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1mb。
书籍内容:

  书中主要人物介绍 书中主要人物介绍
  朱棣
  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建藩北平,封燕王,屡帅众出征漠北,广建功勋,1398年朱元璋死,文弱的太孙朱允杉涛唬野心勃勃的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夺帝位。在位期间修《永乐大典》,派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五征漠北,是一位有开拓精神的皇帝,但他大开杀戒,建东厂,用宦官,大搞特务统治,遗害非浅,功过昭然。
  方孝孺
  有学问,为人刚直不阿,号称“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建文帝时任翰林侍讲,受重用,协助朱允筛母锢糁纬纲,颇建功勋。朱棣想尽办法欲为己用,方孝孺始终不肯折腰,拒绝为朱棣写即位诏书,被诛十族。
  齐泰
  洪武进士,历任礼部、兵部主事,擢兵部左侍郎,建文朝进兵部尚书,力主削藩,是建文帝的左右臂膀,京师破,不屈服于朱棣,被灭九族。
  黄子澄
  建文朝重臣,翰林学士兼太常寺卿,与齐泰共同辅国。因力主削藩,也是朱棣“靖难”起兵要斩杀的“佞臣首恶”,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被执磔死。
  朱允
  明太祖朱元璋孙,是父皇精心挑选的皇位继承人,为人懦弱,无权谋,优柔寡断,书生气十足,又误用文人治国,最终因削藩引发叔王造反,被攻破皇城,落荒逃逸,下落不明,仅当了四年皇帝。
  方行子
  是方孝孺的爱女,豁达开朗,文武兼备,酷爱男装,侠肝义胆,忠贞不屈,曾为建文帝御前侍卫,后护卫小皇子追踪逊帝足迹四海飘零,以复辟、复仇为己任,最终如愿以偿。
  景展翼
  监察御史景清之女,温柔娴淑,才华横溢,尤善水墨丹青,朱棣几次欲召她进宫为妃,忠于爱情的景展翼却巧妙地避开了,后为救心上人而自愿进宫献身,当她发现所爱的人是叛卖良心与大义的小人时,不惜与之同归于尽。
  铁凤
  山东参政(后为兵部尚书)铁铉之女,方行子表妹。自幼习武,为人豪爽,朱棣竟然将她打入青楼卖身,想惩罚她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后逃脱,为报大仇,冒名顶替潜入宫中,刺杀朱棣未遂,壮烈而死。
  铁铉
  建文朝山东参政,为人正直,不受朱棣的威胁利诱,朱棣起兵南下,官军败北,唯铁铉誓死抵抗,在济南城下和东昌城大败朱棣,被皇上擢升为兵部尚书,后全家为朱棣杀害。
  道衍和尚
  俗名姚广孝,通儒术,工诗画,有谋略,是朱棣起兵夺帝位的第一谋士,曾与解缙一起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功成身退。不受官职、美女诱惑,归隐槛外。
  解缙
  洪武进士,大才子,建文帝时为翰林侍诏,朱棣继位,擢侍读,后又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为人耿直,屡遭谗,以“私觐太子”罪下狱,为酷史纪纲所害。
  郑和
  回族,又称三宝太监,永乐三年起,受朱棣派遣,先后七次率几百艘船、数万人的船队下西洋,到达印度半岛、阿拉伯、东非三十余国,促进了中国与南洋各国的经济交流,是一位了不起的航海家。
  徐妙锦
  魏国公徐辉祖之徐皇后的妹妹,正直、热情、奔放、开朗,任性而又乐于助人,她不满于朱棣的阴谋夺位,拒绝进宫为妃,宁可伴着青灯黄卷度过余生。
  第一部分
  千里奔丧白盔白甲 千里奔丧,白盔白甲,搬出先皇遗命,不准藩王回京吊唁。杀鸡不用牛刀,杀牛却必须用牛刀。元朝有一个怪僧刘秉忠,辅佐忽必烈成就了霸业。朱棣身边也出了个怪僧道衍,他要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
  大明王朝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炎炎烈日,酷热难当,长江以北正是麦收季节,一眼望去,莽莽苍苍的江淮平原,滚荡着波状氤氲气浪,田畴黄绿相间,在这略显单调的色彩中间,突现了一道瀑布般的潮流,那是夹带着烟尘滚滚而来的一支白盔白甲的队伍,旗旄和战马也是纯素的,最前面的飘着白旄的大旗上大书着“羽翼皇朝燕王”字样。
  这支上上下下都一律孝服的奔丧队伍从燕王朱棣的就藩地北方重镇北平,一路奔突飞驰而来。
  燕王朱棣四十岁刚出头,方面阔口,长髯及胸,他为了保护他那称得上美髯的飘洒长须,也学三国时的关云长,用一个黑纱绣囊盛裹起来,他星目剑眉,显得气概不凡。他的身后是三个儿子:体胖仁柔的世子朱高炽,透露着憨厚和懦弱气质,刚烈不羁的老二朱高煦就不同了,长得膀大腰圆、天生的武夫鲁莽派头,英武干练的朱高燧身材瘦小,却显得有城府。
  最引人注目的是骑在一头黑驴身上的丑和尚,他身披黄袈裟,头戴陈帽,白眉白须,鼻孔朝天,两耳向前罩,虽丑陋,看上去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模样,他就是帮助朱棣运筹帷幄的道衍法师,俗名姚广孝。他跟随朱棣多年了,那还是朱棣生母马皇后薨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让分封在外的儿子们四时尽孝,为母后超度亡灵,特地召来一批得道高僧待选,以备随侍各藩王。初时,朱元璋对道衍并无好印象,道衍长得不单是丑,更确切地说是有点怪,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像两个猪耳朵,眼睛小,而且离得很远,鼻子扁平且露孔。看遍王子们,道衍一眼看中了朱棣,他跟燕王一拍即合,本来落选的道衍便被钦点随燕王去了北平。从此他们主仆、僧俗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的默契关系,朱棣大事小情都与他商量。
  稍后是两辆半卷帘子的驷马高车,被一群宫女、太监簇拥着,那是燕王妃徐氏和她妹妹徐妙锦的轿舆。
  这支全副武装的奔丧队伍隆隆滚过淮河左岸的黄土路,卷起冲天烟尘,引得淮河上的船户和田里割麦农夫们驻足瞩目,他们都在窃窃私语,出了什么事?怎么是白盔白甲?
  有人知道朝廷出了大事,没听说吗?洪武皇帝驾崩了,这是镇守北方的燕王千里奔丧回南京啊。
  也有人质疑:奔丧还用带刀兵吗?
  这就没人回答得上来了。
  这时燕王三护卫的都指挥佥事张玉从前面驰马而来,在朱棣面前滚鞍落马,双手一拱,向燕王朱棣禀报,说在南京,太皇太孙朱允梢丫准备登极继皇位了,朝廷派了翰林院侍读方孝孺奉谕旨已在路上,打前站的已传来口谕,令各藩王谨守防地,勿得到京奔丧。
  这消息虽在意料之中,朱棣还是不免一惊,忙与骑在驴背上半闭着眼睛养神的道衍和尚交流眼神。道衍似乎无动于衷。倒是二儿子朱高煦冒了一句:“凭什么不让我们去吊丧?难道我父王不是洪武皇帝的儿子,我们不是他亲孙子吗?”
  朱高燧也说,朱允刹蝗酶鞣王回京奔丧,这是他心里有鬼!
  朱棣瞪了他二人一眼,后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永乐大帝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