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名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传统名吃》
目 录
一、黄河流域食区
(一)北京名吃
1.北京特色
2.趣味多多的小吃
(二)天津名吃
(三)山东名吃
(四)山西名吃
(五)河南名吃
(六)甘陕风味
1.陕西名吃
2.甘肃名吃
二、长江中上游食区
(一)四川名吃
1.川菜名品
2.成都小吃
(二)湖北名吃
(三)湖南名吃
1.湖南名吃
2.火宫殿小吃
三、长江下游食区
(一)江浙名吃
1.江浙名品
2.上 海
3.南京名吃
(二)安徽名吃
(三)江西名吃
四、珠江流域食区
(一)广东名吃
1.食在广州
2.粤 菜
3.粤菜名品
(二)港澳名吃
(三)福建名吃
(四)台湾名吃
(五)海南名吃
五、少数民族食区
(一)东北三省
1.满族饮食
2.赫哲族饮食
3.朝鲜族饮食
(二)内蒙古自治区
1.蒙古族食风
2.蒙古族名吃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
1.回族饮食
2.回族名吃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五)西藏自治区
(六)广西壮族自治区
(七)云 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不仅关乎着人们生存绵延的命脉,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传统。吃风一如人风,不同地域人的性格与饮食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北方人豪爽洒脱,故北菜亦大气质朴;南方人温软细腻,故南食精巧细致。吃,作为一种生理需要和文化传承,不仅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还表达着丰富的民族习惯。饮食文化也已成了一道历久弥新、色彩丰富、香味俱佳的精神大餐。
一、黄河流域食区
黄河流域地处北温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食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市区,以鲁菜风味最为典型。如今鲁菜也已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从齐鲁到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所及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其主要特色是以炸、爆、熘、烩、扒、炖为主,锅塌最为拿手,最擅长用酱。
(一)北京名吃
北京是个骄傲的名字,源于她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北京人厚重、大气,尽显古都遗风。北京人的性格实在,对人自然而随和。几百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北京人的心中自然凝练出一份正统和骄傲,又不时透出一丝岁月的苍凉。北京人骨子里对传统文化有一份天然的坚守,这也使北京人有时会显得有些保守。
作为首都,北京自然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北京的胃”吃掉了中国的八大菜系,还吃掉了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大有食尽八方的气派。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皆能在北京找到缩影。北京人好吃,饭店广布,小吃更是数不胜数。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北京人爱喝酒,有北方人豪饮的气魄,又不乏细腻动情之处。北京人喝茶讲究用盖碗,再配以果脯、花生、瓜子等小点心。饮茶之余,侃侃大山,上至火箭升天,国家大事;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无所不谈。
1.北京特色
谭家菜:北京菜中,不仅有世界著名的宫廷菜,还有一批精美的由私家烹调出名的官府菜,谭家菜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又称“榜眼菜”。谭家菜烹制方法以烧、炖、煨、靠、蒸为主,谭家菜“长于干货发制”“精于高汤老火烹饪海八珍”。如今,谭家菜成了唯一保存下来,由北京饭店独家经营的官府菜。
北京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南宋时,烤鸭已成为临安(杭州)“食市”中的名品。后来元破临安,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于是烤鸭也就传到了北京,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随着朝代的更替,烤鸭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明代,烤鸭还是宫中元宵节必备的佳肴,后正式命为“北京烤鸭”。随着社会发展,北京烤鸭逐步由皇宫传到民间。北京烤鸭以挂炉烤、焖炉烤最为普遍,另外还有叉烧烤。北京烤鸭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吃法多样,最适合卷在荷叶饼里或夹在空心芝麻烧饼里吃,可根据个人口味加上适当的佐料,如葱段、甜面酱、蒜泥等。北京烤鸭中最辉煌的当属全聚德了,这一百年老字号堪称北京烤鸭的形象大使。
涮羊肉:在北京,涮羊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涮羊肉据说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据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了太监,从宫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这道美食传至民间。
2.趣味多多的小吃
北京小吃品目繁多,历史悠久。有的源于清朝皇室御膳中的几种吃食,如萨其马、豌豆黄、小窝头、艾窝窝等。也有的来源于民间民俗,是地道的百姓食物,它们与时令节气息息相关,如立春那天,人们要吃萝卜,谓之“咬春”;开春四月吃榆钱糕、玫瑰糕等;五月的新玉米,谓之“珍珠笋”。还有清真食品,如油炒面、羊杂碎、切糕等。京味小吃处处都透着老北京的浓浓情意,几乎每种小吃都蕴含着一个传说或故事。
有滋有味臭豆腐:豆腐乳的一种,颜色呈青色,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流传至今三百多年,是北京的民间休闲小吃。
相传康熙八年,安徽人王致和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后又无钱回家,所以就在北京卖起了豆腐。由于夏天天气闷热,卖剩的豆腐不易储存,王致和便把豆腐切成块后封在坛子里。过了很长时间后,王致和才想起来坛子中的豆腐,于是他赶忙打开坛子,顿时臭味漫天,豆腐全变成了绿色,好奇之下,王致和尝了口豆腐,却发觉味美无比,就这样,臭豆腐产生了。臭豆腐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赐名“御青方”。
治病秘方冰糖葫芦: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面黄肌瘦,不思饮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传统名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