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之梦》作者:刘红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3mb。
书籍内容:

引子
  “为盲人配上另一双眼睛!”――大连导盲犬基地的信念
  “并不是每位盲人都需要导盲犬。但当他需要时,我希望他能有这个选择权。”
  ――一位训导员的话
  “并不是每位盲人都需要导盲犬。但当他需要时,我希望他能有这个选择权。”这是台湾导盲犬协会陈长青的话。说得真好。
  很多中国人知道“导盲犬”,是因为看了日本故事片《导盲犬小Q 》,而我连这个电影也没有看。所以在写作本书前并不了解“导盲犬”。
  我想,在中国人力资源非常廉价,养一条“导盲犬”的花费一定比雇佣一个人高多了!中国盲人消费不起“导盲犬”呀!
  当我了解了情况之后才知道,中国导盲犬和世界导盲犬界一样,盲人使用导盲犬是无须支付费用的。一般情况,培训导盲犬的高昂费用由政府、财团、慈善人士共同承担,导盲犬是一种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
  现在掌握的情况是,全世界有六十个国家在使用导盲犬,正在工作的导盲犬:
  美国:一万只。
  英国:四千只。
  德国:一千一百只。
  日本:九百只。
  法国:六百只。
  澳大利亚:五百只。
  中国台湾:十一只。
  中国大陆:六只。
  中国盲人的数量是一千三百万,六只狗,平均两百万个盲人才拥有一只“导盲犬”。这显而易见是无法对盲人以更多帮助的。他想用都没有啊!这是中国人道主义的一个空白点。
  关于人道主义,我有过一些从业经历。2000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创办《华夏时报》的时候,提出了“弘扬人道,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主张。我为这样的主张吸引,参加了《华夏时报》的创办,并在那里主持“人道”版面的采写与编辑。
  我采访了黄乃、甘伯林、徐白伦、茅于燕等一批优秀的残疾人或人道主义者,同时阅读了邓朴方的《论人道主义》,我觉得自己编辑这样的版面十年,将构成一部当代中国人道史。
  遗憾的是这样的版面没有长久,随着报纸不断改版,人道主义的要义淡出报纸,我就没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离开了《华夏时报》,并没有离开中国的人道事业。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中国音乐学家田青的帮助下,把太行山上的盲人宣传队,带给全国的音乐爱好者。我为此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
  我知道,立志于做人道事情的人,在中国,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很多。我愿意讴歌他们。
  2008年春,我又有了机会,再次关注人道话题。这便是张伟社长约我写创办了大连导盲犬基地的王靖宇和他的“导盲犬”的故事。
  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导盲犬基地的人,到底有怎样的情怀?
  这个基地怎样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弥补了中国人道主义的空白?
  大连导盲犬基地的信念是:“为盲人配上另一双眼睛!”可中国盲人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这双眼睛呢?
  四月,我向大连走去――
               大连,大义连城
  如果在大连星海广场看到的城市标志性雕塑不是华表而是一只狗,我会觉得这个城市更有历史感,也更有人情味。
  我讲两个大连的与狗有关的故事。
  一百一十四年前,即1894年。这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这年的9 月17日,两天前离开大连去执行任务的北洋舰队,在返回旅顺口基地的航行中,与蓄谋已久的日本海军遭遇,于是史称“甲午海战”的一场至今令人心痛的战争爆发了。“致远”舰被击沉,管带邓世昌蹈海殉国,成了那一天被国人铭记的历史事件。可是,有一只狗,也在这场海战中牺牲,它就是邓世昌的爱犬!
  邓世昌入海后,他的爱犬急不可待地扑入海中,紧紧衔住邓世昌的衣服不让他下沉。邓世昌想赶走爱犬,就向狗挥拳。狗撂开邓世昌的衣服,在邓转身沉海的片刻,狗又紧紧咬住邓世昌漂浮在海面上的辫子,还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哀求邓世昌上岸。
  一条狗与他的主人,在激烈的海战后,就这样僵持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黄海海面上……已经抱定“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信念的邓世昌,却摆脱不了爱犬的纠缠,最后,他做出了本不是原意的举动:抱住爱犬的头,与他的爱犬一起沉入大海……
  后来,人们打捞起邓世昌的尸体,据说,爱犬紧紧咬着发辫的牙至死没有松开……
  邓世昌的事迹传到北京,光绪皇帝流着眼泪撰写了一副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皇帝赐予邓世昌为“壮节公”。
  许多年后我读到这段历史,觉得光绪皇帝有点粗心了。当年为什么不封邓世昌的爱犬为“忠义犬”呢?因为这个狗的故事一样动人,它效忠自己的主人,如同邓世昌效忠自己的朝廷与国家!
  邓世昌的爱犬没有能够把他的主人救起,实在怨它的主人向死的决心太大了。这幕惨剧结束二十年后,大连的另一条狗,黑色的,成功地把自己的主人从火海中救走,而黑狗却被大火吞没。狗的主人周文贵显然比光绪皇帝细心多了,他为了纪念这条舍生取义的狗,在大连通往旅顺的路边上,用黑石头雕造了一尊狗的塑像,栩栩如爱犬生前的模样。还为了把这个故事传播得更加久远,而建造了“义犬碑”,铭刻了“义犬碑志”。
  遗憾的是,建造于1915年,与大连人共同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塑像与“义犬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毁掉了。今天的大连人多数已经不能知道这段往事。
  邓世昌有大名,而周家无大名,可是他们的爱犬一样坚贞,一者投海,一者赴火,都是知不可为而为。为了自己的主人,他们放弃了保全自己生命的机会。
  只有这两个故事,就可以说明大连曾经是一座可歌可泣的“忠义之城”,如同华夏大地上其他城市的流传的别的“忠义故事”一样,共同构建起了中华“忠义之邦”的美名。
  在开阔的星海广场上,假如有一尊雕像,是咬住邓世昌辫子而奋力拖邓世昌上岸的狗的形象,我想这个广场一定会激发大连人更加热爱大连,激发更多的外地游客记住大连。时间久了,也或许被人们叫成了“忠义广场”?
  假如有这样的一尊雕塑,我一定在这里留影,在我此后的一生中,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中就会涌起温暖,涌起对于生命的信心与战胜困难的力量!
  可是,大连与狗的故事,才刚刚讲了开端。2008年初夏,我来到大连,是为寻找狗而来的。我在这里获得的人生的教益,一定有用于你!
  顺着“义犬雕像”和“义犬碑”曾经屹立的旅顺南路西去,向着邓世昌和他的爱犬曾经驻扎的军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导盲犬之梦》作者:刘红庆 - (TXT全文下载)