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东方历史评论11: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
主编:许知远
执行主编:李礼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全球范围发行

目录

版权信息
topic|专题 错过的机遇:1884—1894
战略调整
宗藩解体
强军战略
本末兼顾
借日本激励中国:甲午前传教士的改革呼唤
北京:从卫三畏到丁韪良
上海:傅兰雅与林乐知
走遍半个中国的李提摩太
唤不醒的清政府
甲午战争时期清朝的战时财政
日清韩关系19世纪末的转变:以袁世凯为中心
前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壬午军乱
甲申政变
袁世凯的登场
英俄
提拔
领命
摩擦
德尼(Owen N.Denny)
成果
优势
东学
出兵
开战
战争、讲和、干涉
中国的“瓜分”
日本的挫折
从势力均衡到日俄对立
结语:历史的宿缘
甲午战争日本对世界的看法
中日关系
日本的全球化地位
联盟与合作
真正的在文明之上的竞争开始
interview|访谈 晚清中国知识精英的图景:佐藤慎一访谈
photo|影像 图像书里的百年中国
essay|随笔 一个真正日本人的中国心:实藤惠秀
弁言
困乏中成长
战时思维紊乱
参加亲华组织:中国文学研究会
郁达夫欢迎会
中日友好的拓荒工作
帮理不帮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心灵感应
结语
1979:大反弹与新时代
“北漂”张恨水的北京情缘
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为何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1
2
3
4
5
book review|书评 上海、女子越剧与中国革命
进入大上海
女人看女人
革命与柔情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传统
谁是海明威
1
2
3
4
书情——历史、思想类著作推介
一、改变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一场危机
二、治外法权的漫长历史和遗留影响
三、从艺术作品中阅读十三行的历史
四、从被忽视的商业妇女杂志中观察早期民国史
topic|专题 错过的机遇:1884—1894
撰文:马勇
在马建忠看来,中国学西方,不能单纯地只学其器物;西方富强,也不是单纯凭借制造之精、兵纪之严,一定有其背后的制度因素。类似马建忠这样的思想,自甲申至甲午10年间不绝如缕,而遗憾的是,知识人的建议并不被朝廷接受,直至甲午战败,清廷统治集团方才明白自我陶醉的所谓“同光中兴”只不过是一场虚假繁荣,清帝国的未来有待于从零开始,重新起步。
咸丰末年,因通商条约的修改,英法曾于1858年、1860年两次向中国派遣远征军,其结果就是1858年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这些条约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了一些权利,另一方面,中国因这些条约不得不向外部大幅度开放,被迫走上学习西方的路。短短十几年,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后发优势”让中国获得了迅猛发展:从零起步,中国构建了初步的工业基础,国力也有极大提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周边环境却在恶化,1884年中法两国为越南前途大打出手,中国迅即陷入困境。
战略调整
1884年4月8日,清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召见御前大臣、六部尚书等,旋以明发谕旨宣懿旨:
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尤巨,政虞丛脞,民未敉安,内外事务必须得人而理,而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行政之枢纽。恭亲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屡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或劾其萎靡,或谓昧于知人。本朝家法綦严,若谓其如前代之窃权乱政,不唯居心所不敢,实亦法律所不容。只以上数端,贻误已非浅显。若不改图,专务姑息,何以仰副列圣之伟烈贻谋。将来皇帝亲政,又安能诸臻上理。若竟照弹章一一宣示,既不能复议亲贵,亦不能曲全耆旧,岂朝廷宽大之政所忍为哉?言念及此,良用恻然。[1]
基于如此考量,懿旨宣布:
恭亲王奕、大学士宝鋆入值最久,责备宜严。姑念一系多病,一系年老,兹特录其前劳,全其末路,奕著仍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双俸,开去一切差使,撤去恩加双俸,家居养疾;宝鋆著原品休致。
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内廷当差有年,只为囿于才识,遂致办事竭蹶;兵部尚书景廉,只能循分供职,经济非其所长,均著开去一切差使,降两级调用。
工部尚书翁同龢甫值枢廷,适当多事,唯既别无建白,亦有应得之咎,著加恩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以示区别。
懿旨指出:“朝廷于该王大臣之居心办事默察已久,知其决难振作,诚恐贻误愈深则获咎愈重,是以曲示矜全,从轻予谴,初不因寻常一眚之微,小臣一疏之劾,遽将亲藩大臣投闲降级也。嗣后内外臣工务当痛戒因循,各摅忠悃,建言者秉公献替,务期远大,朝廷但察其心,不责其迹。苟于国事有补,无不虚衷嘉纳。倘有门户之弊,标榜之风,假公济私,倾轧攻讦,甚至品行卑鄙,为人驱使,就中受贿渔利,必当立抉其隐,按法惩治不贷。”[2]
“旧人”恭亲王奕等退出军机处等重要机构,暂且接替他们的为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他们均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工部左侍郎孙毓汶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稍后,又任命刑部左侍郎许庚身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第二天(4月9日,三月十四日),慈禧太后又发懿旨:“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俟皇帝亲政后再降懿旨。”[3]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甲申易枢”,被许多研究者视为慈禧太后一生中的第二次“政变”,恭亲王奕暂时离开了政治舞台,清廷政治由此开启新一轮调整。
恭亲王奕是咸丰帝六弟,也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在1861年“辛酉政变”中,慈禧太后、恭亲王奕齐心合力,扳倒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所谓“顾命八大臣”。此后,恭亲王奕的权力虽然起伏不定,但就其大略而论,他就是清帝国二把手,只是在同治帝亲政那几年,他的权力略受影响。
恭亲王长时期处于权力顶端,是清帝国政务近乎最后的拍板者,因而他不可能时时事事都与嫂子慈禧太后完全一致,叔嫂间有某种心结事所难免,不足为奇。但如果仔细追究恭亲王在“甲申易枢”被免职的原因,更多的不是他们叔嫂间的矛盾,而是之前一系列政治决策失误。
就史实而言,“甲申易枢”的契机为五天前(4月3日,三月初八日 ............

书籍插图:
书籍《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 - 插图1
书籍《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