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志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mb。
书籍内容:

燕赵文化志

燕赵文化志 作者・杜荣泉 谢志诚 夏自正 杨倩描 魏建震 胡克夫

导言
第一章 原始文化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
第二章 民族融合
第一节 先秦时期北方的戎狄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匈奴、乌桓和鲜卑
第三节 魏晋北朝时期的北方各族
第四节 契丹、女真、蒙古的崛起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北方民族
第三章 都城建筑
第一节 燕、赵、中山国都
第二节 古都邺城、平城
第三节 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
第四节 明清的京师――北京
第四章 历代长城
第一节 燕、赵、中山长城
第二节 秦汉长城
第三节 西晋、北魏至元代的长城
第四节 明长城
第五章 自然科学与工艺技术
第一节 天文、历法与数学
第二节 地理学
第三节 医药学
第四节 农业科技
第五节 矿冶铸造技术
第六节 制瓷工艺技术
第七节 纺织工艺技术
第六章 学术与教育
第一节 哲学
第二节 经学
第三节 史学
第四节 文献编纂
第五节 地方志
第六节 教育
第七章 文学与艺术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戏剧曲艺
第三节 绘画书法雕塑
第四节 音乐歌舞杂技
第八章 园林、桥梁
第一节 明清以前著名的园林
第二节 清代北京皇家园林
第三节 承德避暑山庄
第四节 著名的桥
第九章 帝王陵墓
第一节 燕、赵、中山王陵
第二节 两汉分封王陵墓
第三节 魏晋至辽金帝王陵
第四节 明十三陵
第五节 清朝帝王三陵区
第十章 宗教文化
第一节 道教
第二节 佛教
第三节 伊斯兰教
第四节 天主教、基督教
第五节 民间秘密宗教
第十一章 民俗文化
第一节 生活习俗
第二节 社会文化习俗
第三节 生产习俗
参考文献

导 言
燕赵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就其在全国的地位而言,经历过三次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燕赵是指战国七雄中的燕国和赵国。燕赵两国的疆域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麓,西至太行山,南抵古黄河,东临大海。在这样一个大的范围内,包括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区。
从秦至唐,位于北方的燕赵,成为奠都长安、洛阳的统一王朝管辖下的北方郡县。
  从辽代设五京,改幽州为南京,以幽云十六州的南部为界与北宋对峙,燕赵分成南北两部分。金灭辽,继而灭北宋,统一了中国北方,以辽南京为中都。元明清三朝均奠都北京,燕赵的大部分区域划为“腹里”和“直隶”,成为京师外围、畿辅重地。
  历史传统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大致是与历史进程同步形成和发展的。燕赵所经历的这几次重大变化,都在文化发展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全国的共性,又具有地域的特性。就燕赵区域而言,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
  在当代中国,作为地域概念的燕赵,只有河北省沿用这种习惯称谓,流行于世。虽然如此,古燕赵和今燕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又有紧密的联系。为便于了解燕赵传统文化,有必要对燕赵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梗概及其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一简要的概述。

  一、燕赵自然地理概貌

  燕赵地域的山脉地势,河流水系,平原山地,高原草原,都独具特色,自成体系。
  主要山脉有阴山、燕山、太行山、恒山,总体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陡东缓的态势。
  阴山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呈东西延伸的一条山链。东起河北省的大马群山,西至狼山,东西长约1000多公里,宽度在50-200公里之间,主峰大青山海拔2338米。阴山在内蒙古境内的分别称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狼山。阴山是一条不对称的山脉,南坡陡峭,北坡平缓,从山顶往北下走,就是广阔的内蒙古高原。阴山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入中原的基地。
  燕山 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界山,位于河北省北部至辽宁省西部,处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和阴山相互交汇的部位。燕山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00公里。总体山势呈东西向,高度在海拔600-1500米之间,其最高峰东猴顶海拔2293米,位于河北省丰宁县境。
  燕山山脉在辽宁省西部有努鲁儿虎山,为西辽河水系与大凌河水系的分水岭。在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及辽宁省交界处,有七老图山,是滦河水系和西拉木伦河水系的分水岭。辽代的中京城遗址在山地东坡,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位于山地西坡。在北京市北部昌平县有军都山,是燕山山脉与太行山北部支脉延伸部分的结合部,为一块陡然而起的断块山地,北京市就在其南坡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古代著名关隘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等均在军都山脉。如按现代地理形势看,除长城关隘已成为历史文化遗迹外,在军都山西有官厅水库,东有密云水库,南有怀柔和十三陵水库,尤其是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
  太行山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山,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北段是多条由东北走向西南的斜列式山脉,北端在北京市西山北端南口附近与燕山山脉斜交;中段呈南北走向;南段又呈近东西走向,最南端即中条山西端。太行山海拔1500-2000米,东西坡极不对称,山西省境内的西坡长而缓,河北省境内的东坡短而陡,以近2000米的高差俯视华北平原,从河北省西望太行山,山势嵯峨,异常陡峭。山顶又多为平坦面,出现若干台地。由于太行山是在古老地块上断裂上升而形成的块状山脉,断崖明显,加之河流割切,形成许多深险峡谷,地势十分险峻。古人称这些险峻之处为“陉”。著名的“太行八陉”,自古以来就是山西高原通往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恒山 属太行山山脉,位于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始起于管涔山,连绵而东,直至河北省曲阳县境。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山高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山地呈不对称状,北坡为断崖,坡度陡峻,南坡呈缓斜坡。恒山是桑干河水系与滹沱河水系的分水岭。分水岭上的低口,为山地南北重要隘口,雁门关为其著名的关口。恒山为五岳中的北岳。自汉至明,祭祀北岳均在河北省曲阳县,清顺治时改在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为道教胜地,曲阳县恒山被称为“第五小洞天”。
  燕赵的河流水系主要有海河水系和滦河、辽河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燕赵文化志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