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讲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新诗讲稿
李怡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4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中国新诗讲稿/李怡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5.
CAEBN:7-001-000-60442840-7
分类号:新诗 I207.2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中国新诗讲稿
李怡 著
出 品 人:童之磊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首次发布:2014.5.16
更新时间:2014.6.27
上架建议:文学
本书由李怡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583-5
出版时间:2014.1.1
目 录
序
绪论
第一讲 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诗歌传统
第二节 文化交流、现实困扰与中国新诗的诞生
第三节 “传统”与中国新诗的艰难前行
第四节 抒情文体与中国新诗的艰难前行
第二讲 胡适和初期白话诗
第一节 关于“俗”与“白”
第二节 跨出二元对立
第三节 预示着未来可能性的诗歌
第四节 胡适的贡献
第三讲 郭沫若的新诗刨作
第一节 郭沫若的气质与文化渊源
第二节 《天狗》与郭沫若的诗歌史贡献
第三节 郭沫若诗歌存在的问题
第四讲 新月派及闻一多的诗歌刨作
第一节 新月派与中国新诗的巴那斯主义
第二节 闻一多的理论与刨作
第五讲 徐志摩的诗歌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传统灵魂”
第二节 白话新诗的古典意趣
第三节 徐志摩的语言天赋
第六讲 李金发的诗歌刨作
第一节 中国新诗取法西方的典型样态
第二节 何种意义的象征主义
第三节 晦涩及其他
第七讲 戴望舒的诗歌刨作
第一节 苦难的幅度与“提炼”的艺术
第二节 音节与女性化
第八讲 卞之琳的诗歌刨作
第一节 冷的理性
第二节 卞之琳与历史的过渡
第九讲 对冯至诗歌评论的几点辨析
第一节 感伤、传统与鲁迅的认定
第二节 哲理性与历史的转折
第三节 十四行诗
第十讲 艾青的诗歌刨作
第一节 反叛性的艾青,从感伤到忧郁
第二节 繁复的诗歌力量
第三节 个体的与群体的
第十一讲 穆旦的诗歌刨作
第一节 边界体验
第二节 穿越表象的思考和对思想的感悟
第三节 成长的受难
第四节 抗争的力度
第五节 抽象抒情与哲理诗
第十二讲 七月诗派领袖胡风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透彻的真实”
第二节 社会派理论家
第三节 胡风与“鲁迅传统”
第十三讲 建国至“文革”时期的中国诗歌
第一节 论争之于建国后诗坛新格局与新思维的形成
第二节 何为当代:从“失语”与“换语”开始
第三节 如何考察:关注对象的丰富与复杂
第十四讲 “朦胧诗”现象讨论
第一节 如何评价“朦胧诗”
第二节 如何看待朦胧诗时代的一场论争
第三节 由艾青之忧看当代诗歌的潜在危机
第十五讲 第三代诗歌迄今的诗歌问题
第一节 为什么要“pass北岛”
第二节 理解当下的诗歌刨作
后记
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与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高科技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文与科学的冲突日益彰显,人的成长面临着新的更复杂、更严峻的局面,对科技的崇拜带来的是人文情怀的流失和人文素养的下降,人的精神、心理、人格的病态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无疑为当今大学的人才培养和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事实上,提高人文素养和强化专业能力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因此,无论是从职业定位还是从社会需求来看,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都既是一项迫切的课题,又是时代发展的长远需要。
人文教育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各类高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人文通识教育以所有专业的学生为对象,着重于普适性的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认知教育,目的在于陶冶其情操,开拓其视野,训练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文素养,使其既成才又成人。因此,人文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不应弱化。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却很令人忧虑。不仅各高校与之相配的师资队伍及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高校发展的速度和扩张的规模,而且由于各类高校的性质、规模、层次、办学理念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现有一刀切、统一模式的有关人文科学方面的教材也很不适应各高校人文教育的实际。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编写适合本地区或本学校的专业读本或通识教材就成为提升高校人文教育水平的重要一环。
基于此,北京开放大学结合本校实际,组织人文科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本套人文教育丛书,在高校人文教育教材的编撰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开放大学的特点就是它无可比拟的“开放性”,即对学习者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学习观念开放,而且办学方式灵活多样,真正把教育伸展到社会和家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学习地点、时间、课程,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受益者。这样的办学理念及学习特点,自然决定了开放大学的人文教材在编写理念、体例、内容、风格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教材编写的特征。这套丛书包括《20世纪外国文学经典导读》、《20世纪中国散文经典选读》、《20世纪西方思想经典选读》、《中国新诗讲稿》、《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跨文化交际初阶》六本书。丛书作为北京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新诗讲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