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诞生记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mb。
书籍内容:

中国名著诞生记

鲁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早年积
极参加反帝反清的斗争,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一九一八年初参加《新
青年》编委会,同年五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抨击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的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又陆续写了《阿Q 正传》等著名小说,还写了
收入《热风》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阿Q 正传》创造了阿Q 的不朽典型,
批判人们在失败时以“精神胜利”来自我安慰的劣根性。这些小说后来编成
《呐喊》。《呐喊》体现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使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重要奠基人。一九二○年起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小说史
等课程,一九二四年前后,为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感到寂寞、彷徨,参加领
导“语丝社”,主编《莽原》等刊物。继续发表作品,编成小说集《彷徨》、
杂文集《华盖集》及其续编,对当时教育总长章士钊和“现代评论派”的陈
源等展开论战,大力支持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运动。一九二六年秋离京赴厦
门大学任教,写了《汉文学史纲要》等著作。一九二七年一月到广州中山大
学任教。同年四月蒋介石下令清党,许多共产党人被屠杀,鲁迅愤而辞去一
切职务,从此转变立场,公开赞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虽然他从来不是
共产党员。一九二七年十月以后定居上海。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译
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时主编《语丝》,与友人合办《奔流》、组织“朝
花社”,提倡新兴木刻艺术。这几年发表的杂文,编成《而已集》和《三闲
集》。一九三○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遭到
国民党通缉。在这前后领导左翼文艺界,对“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进行论战。对国民党的政策提出强烈抗争。一九
三三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宋庆龄等营救被捕的革命者。日本军队占
领东北以后,鲁迅写了大量杂文抨击国民党对外不抵抗、对内“围剿”红军
的政策。一九三四至一九三五年写了五篇历史小说借古喻今,加上以前的三
篇,集成《故事新编》。一九三六年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民
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作为文艺界的努力方向。从参加左联到病
逝上海,鲁迅的杂文写得更多,共有《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
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八个集子。他的杂文是政论性和形象性相统一的
精品。他的小说思想深刻,是反映中国民主革命趋势的一面镜子;在艺术上,
融中外小说技法于一炉,又有新的创造,因而有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和楷模
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上海、绍兴建立鲁迅博物馆、纪念
馆。作品编为《鲁迅全集》二十卷,一九八一年出版新注释本。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
了。这里还应该补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
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
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
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
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
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所以“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
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小半是自己也爱看,大半则因了搜寻绍介的材料。
也看文学史和批评,这是因为想知道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绍介
给中国,和学问之类。是绝不相干的。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
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也曾热心的搜求印度、埃及的
作品,但是得不到。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和
波兰的显克微支(H.Sienkic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六年。为什
么又开手了呢?――这也已经写在《呐喊》的序文里,不必说了。但我的来
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
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
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
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
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
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
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
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
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
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
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
多有景背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
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
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
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一节,许多批评家之中,
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Stylist。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
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
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
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不过这样的写法,有一种困难,就是令人难以放下笔。一气写下去,这
人物就逐渐活动起来,尽了他的任务。但倘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来一打岔,放
下许久之后再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名著诞生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