运似乎总跟随着他,但他却总能从逆境和顿挫中崛起,他指挥的部队曾经打下过半个中国。
他是傲视死亡的"军神",能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开刀做眼部手术,并且能够清楚地数完"第七十四刀"。可是,在他担任元帅后却在怀仁堂悲从心来,泪飞如雨。
…………
刘伯承创建的盖世奇功,离不开一个人的辅佐;刘伯承一生的难解之谜,需要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出谜底。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这个人,刘伯承是不完整的。
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搭档--邓小平。
刘伯承初次认识邓小平是在1931年。当时,邓小平任中央苏区瑞金县委书记,不久因支持毛泽东"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被博古等人冠以"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领袖"的罪名而撤职批判,他漂亮的妻子金维映拿着离婚报告来到"拘留室",邓小平一咬牙,在离婚报告上签字,从此分手了。这件事传遍中央苏区。刘伯承听说后,一伸大拇指:"是个汉子,有个性。"
不久,在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力荐下,邓小平从宁都农村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任代理秘书长,与担任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有了更加密切的接触。刘伯承的忠厚、诚挚、和蔼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邓真正结为搭档是在1938年。那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担任一二九师政委。从此,他与担任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一起工作,从抗日战争直到全国解放,转战大半个中国,前后长达13年。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差异一望而知:
从年龄上讲,刘伯承比邓小平大12岁,他们共事时,刘伯承已是年近半百,而邓小平才34岁;从出身上讲,刘伯承是老行伍出身,而邓小平是出过国、留过洋的大知识分子;从分工上说,刘伯承主管军事,邓小平主管政治;从性格上说,刘伯承像个慈祥的父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邓小平则恭整严肃,脸上很少带笑容,他曾对工作人员讲:"我不反对你们轻松活泼,但我就是这个严肃的性格";从爱好上说,邓小平可以在麻将中斗法,可以在桥牌里角智,他还喜爱游泳,他曾说:"我是用游泳来锻炼身体,拿桥牌来训练脑筋",而刘伯承除了看书、工作,别无嗜好。
对于被全军公认为"黄金搭档"刘邓,他们的部下有许多的描述:刘邓两人互相尊敬,互相信任。邓小平常说:"刘司令员年老体弱,司令部要特别注意哩!有事多找我和李达参谋长,他是我们的军事家,大事才找他决策。"刘伯承则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口边:"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文武双全,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他,都要听政委的。"刘伯承还有句口头禅:"政委的话,就是命令。"
刘邓虽然有分工,但也时常越界过问,两人都毫无芥蒂,全力维护对方的威信。一次,指挥所及其通讯设施需要向地方政府找大车搬运。刘伯承事前调查只需借5部大车,结果承办人员向当地政府要了25部大车。刘伯承大怒,质问承办人员:"你说只要5部,现在为何又要了这么多?这是破坏军民关系嘛!群众会骂我们的。"他来不及跟邓小平商量,就下令召集干部训话。有人底下嘀咕:"这是邓政委负责的事,他发那大的火干嘛!"邓小平主动站在台下,认真听取刘伯承的严厉批评。刘伯承讲完后,邓小平马上走上台,说:"师长抓的是涉及军民关系、军政团结的大事,刚才的批评很重要,是一场及时雨,把我们发热的头脑浇冷了。希望大家回去认真研究传达,保证不重犯这样的错误。"有意见的同志一看政委恭敬的样子,也就不敢再吱声了。
第一部分 当代孙武刘伯承与治国领袖邓小平第2节 刘邓的友谊
邓小平自到一二九师后,一直称刘伯承为师长。开始人们以为,邓小平是称呼刘伯承的职务。后来刘伯承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和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后,邓小平还是称呼他为师长。有人不解其故,询问原因。邓小平说:"我称呼刘伯承同志为师长,是尊敬老师的意思。"在长期的合作中,邓小平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礼待师长。当"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格言风行全国,并被上升到"猫论"和"摸论"的哲学高度时,邓小平说:"这不是我的发明,这是我从刘伯承同志那里听来的两句话。"
刘伯承既把邓小平看作生死与共的搭档,也把他当作同乡兄弟加以照顾。几乎每个一二九师或二野的将领都可以举出这方面的许多事例。一次,邓小平带一个团到太岳区布置工作,要经过敌人严密封锁的白晋线,相当危险。刘伯承行前做了周密的安排,还不放心。邓小平偷越白晋线的那天晚上,刘伯承通宵不眠,亲自坐在作战科值班室守候电话,直到东方露红,陈赓在电话里报告邓政委安全抵达太岳区,刘伯承才安心地去睡觉。
用一个浅显的比喻,可以把刘邓称为"并肩者"和"换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共著名搭档大结局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